B端産品相對垂直,服務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功能上會有與衆不同之處。單純按照慣性思維套殼隻能讓産品“能用”,其中缺少的是一步分析的過程,将功能翻譯成易于理解的視覺語言。這次通過一個實際項目中遇到的頁面,着重介紹“翻譯”的部分,講解下如何将晦澀難懂的操作流程用視覺語言表達出來。
1. 理解功能
下手前的第一步當然是要先搞明白使用場景和功能用途,這個太基礎了,想必大家都懂。具體到這個項目來說,它是一個用于數據分析的服務,後台有一個信息量很大的數據庫,通過前台進行條件過濾後即可得到一張數據表。
看到原型我的第一反應是:該從哪裡開始操作?頁面功能的終點在哪?原因在于,頁面中有三個主按鈕“生成表格”,“預覽”和“應用條件”,且視覺結構基本扁平。和産品溝通後了解到,當前的邏輯是先選擇指标,給指标排序後就可以生成表格了,針對表格可以再應用條件篩選,最終形成的表格可以導出。
2. 結構梳理
2.1 拆分重組功能
設計改造一般從大到小作調整。先優化整體結構,盡可能讓功能分區更明确。理解了原型後不難看出,頁面的配置項分的很開,先在左邊欄加指标,再在内容去上方排序,生成表格後再去右邊欄條件篩選。這種需要用戶點來點去的結構顯然不太友好,而且細碎的分割消耗了大量的空間。
該頁面功能大概分為配置和數據展示兩大部分,不妨從這個角度重組頁面功能。配置生成類頁面有這樣幾種常見交互形式:一,分兩步,先配置再生成;二,模态浮層,通過彈窗或者抽屜配置;三,非模态,用工具欄或抽屜容納配置項目。為了便于比對或調整配置項,非模态的抽屜更适合操作場景。
功能結構的優化得到了如下的改進:
2.2 方案對比測試
對比測試方案的目的是盡可能考慮全各種設計方案,确定出一個最符合使用習慣和操作流程的布置。不論是手畫草圖還是用電腦畫線框圖都可以,期間多和産品或業務讨論,可以讓對方理解整個的推導過程。
不過溝通中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讨論方案前先過濾掉從設計的角度看明顯不合理的,評審的目的是通過多方意見調解讓方案達到最優,而不是展示工作量。其次是結構和視覺方案盡量分開評估,否則對方會收到海量排列組合後的設計方案,評起來抓不住重點。下面是當時和産品一塊研讨的三個方案:
最終選定了方案三,綜合來看有如下原因:用戶添加條件篩選的頻次低,所以沒有單放一列并且可單獨卷展;并且方案三的布局在語義上更容易被理解為“庫和待應用項”,提供更典型的心理暗示。
過濾條件的結構做了一些特定的優化:一,新增功能保持在頭部,避免被擠下去;二,條件關系配置直接外露,減少點擊的同時也沒有占用更多空間;三,條件卡片增加了。
至此,需求頁面的結構已經定了下來,之後就是常規意義上的視覺處理了。因為這部分比較細碎,單獨來講可能缺乏普适性,所以下面一章總結了一些常見且通用的設計點供大家參考,最後再提供頁面的最終視覺效果供大家參考。
3. 視覺效果構建
3.1 内容元素的背景色
盡量讓内容和表單展示在白色卡片上。大部分基礎組件樣式是按白色底色的場景來做的,放在其他顔色的背景上很容易出問題,比如表單的禁用态或者标簽的顔色和底色融為一體時,可讀性很差,而且有一種不幹淨的感覺。當然這一條不絕對,如果深度定制了基礎組件的樣式,或是結構功能簡單,背景采用其他顔色也是沒問題的。
3.2 陰影和描邊
陰影分割是一種常見的視覺表達手法,然而B端用戶的顯示器普遍比較糟糕,分辨率低且色域小,太輕的陰影效果不如描邊,有時甚至會讓圖形邊緣看起來很模糊。擔心顯示效果的話,實際上可以看一看 macOS 窗口的陰影尺寸和透明度。B端工具設計中,功能性比美觀度重要的多。
3.3 易讀性與複雜度
下次去宜家的時候可以觀察下結賬的櫃員機,你會震驚地看到裡面仍然顯示着拟物化界面。元素的質感對現代界面設計來說可能是增加了頁面複雜度,然而放到具體的操作場景中,拟物化界面可以給高速操作的收銀員提供更佳的功能可見性,有益于培養肌肉記憶。所以頁面易讀性與複雜度之間的平衡,取決于用戶在場景中的操作方式。
-
3.4 功能顔色的數量
功能顔色讓用戶不閱讀内容就可以初步感知數據狀态,比如警告色,标識色等等。數量太多時用戶會記不住映射關系,顔色就失去了功能性。一個常見的錯誤是标簽的配色,假如一個系統裡有十種标簽,千萬不要設計十種配色,不僅區分度低而且視覺上很混亂,盡可能先歸類再配色。再舉審核狀态的例子,除了成功失敗之外,審核流程還有各式各樣的中間态,需要異化表現時,不妨嘗試通過圖形視覺信号區分,比如增加圖标。
-
3.5 避免攤大餅
非必要不攤餅。随着層級增多,用戶對層級歸屬的感知逐漸變差,内容區也越來越窄,視覺效果難以把控。當然,在B端系統設計中沒有什麼完全不可打破規則,實在避免不了的話,可以着重突出頂層内容或動态提示用戶當前聚焦的層級。比如鼠标懸停時高亮層級關系,類似編譯器的代碼區塊高亮功能。
-
3.6 數據與提示
3.7 數據分析頁最終效果
經過以上粗略的講解,希望大家對頁面控件和整體的視覺處理有了一定了解。針對高度定制化的B端頁面,視覺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功能可見性和操作易用性,不是單純地去套規範。
4. 工期管理及研發對接
除了頁面的設計流程,項目管理則是另一個重點,B端項目經常會倒排工期,個别戰略導向型的需求更是火燒眉毛。毋庸置疑,兩天工期的設計質量多半是比不上一周工期的,下面講一講在時間緊張時如何保障輸出質量。
4.1 按需求表單規劃
開始設計前,根據 PRD 整理出一個任務表單,即當期需求覆蓋的功能範圍。遇到緊急需求時,可以按照拆分出來的功能模塊分批交付開發。B端模塊的設計時間很少會完全符合預期,比如在設計時發現了一個重大優化點,從構思概念方案到各方評估影響需要占用一部分工期,而通過模塊排期表可以更穩妥地評估突發事件對後續輸出的影響,幫助産品評估是否投入資源做優化。
4.2 先輸出核心頁面确認方向
先輸出關鍵頁面給産品和業務确認,一來讓研發心裡有底,二來控制改稿成本。返工在 B 端項目中很常見,有時候我甚至會手畫草稿去找産品過方案,提前評估可行性,避免方案走了很遠再被駁回。切忌等到交稿節點給産品一個突然驚喜。
4.3 組件與組件狀态
B端原型通常看似隻有一個頁面,而算上各種面闆的打開和關閉,頁面操作狀态,彈窗,包括定制化組件樣式的說明,工作量并不小。組件狀态可以留到最後再補充,但務必和研發提前協商技術方案:首先确定常規功能能否用現成組件,采用哪款組件,這一部分之後就不再出交互視覺樣式了。其次和研發同事溝通非标組件的交互形式,這樣他們可以先寫框架最後再加樣式,不會出現研發空窗。
5. 初步排錯
交付設計稿或者做用戶測試之前,還差一步驗證的工序。過濾掉明顯且粗粒度的問題,可以顯著提高後續的測試效率。客觀上驗證可用性,主觀上評估體驗。
5.1 小黃鴨調試法
小黃鴨調試法是一個工程師都知道,但設計師很少聽說的測試方法,本意是通過給桌上的橡皮鴨逐行解釋代碼來排查問題。驗證階段不妨也試試這個方法,給想象中的人物講講界面的使用方法和元素的設計原因,講都講不通的功能,想必也不會特别好用。(認識我的同事都知道我辦公桌上有張青年 Gary Anderson 給一個領導樣子的人解釋可回收标識設計的照片。我的講解對象就是這個領導樣子的人,他已經駁回了我的很多爛方案。)
5.2 走用戶流程
核對産品功能沒有缺漏後,就可以檢查用戶流程的流程度了。幾種常見的流程問題包括:不知從何下手;找不到功能入口;操作失誤難以補救;系統出錯原因不明。這些問題會突然地卡住用戶,感受上很糟糕。我們可以找出類似的卡點,提供适當的引導。假如從設計上找不到解決方案,則需要提供可檢索的幫助中心以便用戶自行查閱解決。
-
------------------
-結語
B端産品一般會有詳細的文檔,或者培訓操作人員。然而以B端産品的體量和非常規的交互方式,很多操作不好記憶。單純按照原型施工,難以保障易用性。作為設計師的一個關鍵職責,便是将産品操作邏輯翻譯成簡明易懂的頁面和圖形,盡可能鋪平體驗的道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