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羅洪忠)我們剛到雜多縣采訪時,中國地圖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引人注目,這本書由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主編、并得到了青海省政府組織的專家委員會的評審,是一本全面展示“三江源”最新科考成果的權威書。
查旦濕地。攝影/賀大明
長江有三個源頭,南源為當曲,北源為楚瑪爾河,正源為沱沱河。在沱沱河源頭,還立有“長江源”碑。可《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第7頁稱“長江源當曲支流撒當曲”,第8頁稱“長江正源——當曲”,第10頁稱“進入長江正源當曲源區”。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還對雜多縣作出這樣評價:雜多縣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雜多縣是長江和瀾滄江兩大河流的搖籃,通天河一級支流當曲、瀾滄江主源紮曲均發源于這片神奇的土地。
攝影/殷曉俊
萬裡長江到底有多長?長江的源頭到底在哪裡?這些問題一直是專家、學者多年争議的課題。雖然早在1978年1月13日,新華社向世界發通稿:“長江源頭……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長江源頭地區主要有五條較大的水流,……其中沱沱河最長,計三百七十五公裡,當曲第二,其餘較短。按照‘河源惟遠’的原則,沱沱河應為長江正源。”
我國有關長江源頭的探索曆史久遠。最早的文字記載見諸據今2300年前的《尚書·禹貢》,其中大書“岷山導江”,意思是說長江發源于岷山腳下。明崇祯九年(1636年),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4年的雲貴之行,得出金沙江是正源的結論,他并未探索到源頭,但為探索源頭指明了方向。
攝影/曲甯愛
清朝初年,對于長江源頭開始有了官方組織的實地考察活動,大體摸出了江源地區的水流脈絡,還繪制出了在當時說來很具水準的地圖。稍後有專著(如齊召南的《水道提綱》)述及金沙江的上源木魯烏蘇河(即通天河)是長江的上源,還兼及木魯烏蘇河的上源托克托奈烏魯木倫河(即沱沱河)的情況。但對于長江最上遊衆多水流的細節卻長期模糊不清,這恰恰是決定長江源頭的關鍵所在。
從雜多縣長江南源當曲歸來,劉少創對長江源頭區的衛星遙感影像進行了分析處理。結果再次驗證了當曲比沱沱河長,消息經媒體發出,引起了地學界人士和媒體關注。上世紀70年代參加并主要負責長江源頭考察的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退休教授石銘鼎,1986年中國長江考察隊副隊長、中科院長春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廣友,國土資源部人力中心原研究員、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全球大河工作組中國組負責人楊聯康等曾為長江源頭考察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專家們分别表述了自己的意見。
圖片來源/西藏人文地理
這次意見仍集中在長江源頭區諸水系中沱沱河和當曲之間。最早的數據出自1976年我國第一次長江源拍攝調查,其基礎是1974年測繪部門完成了長江上遊“無圖區”十萬分之一地形圖的航測調繪,其重大成果在于實地探明沱沱河源位于祖爾肯烏拉山以南,而不是過去認為的位于祖爾肯烏拉山以北,從而大大延長了沱沱河的長度。經校正,以囊極巴隴為彙合點,沱沱河(以海拔6543米的姜古迪如雪山頂峰為起點)長358.1公裡,當曲(以霞舍日阿巴山下海拔5050米處為源)長357.1公裡。這一結果為後來我國廣為流傳的長江源自雪山冰川說奠定了基礎。
當曲源區的溫泉群。攝影/楊勇
第二次江源調查的時間是1978年,仍由原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測得的結果是,沱沱河長358.1公裡,當曲長357.1公裡。同時,公布了長江的河長6300公裡。1986年,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對長江各源頭長度、流量、流域進行了第三次考察。測得結果是,沱沱河長346.3公裡(以尕恰迪如西南無名冰川的納欽曲西支源流為起點),當曲長353.1公裡(以紮西格君為起點)。這次考察結果,當曲明顯要比沱沱河長近7公裡。
當劉少創博士公布利用衛星遙感圖像處理系統和GIS對長江源區遙感影像進行分析,得出當曲長360.8公裡,沱沱河長357.6公裡,當曲長于沱沱河3.2公裡的數據後,楊聯康認為,當曲在距源36~90公裡處流經沼澤地區,水流散亂,所測長度難以做到絕對準确,故當曲與沱沱河的真實長度及兩源長度比較,要與曆次測量結果與劉少創博士測彙後确定為妥。
五彩山
就在專家評審委員會确定當曲為長江正源4個月後,即2009年11月10日,《成都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長江源之争與我探險它的親曆》,“為中國找水”科考隊隊長、橫斷山研究會首席科學家、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楊勇,在接受該報記者專訪時,既講述本次科學考察的成就及驚險曆程,并透露他們的驚喜發現:發源于朶恰迪如冰川的納欽曲西支比東支長了近10公裡,長江源沱沱河比過去增加了10公裡。
楊勇在這次專訪裡還談到,“沱沱河正源”毋庸質疑。楊勇多次從各拉丹冬雪山西坡的曾松曲源并翻越分水嶺進入長江源區水系,一是希望掌握更多的藏北内外流域區第一手資料,二是對各拉丹冬雪峰冰川群開展全方位調查,他認為“各拉丹冬是長江源區最大的現代冰川分布區和水源地,沱沱河作為長江正源更具有象征意義,從水文持性和自然要素來看當曲作為正源有些牽強,它本身是沼澤地,沒有冰川,水源以泉眼為主,水量很小并呈退化趨勢。”楊勇表示,“長江源水量60%來自各拉丹東冰川群和唐古拉山脈中段冰川,長江發源地水文特性是以冰川消融補給為主,因此認定沱沱河為正源是恰當的。”
然智尕日山下的牧場。攝影/賀大眀
楊勇還認為,由于長期以來各拉丹冬地區為西藏安多縣實際管轄,行政上已經脫離了青海省,“三江源頭科學考察”之所以得出長江南源當曲才是正源的觀點,可能是為了“三江源”的名至實歸。這樣一來他擔憂沱沱河會邊緣化,三江源的保護會缺失一大塊。“各拉丹東無論是景觀還是水量供給,都是不可替代和忽略的。”楊勇認為,如果這時候把長江源頭定在南源當曲,對各拉丹東雪山冰川的保護和管理都是不利的。
這篇報道發出後,随即在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劉少創随即給予了回應。他在接受《成都晚報》電話采訪時表示:“楊勇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我們測量的沱沱河源頭本身就是從尕恰迪如冰川開始的。”對楊勇認為當曲水量少的說法,劉少創也予以了反駁:“當曲水量相當豐富,是沱沱河的5—8倍。”
媒體專欄:西藏人文地理 更新時間:2015.12.2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