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實施小學德育

如何實施小學德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5 21:40:58

如何實施小學德育?【思想彙】作者:馬源(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齊齊哈爾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如何實施小學德育?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如何實施小學德育(促進小學生德育知行合一)1

如何實施小學德育

【思想彙】

作者:馬源(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齊齊哈爾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

上世紀80年代,一篇紀實性報告文學《中國的“小皇帝”》曾經報道小學生不會系鞋帶和剝雞蛋等現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30多年過去了,小學生在日常道德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其中一個突出問題是,很多小學生明明知道一些事情是“自己應該做的”,但行為上卻往往存在背離的情況。教育大計,德育為首。小學是一個人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關系到千千萬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國家的未來。長期以來我國對小學德育極為重視,并在多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可讓大家頗為困惑的是,孩子們知道怎麼做,卻在行動上做不到,或者是在學校可以做到,到了家裡就做不到。知行不一的難題,如何解決呢?

剖析種種曆史和現實原因,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是因為小學在德育目标與具體指導、配套措施存在不匹配,缺乏契合兒童成長規律和心理特點的針對性指導和配套措施造成的。其次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間呈現張力,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常常不能與學校德育保持一緻,出現五天學校德育抵不過兩天家庭教育5 2=0的現象。再次是德育的方式方法脫離學生心智和道德發展階段。當前我國小學德育多采用灌輸、說教等形式,空洞抽象的“大道理”超出了小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道德認知未被學生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轉化為實際的道德行為。

為此,我們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

首先是德育目标制定方面,在國家德育目标大框架下,學校要制定契合小學生年齡階段的可具體操作的目标。

目标制定要有層次性,讓每一年級都有具體的目标達成,循序漸進,逐漸深入,并細化到具體行為。要注重各年級目标的連續性和持久性,随着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德育的目标和内容需要不斷深化和豐富。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兒童心理學家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德育目标制定前要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進行道德發展水平測試,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定比其道德發展水平之上稍高一些的目标,讓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目标,在道德發展的同時得到滿足感和成功感。

其次,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要形成德育的合力。

比如要求小學生遵守“過馬路看紅綠燈”這一最基本的交通規則,家校合作必不可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監護人,家長需要深刻認識遵守交通規則對于孩子生命安全和道德成長的重要意義,主動對孩子進行“過馬路看紅綠燈”等交通規則方面的教育,并将其轉化為實際的道德實踐:在帶孩子外出時以身作則,模範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學校則需要組織學生進一步加強交通安全知識和規則的學習,讓他們懂得紅綠燈、左轉右轉指示燈、斑馬線等交通信号和标志的含義,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道德習慣。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可以組織學生就如何過馬路進行交流讨論,鼓勵他們結合自己過馬路的經曆與大家分享,使學生的生活經驗與交通安全知識有機結合,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設置小遊戲,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拟“過馬路”的真實場景進行實戰演練,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讓他們通過遊戲活動把安全過馬路的道德規範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文明小市民。政府和社區可以組織交通規則知識宣傳和展覽等活動,在全社會增強遵守交通規則、做文明市民的意識。通過這些活動和實踐,可以實現小學生的社會規範意識由學校擴大到社會,為他們今後順利進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再次,在德育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實踐性和适切性。小學德育需要創造貼近生活,貼近小學生實際的道德情境,設計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内容和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事件和行為中理解道德準則的意義。

研究發現,思維在兒童的道德發展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科爾伯格主張為兒童設計高于其原有發展水平一個階段的道德問題,引起兒童的道德認知失衡,通過“道德兩難”問題讨論來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其道德認知水平,并引導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斷和抉擇,促成其行為的改變。

例如:小強早上答應放學後幫助同桌補習功課,可是,放學後老師又請小強幫忙做事,這令他左右為難。如果你是小強會怎麼做?

在小學生中間經常會有這樣值得讨論的道德兩難問題,比如選班幹部,是選自己的好朋友,還是選不是自己的好朋友卻可能真正稱職的同學?再如,自己的好朋友犯了錯誤讓自己幫着隐瞞,是應該為朋友保守秘密還是應該告訴老師?

讓學生進行這樣的道德讨論對德育非常有效,因為它能夠激發兒童的積極思維,引發他們進行道德思考和判斷,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推理能力。通過道德讨論,學生個體間就會有交流互動,也就有了角色承擔的機會,使他們學會考慮别人的想法和處境,學會換位思考和尊重他人。這樣的讨論能夠促使他們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不斷使其道德思維向更高階段發展,進而将“知”轉化為“行”,自覺完善自己的道德行為,實現知行合一。這一過程對小學生的道德發展十分重要。

另外,情感在道德發展中也具有重要意義。要圍繞和小學生情感關系密切的道德問題組織他們進行讨論,以此來引導小學生的道德認識和實踐。比如愛爸爸媽媽和愛國之間有什麼關系,說“對不起”和“我原諒你”背後蘊含着的謙虛和寬容,等等。通過這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感問題将他們引入道德情境中去,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認識什麼是正确的道德觀念,并親身體認自己應該如何選擇,如何踐行道德規範,成長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通過哪種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德育,都要遵從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這一重要原則。要特别注重實踐性和适切性,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能一概而論,要在德育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并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是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合力共同完成的事業。随着信息化社會和全球化的日益發展,小學德育面臨日趨複雜的社會環境,如何根據科學的德育理論來确立德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是一項需要不斷深入研究的課題。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01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