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又叫“喊驚”“喊魂”等,是我國的舊時的一種信仰民俗,在古時候人們認為,人有疾病将死的時候,魂魄離散,肉體尚留人間,病人就會出現神情恍惚,心神不定,煩躁不安等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招魂以“複其精神,延其年壽”,使病人身體複健。
其實這種民俗一直延續到如今,我是出生在偏僻農村,小時候有過一次高燒,淩晨一兩點鐘吧,整個人燒的糊裡糊塗,我爸就去請了村裡的李拐子(村裡的大夫)打了退燒針,等了一段時間燒一直退不下去,我姥姥就急了,就對我爸媽說:孩子的魂可能丢了,給孩子叫叫魂吧。我媽就拿着一個盆子,裡面放了我的衣服,就在我家西牆院子後面喊我的名字“XX快回來吧,别害怕,快跟媽回家吧,快回家吧”。
其實我的記憶沒我講的這麼深,之所以講的這麼清晰,是因為發生的另一件“丢魂事件”後,我的老爸告訴我的,其實自己的當時生病了,很難受很難受,感覺周圍一片漆黑,就一直哭,後來就聽見有人在外面喊自己的名字,喊了好多遍,其實當時很害怕,能夠感覺到自己身體僵硬完全不敢動,後來的記憶就沒有了。或許是叫魂真正的管用,又或許當時是藥開始起作用了,不久後,病就好了。
好吧,來說說另一件事,這件事是發生在我讀高中的時候。
當時是在某市郊區的一個村裡,當時村裡拆遷,我爸媽就又去外地找我哥開店去了,留下了我自己在這個城市裡,不過還好,因為小編在的學校是民辦的,屬于平房的那種,宿舍是樓房,小編是被學校的老師介紹去的,校長也知道我的情況,後來我就和校長要了宿舍的大門鑰匙,星期天或者放短假,就自己呆在學校宿舍裡。
說起學校宿舍,三層樓,很潮濕,走道裡即使白天也黑漆黑,就是一種很陰森的感覺,真的一點都不誇大。
就說叫魂吧,深秋時候,那天是晚上六點左右,校長就敲玻璃讓我開一下門(當時高三住一樓),開門後校長就和我說這是張某的家人,有點事。來的人是張某的爸爸和奶奶,還有她的小姑,也是端了個盆子,進了張某的寝室,我要等人走了鎖門,就站在樓道裡等他們。幾人出來後直接進了衛生間,很好奇呐,就跟了上去,我們衛生間是和洗漱房連着的,一層一間,外面洗漱,裡面衛生間,洗漱房裡晾曬很多衣服,有件紅色的秋褲特别醒目。
高能的地方來了,我不知道他們做什麼啊,站在衛生間門口就看到張某的奶奶在那堆衣服前就開始給張某叫魂,叫完就走,完全不理會我的感受啊,校長和張某爸爸和奶奶前面走着,小姑走在後面,我當時急忙叫住小姑說:你等我一下,我也走,我回去取個手機。結果那小姑說:“你快去取,快點。”但是離開腳步那叫一個快。給我氣的直接鎖門回去睡覺,結果我就憋了一晚上沒敢去衛生間。
關于叫魂吧,其實都是長輩對小輩的一種關心和愛護,就拿我小時候高燒說吧,生病了,很難受,父母也不能替自己難受,什麼都不懂得自己會很害怕,不安,隻能委屈的哭。大人通過叫魂的方式不斷安慰生病的自己,别害怕,我在就在身邊陪着你。所以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感覺到的是安全。再說張某,是我們年級前三學習非常認真,當時又是高三下半學期,競争激烈,心裡承受的壓力又大,她自己,包括家裡的人沒有很好的去幫助調節心态,出現心理問題也是有可能的。
“叫魂”其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可尋,但是它的曆史卻很悠久。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教育水平的的提高,“叫魂”這種民俗也正在慢慢退出舞台。先前說過之所以“叫魂”是因為小孩子受到驚吓才導緻“失魂”,對待這種情況,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從兒童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去疏導他們,巧妙運用你的動作你的語言,這都會都會起到安撫的中。不過嚴重的話,建議還是去找心理醫生。
如果你們家裡有小孩子的,碰到有害怕心理的孩子,建議你不要用“不用怕”“這麼什麼可怕的”等這些敷衍的話來安慰孩子,你看着不怕,不代表孩子不怕,你要找到關鍵點,孩子因為什麼怕,再告訴他們不用怕,因為什麼,它其實一點都不可怕。慢慢的幫助孩子消除心理障礙,讓她健康的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