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市海澱區陽台山麓的大覺寺,初名“清水院”,始建于遼代(1068年)。金代這裡是皇家著名行宮,也是西山八大院之一。
據悉,乾隆皇帝曾在此出過家、受過戒,也曾修繕過大覺寺。乾隆皇帝一生酷愛寫詩,因此有人說他寫詩就像“寫日記”。在乾隆皇帝寫的詩作中,與大覺寺有關的多達數十首。
乾隆皇帝曾為功德池賦詩一首,其中:“一水無分别,蓮開兩色奇。”的佳句告訴我們,這裡曾經種過美麗的兩色荷花。
在功德池壁上,遼代石刻水獸依稀可見。
寺院内最有名的古銀杏樹,曾經被乾隆皇帝在1768年寫詩稱贊:“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緣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
寺院整體布局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其中以無量壽佛殿最為壯觀雄偉。殿前的兩棵銀杏樹,一棵雌樹,另一棵是雄樹。
每年深秋,枝繁葉茂的銀杏樹把金黃的色彩鋪滿整個院落,黝黑的樹幹向寺院四周伸展開去,枝頭上金燦燦的樹葉在日光的變化下,呈現出不同的美景。
與寺院的紅牆、灰瓦、禅房、殿堂、茶社等建築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北京秋天裡的古老禅意畫卷。
據清代《日下舊聞考》所載,大覺寺多處匾額為乾隆皇帝禦筆,如,天王殿曾懸有“圓證妙果”匾,大雄寶殿懸有“無去來處”匾,無量壽佛殿懸有“動靜等觀”匾,大悲壇懸有“最上法門”匾。經曆歲月滄桑,以及戰火的損毀,有些匾額已然蕩然無存。
殘存的匾額更顯得彌足珍貴,在此駐足良久,你會感受到乾隆皇帝的雅趣修養和大覺寺曾經的輝煌。據悉,除了乾隆皇帝之外,明宣宗、清雍正、慈禧太後都曾經為大覺寺留有筆墨。
俗話說,獨木難成林。在大覺寺内還有一棵樹齡500年,高約20米的古銀杏,在它的四周生長着九棵粗細不等的小銀杏樹,就像九個孩子圍繞在母親身旁,被人們形象的稱為“九子抱母”。
在北玉蘭院中有一用整塊黑色大理石雕刻出的水池,據悉過去從上面流下的泉水蓄在池中,又從池中順水道向下流淌。
石頭上刻有“碧韻清”三個大字,隻可惜已經沒有了泉水。
園林中的領要亭和龍王堂邊的假山石上刻有乾隆皇帝贊美大覺寺古銀杏樹的多幅詩賦。
如今這裡也是漢服小姐姐們熱衷拍照打卡之地。她們追着光匆匆而來,無暇賞景,卻成為賞景人鏡頭中的一道柔美的風景。
迦陵舍利塔又稱迦陵和尚塔、大覺寺塔。
在八個面中心和四周都鑲嵌有磚雕,是清代雍正年間寺内住持迦陵禅師的墓塔,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
大覺寺有定級古樹102顆,也有人說大覺寺一春一秋兩顆樹,指的是大覺寺中的古銀杏和古玉蘭。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攝影師在大覺寺采風時在一張古柏的照片背面寫了這樣的注釋:“大覺寺,一座古寂的寺廟,泉水從山腳流出。此地以其古樹聞名。”
當你遊覽完大覺寺後,感覺這裡更像是一座古老的“文藝殿堂”。讓人沉醉于此的不僅僅有古樸的建築、皇家風範的詩詞、碑刻等人文景觀,還有四季不同畫風的自然景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