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但不管是煎,炒,烹,炸,每一樣都離不開油的配合,這吃進嘴裡的東西,每個人都希望吃好的,健康的,可是市面上的食用油種類繁多,價格也從幾十到幾百元不等,消費者很容易都挑花了眼。
例如5升的大桶油超市裡幾十元就能買到,其它類型的油卻賣得很貴,這是為什麼嘞?很多人就會懷疑它的質量,首先是這種油會選用那些價格較低的原材料,其次就是這種價格的油都是調和油,會添加一些低價的油以降低價格,還有這種油都是轉基因油,很多人對轉基因油并不認可,所以競争力就較差,另外壓榨程度不同也會出現價位不等的情況。
随着人們對食用油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什麼地溝油,口水油等對人體都是有害的,所以自榨油又重新熱起來了,自己備料,眼看着榨出油來,也能讓家人食用得更放心。
你知道天天都在吃的食用油是怎麼煉出來的嗎,我們通常都是說榨油,一起來了解一下食用油是怎麼榨出來的。
食用油是以花生,大豆,菜籽等植物果實作為原料,通過榨油機提取的植物油,通常的提取方式是采用壓榨法,壓榨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提高溫度,激活植物中的油分子,施加壓力将植物油擠壓出來。
食用油的發展曆史人類能夠繁衍生息,發展壯大都與食物息息相關,而在食物的發展過程中又離不開油脂(食用油),中國使用食用油的曆史也非常久遠。
最早的人類是靠打獵獲取食物,而這些動物肉中的脂肪,也是當時人類獲取油脂的主要途徑,而當人類會使用工具以後,就開始種植農作物,這些農作物的果實也成為獲取油脂的來源。
據記載中國最早在周代,就有用各種動物的肉煎煮成油脂,放置備用,還被詳細的做了區分,按照各個季節取用不同動物的油脂烹煮食物。
在漢代的時候,就出現了植物油,當時主要是從芝麻及棗中提取,提取的工藝也非常的簡單和原始,用石頭搗碎原料,用棉麻吸取油脂,當時這種油脂作為商品已經在市場上流通了。
三國時期,植物油開始用于照明的燃燒原料使用,也說明當時的種植技術和植物油的提取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種植技術的提高和各種含油量高的農作物從國外傳入中國,各種食用植物油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古法榨油
直到今天有的地方還有一些老油坊,它們采取的是傳統的壓榨方式,沒有機器的轟鳴聲,隻有工人整齊的号子聲和木頭的撞擊聲,能看到從木頭縫裡流出帶有熱氣的金黃色清油,還有很遠就能聞到油的香味,是不是又勾起了很多人去小作坊榨油的回憶啊。
這些榨油坊都會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借用流水提供動力,利用水閘控制水力大小,這樣的水車都能轉上百年。
了解一下用古法怎麼将油茶榨出油來,将油茶籽烘幹,這個烘幹的過程要經過很長時間,盡量去除油茶籽中的水分,利用水力帶動轉盤碾坯1個小時,将油茶籽全部碾碎。
碾碎後的油茶籽要經過1小時的蒸坯,将蒸好的油茶裝入稻草篾箍中做成一個個厚薄均勻的油茶餅,這樣才能充分壓榨出油來。
将油茶餅裝疊在一起,通過在堆疊的油餅中增加木楔施加壓力,将油茶籽中的油擠壓出來,出油後的油柄叫枯餅,還可以回收利用作為動物飼料或者燃料使用。
現代機器榨油
随着現代機械設備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農産品的加工,原始的手工加工方式逐漸被取代,機械加工有加工效率更高,更加安全衛生,營養成分均衡等諸多的優點。
來看看我們經常吃的菜籽油是怎麼生産出來的,首先要将菜籽進行篩選,分離掉稭稈,石子,鐵釘等雜質和不飽滿的菜籽。
清理幹淨的菜籽要經過高溫烘幹,去除多餘的水份,通過烘幹的菜籽會變成焦黃色,并且還會有獨特的香味,抓幾顆菜籽放在紙上,用指甲去碾壓菜籽能在紙上看到明顯的油迹,這樣的菜籽就可以進入機器内将其破碎。
破碎後的菜籽從榨油機料鬥進入,利用帶有凹槽的主軸輥帶動菜籽旋轉,由于另一端的出渣口和出油口都較小,菜籽就會被擠壓出油,油從下面小孔中流出,而油渣會從尾部排出,此時的油渣中還有一定比例的油存在,所以油渣還會被再次放入機器中壓榨出油。
此時的菜籽油比較渾濁還有油渣存在,要經過多層過濾,菜籽油會變得清澈透明沒有雜質,通過檢驗合格後就可以裝瓶包裝和入庫銷售了。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中,手工壓榨技藝世代相傳,但現代機械普及後,提高了産能和效率,也因古法榨油工藝比較繁細,工序繁多,古法榨油漸漸被人遺忘,更多的成為旅遊體驗項目。
但用古法壓榨出來的油,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僅僅是更香和兒時的記憶,更多的是一種曆史文化的傳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