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易經》,很多人會有神秘感,因此,《易經》也很容易被一些機構和個人拿來騙人謀利,這也是為何平台會限流推薦《易經》知識的原因之一吧。
《易經》是四書五經之一,也是“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中最古老的經典,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作者是誰?産生于何時?最初用來幹什麼?
種種疑問,甚是難考,但剝繭抽絲,草蛇灰線,我們還是能通過古籍和傳說來理清《易經》的大體脈絡。
《周禮‧春官‧大蔔》記載:“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三字經》說:有連山,有歸藏 ,有周易,三易詳。
可見《易經》并非一本,而是至少三本,分别是炎帝(烈山氏)《連山易》,黃帝《歸藏易》,以及今天我們能讀到的《周易》。
第一,《易經》的作者是誰?
《易經》既然并非一本,那麼作者也不可能是一人,即使是《周易》,也并非一人所作。
《周易》由《卦名》、《卦序》、《卦辭》、《爻辭》、《易傳》五部分組成,而《易傳》又分為《象傳》上下、《彖傳》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等10篇,合稱《十翼》。
周文王姬昌通過演繹伏羲氏的八卦,而形成了符合周族治國理政理念的64卦體系,後世稱為《易經》;
文王的兒子周公旦在此基礎上創作了《卦辭》,每卦六爻;
傳說周宣王時的史官史籀給每一卦的每一爻創作了《爻辭》;
孔子晚年喜《易》,韋編三絕,與其弟子創作了讀《易》心得筆記《易傳》,又稱《十翼》。
所以《易》更三聖,世曆三古,“三”代表衆多,不僅隻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第二,《易經》産生于何時?
我們把《易經》的作者群體脈絡理順了,就能得出《易經》産生的年代,最早與《易經》有關的人物是伏羲氏。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
“餘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可見,伏羲是《易經》體系核心“八卦”的創作者,但不能等同于伏羲創作了《易經》。
最早的《易經》是《連山》,根據傳說《連山》是盤古開天地後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創,而天皇到底是誰?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有天皇、地皇、人皇、泰皇等說法,曆代典籍對“天皇”是誰的記載也是有争議的,所以司馬遷在《史記》裡也未說明,隻是以《五帝本紀》為開篇。
即使《連山》的作者是伏羲,這個創作年代目前也是無從可考,但可以确定,最早的《易經》體系是“圖”或是“卦象”,應該早于人類文字的産生年代。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賈湖刻符”,被認為是目前中國最早的文字,距今9000-7800年,我們可以想象《易經》的産生年代。
第三,《易經》究竟有何用?孔子晚年喜歡研究《易》,經常手不釋卷,韋編三絕,他說,“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孔子總結了《易經》的四大作用,分别是“象、數、理、占”。具體内容我們後文專述。
(作者:一堂國學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 山東省民俗學會會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