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學人
作者:
翻譯:sangba
目前北半球正處于夏季,這意味着天氣好時會看到萬裡無雲、碧空如洗。那麼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呢?
科學家會告訴你,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确:瑞利散射。自從17世紀艾薩克·牛頓做棱鏡實驗以來,有一個理論已經成為普遍常識,那就是,白色的太陽光由7種不同顔色不同波長的光組成: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青色和紫色。當太陽光抵達地球時,會與地球表面大氣層的氣體分子相互作用。這些氣體分子主要是氮和氧,分子尺度小于可見光的波長,于是發生光的散射現象。位于光譜末端的紫色光,波長更短頻率更高,相比于光譜前端波長更長頻率更低的紅色光,和大氣層氣體分子的相互作用更強。這個現象在19世紀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瑞利發現,并根據他的名字命名為瑞利散射。天空之所以看起來是藍色,就是因為波長短的藍紫光相對于波長長的紅光而言,受大氣層散射影響更大。所以,當我們看向天空(而不是看向太陽)時,進入我們眼睛的主要是藍光的散射光。
*注:光的散射(scattering of light)是指光通過不均勻介質時一部分光偏離原方向傳播的現象。
你一旦了解到這些,對于“天空為什麼是藍色”這個問題就能輕松解答。但有一點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天空是藍色的。1858年,後來四次出任英國首相的William Gladstone發表了一篇關于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的論文。他在論文中指出一個很令人意外的事實,即荷馬在其史詩中從未使用過藍色(blue)這個單詞。荷馬描述顔色的詞都很古怪,譬如,他用“深紅色”(wine-dark)描述大海,用紫色(violet)描述鐵,用綠色(green)描述蜂蜜。進一步的研究表明,伊斯蘭教《古蘭經》、希伯來原文《聖經》、冰島的《薩迦》和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著于印度的《吠陀》聖歌,即使在論及天堂時,都缺乏對藍色這個色彩的描述。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語言不能準确地翻譯出英語詞語中的綠色、藍色、靛青色和紫色。俄語中,用淡藍色(goluboe)和深藍色(sinee)來描述天空;日語中,用青色(ao)同時表達天空的色彩以及蘋果和青銅器的顔色;納米比亞Himba語系部落中,則用“深色”(zoozou)來描繪天空,這個詞語同時具有紅色、綠色、紫色和藍色的意思。
*注:冰島的薩迦文學創作于13、14世紀左右,主要紀錄了9世紀中葉到11世紀時期的冰島英雄傳奇,反映了冰島的早期曆史及社會形态。
這不僅僅是一個迂腐的翻譯問題:證據顯示,人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受語言的影響很大。這看起來可能很不可思議:有對應的詞語去表達的顔色,能讓人們輕易地将之與其他顔色區分開來;反之,人們根本無法輕易地去識别這個顔色。為了證明這一點,科學家們準備了幾堆有色瓦片讓說Himba語系的人去進行識别,發現他們無法從11個綠色瓦片中挑選出藍色的那個(雖然相比說英語的人,他們更容易從一堆鳳梨色瓦片中挑選出黃綠色的瓦片)。所以,盡管對于說英語的人來說,天空是藍色的,但這僅僅因為他們用藍色來描述天空,所以天空才是藍色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