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藤原氏與天皇

藤原氏與天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09:39:07

藤原氏與天皇?清和天皇即位後,政事多交由藤原良房處理,在政治上并無太大作為,但因編纂了《貞觀格式》,算得上是“文運”昌盛此外,清和天皇的後妃很多,子嗣也很多,有些皇子臣籍降下,成為著名的“清和源氏”“應天門之變”落幕不久的貞觀十年(868年)十二月,清和天皇的女禦、藤原長良之女、藤原基經同母妹藤原高子(長清和天皇8歲,曾與在原業平私奔,後被兄長追回,并被送入宮中)在藤原良房的宅邸染殿第生下長子貞明親王翌年二月一日,隻有三個月大的貞明親王成為皇太子,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藤原氏與天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藤原氏與天皇(藤原基經與陽成)1

藤原氏與天皇

清和天皇即位後,政事多交由藤原良房處理,在政治上并無太大作為,但因編纂了《貞觀格式》,算得上是“文運”昌盛。此外,清和天皇的後妃很多,子嗣也很多,有些皇子臣籍降下,成為著名的“清和源氏”。“應天門之變”落幕不久的貞觀十年(868年)十二月,清和天皇的女禦、藤原長良之女、藤原基經同母妹藤原高子(長清和天皇8歲,曾與在原業平私奔,後被兄長追回,并被送入宮中)在藤原良房的宅邸染殿第生下長子貞明親王。翌年二月一日,隻有三個月大的貞明親王成為皇太子。

貞觀十三年(871)二月十四日,清和天皇在紫宸殿聽政。四月十日,清和天皇發布敕令,認為藤原良房“義為君臣,恩過父母。蓋有不世之功,須受非常之寵。”宣布藤原良房享受“準三宮”(“三宮”即太皇太後、皇太後和皇後)待遇。貞觀十四年(872)八月二十五日,藤原良房的猶子、在應天門之變中表現沉着冷靜的藤原基經接替藤原氏宗(右大臣藤原良相于貞觀九年十月去世,藤原氏宗于貞觀十二年正月十三日接任右大臣,并于貞觀十三年二月去世)擔任右大臣。與此同時,嵯峨天皇之子源融接替其兄源信(源信于貞觀十年十二月去世,此後左大臣一職一直空缺)擔任左大臣。次月,藤原良房去世,享年69歲,被追贈正一位、封美濃公、賜谥号忠仁公。

貞觀十八年(87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和天皇以“熱病頻發,禦體疲弱,不堪聽朝政。加以,比年之間,災異繁見,天下無甯”為由,宣布讓位于年僅9歲的皇太子貞明親王(清和天皇同樣是9歲即位),同時宣布由右大臣藤原基經“保輔幼主,攝行天子之政,如忠仁公故事”,自己則虔心于佛道的修行。對此,藤原基經禮儀性地推辭了一下,上奏說:“太上天皇在世,未聞臣下攝政。”翌年,貞明親王正式即位,是為陽成天皇,同時改年号為元慶,封生母藤原高子為皇太夫人,稱“中宮”。元慶四年(880)十二月四日,清和太上天皇駕崩(31歲)。同日,陽成天皇改任藤原基經為太政大臣。元慶六年(882)正月二日,陽成天皇元服,由藤原基經為其加冠。

從仁明天皇→文德天皇→清和天皇→陽成天皇一直按照直系繼承的原則順利繼承皇位。但是,元慶八年(884年)二月四日,尚未生子、年僅17歲的陽成天皇突然退位,并由仁明天皇之子、文德天皇的異母弟、已55歲高齡、時任一品式部卿的時康親王繼承皇位,是為光孝天皇。文德天皇系的直系繼承就此終止。

縱觀日本天皇的曆史,因直系皇統斷絕而由旁系皇統繼承的現象并不少,如清甯天皇去世後由旁系顯宗天皇即位、武烈天皇去世後由旁系繼體天皇即位、稱德天皇去世後由旁系光仁天皇即位等。但以上旁系皇統即位的原因都是沒有直系皇統繼承人存在。陽成天皇退位後由旁系光孝天皇即位顯得比較特殊。

光孝天皇相對來說是旁系,當時旁系何以能取代直系呢?根據《三代實錄》元慶八年(884)二月四日條的說法,陽成天皇“身病數發,動多疲頓。社稷事重,神器叵守。所願速遜此位焉。”也就是說,陽成天皇自己之所以主動提出退位,是由于受病痛苦惱。但事實上陽成天皇十分高壽,直至朱雀天皇統治的天曆三年(949)才以82歲高齡去世。因此,病痛苦惱的原因恐怕站不住腳。有觀點認為陽成天皇退位是由于他的母親藤原高子在與藤原基經的權力鬥争中失敗導緻。據說藤原高子曾拒絕藤原基經的女兒藤原溫子入宮成為陽成天皇的皇妃。學界比較普遍的看法是,陽成天皇的退位與宮中發生的一起殺人事件有關。

根據《三代實錄》元慶七年(883年)十一月十日癸酉條記載,陽成天皇的乳母紀全子之子、殿上人源益在天皇的日常居所清涼殿裡突然被人殺害。内裡出了命案,導緻一時間朝臣人人自危。雖然《三代實錄》并沒有指出殺害源益的兇手是誰,但是很明顯此人正是“被身邊的群小所誤”的陽成天皇(有觀點認為源益是被藤原基經的爪牙所毒害)。發生上述事件以後,朝廷“停新嘗祭,于建禮門前,修大祓。以内裡人死,諸祀停廢也。”但陽成天皇依舊與小野清如等人胡作非為,藤原基經知道後,“遽參内裡,驅逐宮中庸猥群小”。“天皇殺人是前所未有的破天荒事件,給貴族十分強烈的沖擊”。可以說,陽成天皇的退位是由于以藤原基經為首的貴族無法容忍其所作所為,在貴族層共同的抗議下的被迫選擇。其中,藤原基經在輿論方面進行的引導大概起了很大的作用。

根據陽成天皇退位宣命記載,光孝天皇即位是根據前代出現沒有立皇太子的情況時,立資曆較老者為天皇的先例。很明顯,這一先例指的是光仁天皇。光孝天皇與光仁天皇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都是以旁系的身份即位,與其前代天皇的血緣關系較為淡薄。光仁天皇與其前任稱德天皇的祖父(文武天皇)同輩,光孝天皇與其前任陽成天皇的祖父(文德天皇)同輩(或許正是因為以上共同特征,所以兩位天皇的谥号中都帶有表示繼承含義的“光”字)。

光孝天皇即位同光仁天皇即位也有一個不同之處,即光孝天皇即位前始終沒有被立為皇太子,而光仁天皇即位前被立為皇太子。平安時代的天皇在即位前幾乎都被立為皇太子,沒有被立為皇太子而即位的天皇很罕見。

事實上,當時的皇位繼承資格與資曆沒有直接關系,而是由血統來決定。從血統上來看,時康親王屬于皇位繼承的旁系血統,且與陽成天皇血統疏遠,因此他幾乎不被認為有皇位繼承的資格。與其相比,如陽成天皇的同母弟貞保親王、異母弟貞辰親王等更加适合。

一般認為,因為時康親王是藤原基經的表兄,所以藤原基經不顧别人的反對,擁立其為天皇。但是,如果藤原基經真要擁立天皇,為何不擁立與其關系更加密切的外孫貞辰親王(清和天皇與藤原基經女兒藤原佳珠子所生)呢?筆者在《“一帝二太上”與“承和之變”》中已經提及,藤原基經曾希望在“承和之變”中被廢皇太子身份後出家的恒貞親王繼承皇位,但遭到拒絕。另外,左大臣圓融曾毛遂自薦,認為自己原本也是皇子,希望由自己繼承皇位,但遭到藤原基經的反對,理由是臣籍降下之人不再屬于皇親,不能繼承皇位。筆者以為,當時的皇位繼承并不是藤原基經一人可以随意左右,同陽成天皇退位是貴族層共同抗議的結果一樣,時康親王即位也是以藤原基經為首的貴族層共同合議的結果。根據《三代實錄》記載,光仁天皇“少而聰明,好讀經史。容止寬雅,謙恭和潤。慈仁寬曠,親愛九族。性多風流,尤長人事”。以藤原基經為首的貴族層之所以将時康親王推上皇位,大概是因為時康親王具有豐富的從政經驗,能過迅速、有效地恢複因陽成天皇而導緻十分混亂的宮廷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光孝天皇在即位兩個月後作出了一個十分特殊的舉動。即元慶八年(884)四月十三日,光孝天皇将除侍奉伊勢神宮的齋宮(繁子内親王)和賀茂神社的齋院(穆子内親王)之外的所有子女賜姓降下。雖然,在光孝天皇的這份敕書中沒有提及皇位繼承問題,但皇子一旦接受賜姓,意味着其脫離皇籍,因此其皇位繼承權自動喪失(圓融無法繼承皇位便是其中的例子)。平安時代的天皇給皇子賜姓是常有的事情,但将自己所有的皇子全部賜姓卻是首次。通過将所有子女賜姓降下,可以說從原則上否定了光孝天皇所有皇子的皇位繼承權。一般認為,光孝天皇将自己的皇子全部賜姓降下是為了将皇室人選交由藤原基經。筆者認為,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即光孝天皇由于是前任天皇的旁系,其性質同女帝即位十分相似,具有過渡性質,其很可能是希望等待陽成太上天皇之子長大後再讓位。不過,光孝天皇雖然将自己置于過渡性的位置,但直至去世,陽成太上天皇也未生出皇子。

光孝天皇即位後還做了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元慶八年(884)五月二十九日,光孝天皇命令式部少輔兼文章博士菅原道真以及善淵永貞、淨野宮雄、中原月雄、大藏善行等文官和明法家們,讨論太政大臣有無職掌以及相當于何種職務。菅原道真認為“太政大臣,即是有德之選,非分掌之職。為無其分職,故不稱掌。”其他人讨論的結果也比較一緻,即太政大臣相當于唐朝的“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師範一人,儀形四海”,“佐王論道,以經緯國事”,“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之任也”,沒有明确的執掌。無奈之下,光孝天皇于六月五日給藤原基經下達敕令:“自今日官廳坐就,萬政頒行,入輔朕躬,出總百官,應奏之事,應下之事,必先谘禀。”也就是說,朝中所有重要之事,均需事先向藤原基經禀報。依此,“光孝天皇賦予藤原基經的權限,雖然不像攝政那樣可以代行天皇大權,但是卻能介入天皇對國政的決定及其實施”。此外,此時雖然尚未使用“關白”(意為奏上、禀告)一詞,但很明顯藤原基經獲得的職權與以後的“關白”職能是相同的。

元慶九年(885)二月二十一日,光孝天皇改元仁和。仁和二年(886)正月二日,光孝天皇在仁壽殿為藤原基經的長子藤原時平舉行元服禮,并親自為其取冠、加冠。“殿上元服”這樣的禮遇,即便是對皇子皇孫來說,都是極其難得的,更何況是人臣之子。後來,藤原基經的次子藤原仲平也得到了殿上元服的待遇,并從此形成了凡是藤原家關白之子,都在殿上舉行元服儀式的慣例。按照《大鏡》的說法,“後來,光孝天皇的血脈流傳了下去。藤原基經的子孫也代代相傳,作為皇室的後盾,忠心輔佐。”而事實上,光孝天皇的後人與藤原基經的子孫之間進行了相當激烈的控制與反控制鬥争。

參考文獻:

黒闆勝美國史大系編修會編輯:《新訂増補國史大系•三代実録》,吉川弘文館1983年版。

河内祥輔:《古代政治史における天皇制の論理》,吉川弘文館1986年版。

吉江崇:《平安前期の王権と政治》,《岩波講座日本歴史第4巻•古代4》,岩波書店2013年版。

山本昌治:《藤原基経の政治姿勢》,《大阪青山大學短期大學部研究紀要》40号,2021年3月。

池田晃淵:《早稻田大學日本史第4卷·平安時代》,羅安譯,華文出版社2020年版。

保立道久:《岩波日本史第三卷 平安時代》,章劍譯,新星出版社2020年版。

坂上康俊著:《律令國家的轉變》,石曉軍譯,文彙出版社2021年版。

王海燕:《日本古代史》,昆侖出版社2012年版。

章林:《古代日本皇親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