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用甘蔗舉着燈籠叫什麼風俗

用甘蔗舉着燈籠叫什麼風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29 17:21:16

用甘蔗舉着燈籠叫什麼風俗(大年初一送燈籠)1

等候送燈的孩子

農曆正月初一送燈,是蕉城區洋中鎮溪富村一項民俗活動,經久不衰,據說延續至今已有700多年。

溪富村,原名富浿村,解放初期因與鄰村溪源村合并,各取一字,合稱溪富,在洋中鎮東南4.5公裡,金峰山東北側,溪富村全村為林姓,有1100多人,主要沿溪邊聚居。林氏肇基始祖世治公于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遷入,後裔分處生息,繁衍至今已有6000多人。

用甘蔗舉着燈籠叫什麼風俗(大年初一送燈籠)2

送燈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出門樓

在國内不少地方,都有元宵節“送燈”的習俗。但在溪富村,卻是大年初始的頭一天,顯得尤為特殊。那些定為要被送燈的村民家中,都要熱熱鬧鬧地迎接送燈的隊伍,之後擺放好送來的燈籠,還要殺雞宰羊,祭拜祖先。接受了燈籠的家庭,都要擺上農村最高規格的酒席,俗稱“初一飯”,宴請相關的人吃午飯,非常隆重。

在古代,燈與丁諧音。丁在《辭海》裡的釋義是:人口,男稱丁女稱口。送燈,被賦予了豐富的内涵,一是燈成了人丁的象征物,二是代表光明的發揚,三是燈火蘊涵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之意。送燈就明顯帶有上丁、添丁的意思。祈子盼子,在送、迎燈民俗活動中盼望能早生貴子、傳宗接代。他們認為燈為五谷豐登之象,以燈為丁,喻火旺而丁發,目的就是希望宗族興旺發達,是對血緣意識的一種固化。

用甘蔗舉着燈籠叫什麼風俗(大年初一送燈籠)3

迎燈後将燈放置于大廳案桌正中間

送燈與“初一飯”民俗活動的流程是,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五,由上一年的燈首與下一年的燈首交接,下一年的燈首必須是這次過年23歲的村中男子,女子不能當燈首。如本年村中剛好無23歲男子,就由往屆燈首代替主持工作,直到來年有新燈首為止。燈首會組織一個團隊,有個隊長,一般由年紀最大的人擔任,負責交接處理日常事務。當天晚飯後,房長錘鑼通知收燈錢,燈錢在村中年滿13歲至22歲的男子家中收取。收取燈錢後,去縣城(現蕉城區)下尾街定制燈籠。燈籠橢圓形,用竹木制作,糊上印有“囍”字樣的燈籠紙,下有用檀木制作的放置蠟燭的底盤,還有手提燈籠柄,燈籠數量是根據過去一年中結婚、生男子、建房上梁(現代買房子無上梁以辦酒席之後為準)、分家、和這次過年做壽(年滿50歲、60歲、70歲、80歲、90歲等)、給先祖造墳這六類家庭數量而定。燈籠采購完畢後,由燈首放置祖廳案桌正中央。除夕當天,在村中張榜公布“初一飯”桌單,參加成員由燈首、13歲至22歲男子、戶主等構成,第一年參與吃“初一飯”的13歲男子,安排在新婚夫婦的家中,以沾喜氣,其中結婚、建房上梁的家庭辦酒一桌,其他的家庭辦酒半桌(指邀請的人數減半)。

桌單公布後,如有筆誤遺漏之處,可以向燈首團隊提出修改。除夕當天,燈首團隊要做好清理林氏祖廳的衛生、張燈結彩和貼祖廳對聯等各項事務。除夕夜,燈首團隊跨年零點在祖廳點燃煙花禮炮,之後在各巷子和村主道交叉處放鞭炮,驅邪、避瘟,保佑合境平安,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大年初一早飯後,衆燈首們來到祖廳、衣冠整齊,紅燈高照,上供清茶和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後要叩拜祖先,向祖宗神位焚香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行禮跪拜,全村男女老少看熱鬧的裡三層外三層,好不熱鬧。全村的孩童提着由大人點好蠟燭的燈籠,在祖廳等候燈首的召喚。禮畢後,開始送燈儀式,燈首隊伍兩兩組成一對,燈首佩戴禮花,手持鑼和钹敲擊,一前一後,鳴炮後,和提燈孩童從祖廳走過天井小門門庭,依次按照桌單順序走街串巷,将燈籠送到結婚、生男子、建房上梁、分家、做壽、先祖造墳的村民家中,被送燈的家庭,要放炮迎接送燈隊伍的到來,稱為迎燈,迎燈後将燈放置于大廳案桌正中間,分發紅包和禮包(由糖果、糕點、橘子、花生、瓜子等組成),給提燈孩童當見面禮,請喝清茶、面蛋招待。結婚和建房、上梁家庭還要準備喜錢,讓燈首帶回祖廳。送燈隊伍一路浩浩蕩蕩,所經之處,沿途村民都行注目禮,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夾道争相觀睹,寓意宗族團結一心,和睦相處。整個早上鑼钹撞擊,響徹全村,場面蔚為壯觀。

用甘蔗舉着燈籠叫什麼風俗(大年初一送燈籠)4

村民查看“初一飯”分布榜

送燈完畢後就是“初一飯”的開始,被送燈的家庭備酒席飨客,“初一飯”有規矩,酒席沒有上線面和豬腳凍,不能離席,燈首放完爆竹才能動筷子。為了這場宴席,主人從幾天前就開始準備,拟定了一份菜單,然後去菜市場采購食材,自己動手做。主人從一大早就開始忙碌,早上10點左右,很多菜都已經準備好,等待上桌。當地一些特色菜少不了,例如蛏幹筍,特别受歡迎。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主人口中總說着“随便吃點,菜不好”,但隻要是“初一飯”宴請,主人都會認真對待,盡量讓大家吃好。

一年一度的送燈民俗,送的是節日的喜慶,送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送的是對生命生生不息的贊歌。送燈民俗從古至今,已是約定俗成,成為溪富村傳統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溪富村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閩東日報通訊員 林燦鑫)

來源:閩東日報通訊員 林燦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