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23:10:14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

玉,在中國曆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玉之德更是深深影響了國人的思想。玉文化包含:

“甯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

這一注解從物質上(石)和藝術上(美)兩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中國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國的一種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國整個的曆史時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國人傳統的用玉觀念,這就是尊玉、愛玉、佩玉、賞玉、玩玉。所以君子愛玉,希望在玉身上尋到天然之靈氣。玉乃石之美者,色陽性潤質純為上品。寶石也如此。其價值高低并不完全取決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錢的為多數。如同人一樣,哪個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3

“玉”字始于中國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鐘鼎文中。漢字曾造出從玉的字近500個,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漢字中的珍寶等都與玉有關,後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而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

孔夫子說:“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古時有德者都随身佩玉,時時以玉的品德來約束自己:君子是玉,玉即君子。這種風俗延續至今。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4

在經曆新石器晚期、商周、戰國至漢以及明代四次高峰之後,玉雕藝術在清朝的乾隆時期達到了巅峰。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5

《乾隆大閱圖》 郎世甯

詠玉詩八百首 堪稱“玉癡”

真正說到中國曆史上的愛玉之人,恐怕每個人都要提到乾隆皇帝。雖曆代帝王多以玉為美,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樂此不疲的當首推乾隆。

清初年間,由于滿清節儉進取的風氣仍在,而天下初定,作為奢侈品的玉器, 自然不可能被大力推崇。當時的新疆也并不在清政府的有效控制之内,玉料的來源有限, 也從客觀上制約了玉器加工業,因而在故宮收藏的數萬件玉器中,尚未發現镌刻“順治” 和“康熙”年款的。等到雍正年間,好玉之風漸起,而在之後的乾隆朝更是達到了頂峰。

乾隆皇帝登基當年,就在養心殿造辦處玉作之外又設立了内廷如意館,以加工、改制 玉器為主,乾隆皇帝親自督辦。對宮廷玉作人員的組成、工匠的選配及工匠個人的技術 水平,事無巨細,他都親自過問,毫不含糊,提高了宮廷玉作的技術水平。在加工重要 玉件時,從畫稿、制木型到加工成品,乾隆皇帝都要逐步審查。一旦有滿意作品,還要 題詩吟詠,镌刻其上,字體多用楷、隸,常有錦上添花之妙。

乾隆皇帝一生詠玉之詩有800多首,而目前故宮博物院館藏玉器萬餘件,大多是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中制作和收集的。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為乾隆所藏。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3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4

愛玉如子 皇子以玉取名

一個人在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時,往往将自己的志向、愛好蘊藏其中,乾隆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來展示自己的愛好。我們看看那些皇子們的名字:永璜、永璋、永珹、永琮、永璇、永瑢等等,都和“玉”有關。

比如“璜”的含義是半壁形的玉,“琮”的意思是用于祭祀的玉質筒狀物,“璋”是古玉器的名字,而後來的嘉慶帝的名字叫永琰(後改名為颙琰),“琰”是一種雕飾的玉名,看來乾隆皇帝對玉文化是爛熟于胸。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8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9

玉璜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0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1

玉琮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2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3

玉璋

極大關注 親自審查指示

乾隆對于宮廷玉器制造給予極大的關注,親自過問造辦處玉作的人員構成、工匠的選派及其技術情況。重要的器物,他還對畫稿、制木型、蠟樣,以及最後的裝飾、擺設等,一一審查,親自指示。

乾隆還親自過問玉器的生産過程,并制定對玉工的懲罰辦法,輕則扣除薪俸,重則降職、革職以及體罰或監禁。

由于當時人們因缺乏考古知識,見到古玉必稱漢玉,而乾隆皇帝獨能對此提出疑問,并認為部分玉件應遠至三代以上。在當時,他對古玉的鑒定可以說是獨到的。但他考證玉琮為車飾,并命為“杠頭”,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由于皇帝好古,各地官員紛紛進貢各種真古玉和假古玉,而乾隆皇帝則分門别類,鑒定考證,對制作較粗的,還要發往造辦處、如意館加工改造,并常常習慣性的在古玉上銘刻,由此也毀了不少古玉的原貌,更将題款倒刻于龍山文化玉圭之舉,遺為笑柄。如此種種做法,完全出自皇帝乾隆個人好惡,就如他随意在前代書畫上亂題亂钤一樣,客觀上破壞了文物,有損其愛玉之名,也可視為玉器史上一次災難。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4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5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6

清乾隆庚子年(1780) 白玉題禦詩海門菴插屏 配象牙座

美人不及美玉 藏玉近萬件

乾隆雖有佳麗三千,但他更愛美玉。早在乾隆整頓吏治時,就對玉石這種高雅的奢侈品情有獨鐘。每年各地官員上供朝廷,總少不了美玉,這最能讨得乾隆歡心。

乾隆把玩玉石的嗜好一發不可收拾,總是想盡辦法謀得好玉。在每年三次常貢之外,他允許上貢的官員随時進貢,最多的官員一年可以上貢三十多次,為了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美玉,他竟然拿出高于市場價格的錢回贈上貢官員。

到了晚年時,他收藏的古玉接近一萬件。空閑的時候,乾隆每天都會把這些古玉拿出來擦拭,撫摩,把玩。癡迷美玉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他迷戀美色的欲望,那些後宮的美女佳人真是備受冷落!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7

清乾隆 白玉童子騎牛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8

清乾隆 碧玉獸面紋雙耳蓋爐

民間力量 最喜蘇州玉器

清代除了宮廷造辦處玉作、如意館以外,承擔起為宮廷制作玉器的任務,還有蘇州織造、江甯織造等地,形成了龐大的宮廷玉器制作網絡。

明清以來,蘇州一直都是流行時尚的引導者。明末時,蘇州的琢玉工藝已被推為全國首位;到清代,蘇州更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琢玉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造辦處和如意館的工匠都是調集自蘇、揚等玉器制作的傳統基地,甚至有遠自新疆的,自身雖也曾派學徒(“小蘇拉”)随玉匠學徒,但都未成正果。

玉匠們雖然都技藝高超,但在造辦處兩處幹的主要是給皇帝改制古玉、镌刻題款,烤色配蓋等接近打雜的活計,自身創作受到限制,而臨時調派來的人員配合也并不默契,所以造辦處和如意館加工大玉仍感困難。象乾隆三十一年開始琢制的關山行旅圖玉山,由于造辦處玉作的進度遲緩,半途移到揚州才得以最終完成。

乾隆很是了解蘇州玉匠和玉肆的情況,也對那裡玉匠的玉器制作水平非常有信心,認為蘇州專諸巷中的玉匠是一個具有相當創作實力的群體。因此,在乾隆帝發派蘇州織造制作的玉器活計中,有時是不帶樣稿的,這樣可以留給工匠較大的創作空間。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19

清十九世紀 白玉仿古獸面紋方鼎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0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1

清乾隆 碧玉高士賞遊圖筆筒

玉器專用寶盒 惜玉如金

乾隆最愛的珍貴玉器,往往收藏在叫“百什件”的盒子裡。百什件共分為9層,抽屜中有每件玉器專用的小格子。

《弘曆鑒古圖》是一個叫丁關鵬的宮廷畫師所做,真實地描寫了乾隆皇帝鑒賞古玉的情景。也足以見得乾隆皇帝對玉器的珍惜。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2

百什件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3

清乾隆 戗金描漆龍鳳紋多寶格箱(内附珍玩44件)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3

清乾隆 紫檀多寶格方匣(内附珍玩30件)

審美樸實無華 不随潮流

在乾隆中晚期,風格奢華的玉器镂空技藝發展成熟,但是乾隆對此不以為意,覺得不符合自己樸實的審美風格。收到的進獻物品隻要有镂空玉器,都會被退回。

但是當時的确以此種技藝為潮流,還是有人進貢這種玉器。于是,在退位前夕,這種玉器遭到了禁止。做皇帝的就是這麼任性!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5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6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7

乾隆去世 玉器走入低谷

乾隆去世後,清朝的國力迅速衰落,因此對玉器的需求大大減少,玉器的制造開始走入低谷。嘉慶四年(1799年),皇上甚至下旨和田、葉爾羌停止進貢玉料。道光元年(1821)以後直到清覆亡,新疆玉料進貢再也沒有恢複。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8

新疆回部 花式雙柄香薰

乾隆一生最癡迷的女人(乾隆一生為她花費大量心血)29

 

 巧奪天工的清代玉器,令人如癡如醉,這就是“乾隆工”的魅力所在。它将傳統的中國玉從“事神”和“證經補史”的肅穆禮儀中解脫出來,轉化成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皇帝崇玉當然也會影響手下官吏,如乾隆四十五年南巡時,浙江姚經呈獻“漪圓玉件”,皇帝一高興,

就賞給其四品頂戴。這樣的獎勵當然就使得他人紛紛效仿,進入宮廷的玉件也就源源不斷了。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乾隆皇帝四處征伐,奢侈浮華,耗費了太多财力、民力,敗壞了社會風氣, 由此導緻吏治腐敗,更是埋下了清王朝最終滅亡的種子。這,恐怕是乾隆皇帝萬萬也想不到的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