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搭建起城市的血脈和骨架,支撐着城市向外向上生長。多年來,江北區域始終把城市道路交通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持續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不斷優化完善外聯内暢交通路網,提升城市發展格局。
從一條條道路通車,到一座座橋梁飛架,再到軌道站點設立,江北區域交通路網越織越密,市民出行日益便利。邁入“十四五”新征程,江北區域緊跟惠州深度融深融灣步伐,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着力構建更加外聯内暢的交通體系,面向灣區,立足未來。
莞惠城軌列車編組站。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01
修橋建路
夯實發展基礎
道路寬闊平坦,街道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如今的江北中心區路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讓居民盡享高效、便捷的現代化都市生活。而追憶往昔,二三十年前,這裡不見幾棟高樓,現代化道路更是寥寥無幾。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江北,那真是郊外,很不方便。”娘家在河南岸,家住江北的劉碧玮對記者說,20世紀80年代初期,作為廣汕公路惠州段的惠州大道和東江大橋建好,江北才真正與老城區連在一起。劉碧玮說,當時江北很荒涼,連像樣的水泥路都找不出幾條。
20世紀90年代市政府搬遷至江北以後,伴随一系列規劃出台,江北進入快速、全面的發展時期,各項配套接連落地,惠州大橋、合生大橋、中信大橋、隆生大橋等過江橋梁先後落成,惠博大道、三環北路、金石二路等城市主幹道相繼通車……江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夯實了發展基礎。
“去哪都方便,出門便是市中心,周末想去博羅或者汝湖等地農家樂玩,一路暢通無阻,想去别的城市,上高速也很方便。”劉碧玮說,現在他們住在江北,交通方便多了。“交通興帶動百業興,交通暢順大家才願意過來工作、居住,城市才能建設起來。”
為了帶動江北區域的發展,市住建局編制了江北沿江經濟帶規劃、江北中心區詳細規劃、江北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江北東區分區規劃和江北西區分區規劃等。諸多規劃方案的實施過程,亦伴随着一系列交通項目的建設落地。在交通運輸的助力下,眼下的江北中心區不僅成為了惠州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也已成為城市的中央商務區,有近百棟重點培育的商業樓宇,超過2000家國内外企業進駐。
“所謂路通财通,縱橫交錯的路網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也給江北區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惠州城市規劃保持長期關注的資深媒體人曾學明解釋,交通對于任何地區來說都起到了發展的支柱作用,交通作為城市的“經濟動脈”和“發展原動力”,能為區域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激活城市生命力。
02
路網延伸
壯大區域“骨架”
延伸路網“觸角”,拓展城市空間。去年7月發布的《惠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明确要構建“外聯内暢”交通體系,加快推進“兩環十射”快速進出城骨幹路網體系,以及惠州北站等城市樞紐配套工程建設。而“兩環十射”對江北區域的空間格局影響重大。
(備注:“兩環十射:三環路、四環路” 1号公路,以及小金河大道( 惠博大道)、金龍大道、惠民大道、惠澤大道、惠澳大道、演達大道、鵝嶺南路( 仲恺大道)、金恺大道、永聯路( 江南大道)。)
“江北的空間格局,正随着交通路網不斷延伸,而向外拓展。”曾學明認為,在“南拓北進”戰略的指導下,江北中心區建設日益成熟後,發展空間也繼續向北挺進。當前,三環北路到“四環北路”(即北環大道)的交通網絡愈發密集,區域各類交通設施綜合運輸能力不斷增強。江北區域交通“骨骼”撐開的聲音已響在耳畔,更大範圍的區域建設正在進行。
在江北東區、江北西區分區規劃發布之後,江北區域三環北路到“四環北路”之間的交通項目不斷規劃落地。惠城區“兩環十射”當中的“三射”:小金河大道( 惠博大道)、金龍大道、惠民大道便位于江北,并撐起江北東、西兩區的發展格局。與此同時,江北區域規劃了7條以“金石”命名的城市主、次幹道,呈東西走向,橫跨于“三環”與“四環”之間。其中,金石二路已全線貫通,并有效帶動周邊三新片區的發展。三新片區緊鄰江北CBD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金石二路通車後,與三環北路、惠博大道和惠州大道構成三新片區外聯的交通主框架,而片區内多條支路先後修建,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時,也加速了區域發展。目前在該片區,已有惠州日報社、惠州市林業局等單位,以及泰豐千灣彙等樓盤進駐。随着交通路網越織越密,三新片區與江北中心區将慢慢抹平發展落差,實現共融。“三新片區作為江北核心區和江北西區的銜接闆塊,發展空間還是很不錯的。”原惠州市規劃建設局顧問總規劃師、正研級高工劉家駒如是說。
今年2月《惠州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惠州交通‘十四五’規劃”)發布,其中提及,金石三路建設工程預計2022年動工,2025年竣工。“金石三路道路位于金石四路和金石二路之間,銜接金龍大道,連接惠民大道。其日後通車,一定程度會緩解周邊幾條道路的交通壓力,而且把碧桂園日昇昌·領峰花園、方直星圖、彙顯泰華園、南國園等幾個項目連成一片,打通了江北東區的最後壁壘。”江北東區某樓盤營銷負責人稱,江北的交通路網不斷升級,為區域發展持續提供新動能。
同在2月,惠州市1号公路(惠霞高速)全面開工建設。該項目起于廣惠高速規劃湯泉互通,終于大亞灣石化大道(廣東濱海旅遊公路惠州段),遠期還将延至稔平半島。路線由北向南經北環大道、四環東路、馬安鎮、良井鎮,向南銜接至霞湧黃金海岸,預留跨海通道。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施為學曾向本報記者介紹,1号公路南北交通軸線是惠州市南北向的主要廊道,“豐”字交通主框架的“脊梁”,可帶動沿線和組團片區發展,推動惠州由臨湖、沿江向濱海城市發展。這意味着,依托于北環大道,江北區域将搭乘1号公路建設的東風,再打通一條外聯“大動脈”,進一步豐富對外聯系層次和聯通能力。
03
軌道建設
加快融灣融深
融深融灣,交通先行。惠州交通“十四五”規劃明确,惠州要規劃形成“四主七輔”鐵路樞紐體系,實現惠州-廣州、惠州-深圳30分鐘互通,夯實惠州在大灣區的重要鐵路樞紐地位。其中,明确要高标準建成贛深鐵路惠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打造區域門戶、城市客廳,城際鐵路加快連線入網,實施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
2016年3月開通運營的莞惠城際軌道在江北設有雲山站。該軌道站點的設立,對于江北軌道交通發展而言,具有裡程碑意義。“莞惠城際軌道作為珠三角地區的城際客運專線鐵路,未來主要服務于珠三角城市群,莞惠城軌的運營,形成珠三角地區‘一小時通勤圈’,成為珠三角城市群建設中交通一體化、便利化、常态化聯通的重要一環。”莞惠城際惠環站相關負責人稱,莞惠城際軌道的開通對惠州與東莞市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方便兩地市民的出行,乘坐莞惠城際能直通東莞,通過換乘可暢達廣深等地,很快還可以換乘至佛山。近年來,持有“E卡通”等往返雲山站與惠環站的人很多,尤其是早、晚上下班時間段。
去年12月,惠州北站開通運營,江北構建面向灣區的一體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邁出關鍵一步。惠州北站位于惠城區小金口街道白石村東北部,并且已建成金泉路、小金河大道等多條道路内引外聯。
“高鐵會改變人的生活半徑。贛深高鐵開通以後,許多人已開始意識到,區域間的地理距離,将被時間距離打破。”曾學明表示,軌道交通是助力都市圈、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抓手。惠州北站的開通,對于江北區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得益于與惠州北站的距離優勢,江北将依托于惠州北站樞紐的建設,進入融灣融深的快車道。
“另外,廣汕高鐵也将有聯絡線接駁惠州北站,即惠州北站未來将實現惠州到廣州、惠州到深圳的高效通行。現階段,莞惠城際鐵路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正在建設,預計2024年竣工。屆時,在江北中心區與惠州北站之間,将有軌道聯通,進一步提升江北市民軌道出行便捷度,同時也将為江北區域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他補充道。
随着“雙區”建設深入推進,基于惠州北站開通、莞惠城際北延線項目建設的契機,江北迎來了新的曆史性發展機遇。依賴城軌、高鐵等大運力、高效率的軌道交通工具,江北将加速融灣融深,為争創宜居宜業宜遊一流中心城區貢獻力量。
04
立體交通
繪就建設新藍圖
潮湧大灣區,江北謀新篇。放眼江北區域,一條條縱橫交織、無限延伸的大道與各個建設完成的軌道站點,與區域的發展在多方位、多層次上相互作用。對内,江北持續完善區域路網體系,規劃建設金石三路、經四路以及多條支線道路,改善“微循環”;對外,江北背靠惠州北站、雲山站以及“1号公路”,充分發揮立體交通網絡優勢,主動融入灣區發展。
按照惠城“十四五”規劃的要求,未來将規劃建設江北金融集聚區、金融人才培育基地等,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機構合作,積極承接深港金融機構的金融外包、金融後援、金融科技、金融資本和金融培訓等金融服務。還将以江北街道為中心,沿東江兩岸着力做大做強樓宇、科創、現代服務、商貿物流等城市經濟。
“從惠城‘十四五’對于江北的發展定位來看,江北未來發展将立足于惠州CBD之上,向着粵港澳大灣區進發。”一位業内人士認為,江北作為惠州CBD中心,始終有着其他區域無法企及的優勢,包括高鐵北站新城崛起,實質也需依賴江北CBD商圈的輻射效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江北産業方向為金融、現代服務、文化體育、會展、數字經濟等,而放眼國内外各大城市,一般發展金融産業的區域,都是城市裡最具活動、魅力的區域。
立體交通網絡不僅助力江北融灣融深發展,更勾勒出另一幅生活藍圖。“光正學校有很多學生是江西、東莞、深圳過來就讀的,他們周末都是坐高鐵或家長輪流接送。”孩子在光正實驗學校就讀的深圳人羅先生說,随着都市圈城市群建設發展一體化,城市壁壘将被打破,“灣區生活”已通過軌道通勤等方式慢慢走進現實。而江北不僅有成熟配套,也有快速融入大灣區的優勢,令人向往。
來源:惠州日報 記者邬玉婷,轉載請注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