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處理——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環保
近年來,各地紛紛推行垃圾分類,可收效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覺得垃圾分類麻煩,浪費時間;有的人雖然知道分類有好處,但不知道該怎麼分。
推動垃圾分類,将"放錯地方的資源"最大化利用,一方面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廢物"展現他們潛在的價值。
曾幾何時,生活垃圾成堆的在路邊随意遺棄,散發着熏天的惡臭,不僅污染環境,還占用了空間,幾乎每個人都想讓它趕緊消失,但是,似乎并沒有人去行動,這是生活垃圾的的第一重處理方式,堆放到遠離自己家的位置。
之後,随着國家對于環境污染的逐漸重視,路邊逐漸有了垃圾箱,小區門口有了垃圾池,把生活垃圾堆放到統一的位置,有人固定時間進行清運,雖然人們并不知道垃圾去了哪裡,但起碼不在自己居住地附近,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垃圾雖然被運走了,但是隻不過是從自己家附近運到了别人家附近,有條件的,興建了垃圾填埋場,将垃圾放入事先挖好的深坑,等到了一定數量,進行覆土掩埋,沒這樣資金的,将垃圾倒入無人居住的深溝,數年下來,深溝幾乎被填平,至于污染麼,怕是沒人願意去關注解決。此舉較之第一重處理,雖然沒什麼根本性變化,但起碼表面上不礙眼了。
終于,有人發現,市面上有人回收廢舊金屬、塑料、家電、甚至紙箱、用過的廢紙。然後有人開始有意識的将這些有人回收的東西從垃圾裡分揀出來,等到積攢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去賣給回收這些東西的人,賺點零花錢。這些回收的"垃圾"被送進專門的工廠進行二次利用。而其他沒人收的垃圾則繼續被拉走填埋。
又過了一段時間,人們發現路邊的垃圾桶變了個樣子,原來隻有一個桶,現在變成了兩個,有的還有小格子用來放電池——當然是用過的電池。此時,身邊的社區工作人員開始宣傳垃圾分類處理,讓人們将平時有人收的東西放到可回收的箱子裡,其他放到另一個箱子裡。雖然一開始人們并不喜歡,但逐漸還是适應了,并且覺得這樣的垃圾桶似乎挺好的。于是越來越多的垃圾被分開門類,垃圾桶分類标識也更加細化了。人們開始人認識到,自己稍微用點心,自己可能就為環境保護作了貢獻。分類後的垃圾也漸漸被更加專業的技術進行處理,省下來很多資源。這種處理方式暫且看作第三重處理方式。
但是,到現在為止,很多條件不好的農村地區垃圾的處理方式仍舊停留在第一重處理方式上,大部分非城市地區停留在第二重處理方式上。誠然,地區情況不同,處理條件也不同,所以處理結果不同可以被接受。但是很多有條件的地區人們依舊我行我素,将垃圾堆在路邊,非得讓清潔工作者們去清理,自己稍微多走兩步路就可以讓自己身邊的環境更好,但不願意走這兩步路的大有人在。
環境保護不僅僅是督促政府關停污染企業、也不僅僅是參與環保宣傳活動,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身邊的小事,正确處理自己的生活垃圾。
垃圾分類,讓生活更美好,不僅僅是句廣告語,更多的是推動人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習慣養成。保護環境,從自己生活垃圾分類開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