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2、興奮傳導
神經纖維上 雙向傳導 靜息時外正内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局部電流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單向傳導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
神經遞質,神經遞質隻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後膜,使後膜産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
突觸小泡(遞質)→突觸前膜→突觸間隙→ 突觸後膜(有受體)→産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幹: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9、體溫調節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甲狀腺激素 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可口服)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有機分子,信息分子)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通過血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發揮作用後失活)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别(複雜的生理過程需要神經和體液共同作用)
12、水鹽平衡調節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 過少;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症下丘腦:内分泌中樞 1、内環境穩态中樞(滲透壓,體溫,血糖)2、雙重調節
14、免疫系統的組成
15、免疫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
能夠引起機體産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的細胞、組織) 抗體(化學本質為球蛋白):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抗原→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侵入細胞的抗原→T細胞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
2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22、過敏反應的特點:
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