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偉人”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于1879年3月出生于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十六歲時,他因厭惡德國學校的軍國主義教育,報考了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失敗了。他接受了聯邦工業大學校長以及該校著名的物理學家韋伯教授的建議,在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念完中學課程,并取得中學學曆。
1896年10月,愛因斯坦跨進了蘇黎世工業大學的校門,在師範系學習數學和物理學。他廣泛地閱讀了赫爾姆霍茲、赫茲等物理學大師的著作,最令他着迷的是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他有着自學本領、分析問題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為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1年,年僅三十二歲的愛因斯坦被著名的布拉格大學聘為教授。愛因斯坦的推薦人---當時德國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普朗克,在推薦書中寫道:“要對愛因斯坦的理論做出中肯評價的話,那麼可以把他比作二十世紀的哥白尼。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評價。”
普朗克對愛因斯坦的高度評價絕非言過其實。因為愛因斯坦在他二十六歲那年,就已經在物理學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狹義相對論的創立,更是引人矚目。
狹義相對論的觀點與牛頓的力學時空觀完全相悖。牛頓力學的時空觀是靜止的、絕對的,空間、時間、物體和物體運動四者之間是互相獨立、沒有任何内在聯系的。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則說明上述四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空間和時間是物質運動的統一存在形式,随着物質的運動而變化。物體的質量也不是固定的,運動的速度增加,質量也随之增加。狹義相對論的創立,震驚了當時的物理學界,給愛因斯坦帶來了極高的聲譽。
1913年,愛因斯坦返回德國,被任命為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并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對于當時年僅三十四歲的愛因斯坦來說,這項榮譽實在是太高了。愛因斯坦權衡再三,考慮到如果接受這項榮譽,自己就可以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理論物理的研究當中,便接受了這一榮譽,并于次年四月遷居柏林,擔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
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德國的九十三位著名科學家在一些人的蠱惑下發表宣言,為德軍的侵略行徑辯解,而從小就厭惡戰争的愛因斯坦拒絕在這份宣言上簽字。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日益法西斯化。愛因斯坦意識到新的野蠻戰争不可避免,他明确表示:“當法律和人類尊嚴必須保衛時,我們一定要戰鬥,自從法西斯的危險到來後,現在我不再相信絕對的被動的和平主義是有效的了。隻要法西斯主義統治歐洲,那就不會有和平。”
由于愛因斯坦的進步活動,又因為他是猶太人,因而被德國納粹分子列為重要的迫害對象。幸而他于1932年底離開德國到美國講學,才免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所被查抄和搗毀,他的财産被沒收,他的著作被焚毀,納粹還懸賞兩萬馬克要殺害他。
面對納粹分子暗殺的威脅,愛因斯坦沒有絲毫的畏懼,而是更堅定地戰鬥。當他的摯友勞厄寫信勸他對政治問題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大聲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戰争,和平必須用武裝來保衛,呼籲美國人民起來同法西斯作鬥争。1940 年,愛因斯坦取得美國國籍。
1955年4月18日,科學巨人愛因斯坦病逝。他生前立有遺囑,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為人知的地方。1999年 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
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