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汪小歡,複旦大學醫學博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項鍊、手镯、耳墜……都是女孩子裝飾自己的飾品。
說到耳墜,我們都知道打耳洞之後,要悉心養護一段時間,否則會出現流膿發炎等情況。
但下面這一則新聞,你肯定想不到↓↓↓
近日,一名19歲女孩小敏突然感覺到腰疼,甚至無法獨自行走。入院後,醫生初步診斷為左側骶髂關節膿腫。
讓人沒想到的是,“罪魁禍首”竟是打耳洞。原來,此前小敏打完耳洞後一直流水流膿,不過她卻沒在意。誰知拖了幾個月後,竟導緻自己差點癱瘓!
那麼,打了耳洞如何處理才能避免發炎?如果想要打耳洞,最好選擇哪個季節去呢?最全的科普來了。
打耳洞後處理不當為啥容易發炎?
耳洞相關的炎症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細菌則來源于耳洞周圍的局部皮膚表面、用于穿耳洞的器械以及佩戴耳釘,如果不對此進行充分有效的消毒,細菌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引發炎症。
除了細菌感染,耳釘作為外來的異物,也會導緻在耳洞部位發生防禦性的炎症反應。
另外,個别人群如果有飲酒、吃海鮮等飲食行為也可能會引起感染。
持續發炎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疤痕疙瘩
如果耳洞發生感染而沒有及時處理的話,則可能會長成“瘤子”,也就是疤痕疙瘩。
一般情況下,疤痕疙瘩更易出現在疤痕體質的人身上,但如果傷口沒有及時護理,普通人也都可能會長。
疤痕疙瘩其實也就是疤痕組織,但這種疤痕是具有生長能力的,能夠持續變大,也不能自發變小消退。
而且這種疤痕疙瘩還會有較為嚴重的癢痛感,如果不進行及時的幹預治療,将對工作和生活産生影響。
疤痕疙瘩的治療需要手術切除配合輔助放療或者注射治療。
打耳洞最好在什麼季節?
打耳洞最好是在每年的3月和9月底,因為此時間點氣溫适中,不易引起感染且有利于耳朵的修複。
夏天溫度太高,易引發傷口發炎;冬天溫度低,易出現凍瘡,此外冬天穿的衣服又厚又多,稍不注意也會碰到傷口。
除了選擇适宜的時間點外,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換耳釘的時機
網上有傳言在打完耳洞之的3天要換耳釘,這種說法其實不甚科學,不必迷信急于換耳釘。
換耳釘的時機,一般是在當你轉動它沒有明顯不适感時。
(2)選擇防過敏的耳釘材質
防過敏材質以醫用鋼、純鉑金和純金為最好,而市場上售賣的純銀耳釘其實大多都不純(常含有一些其他金屬成分),易引起耳朵發炎。
(3)選擇幹淨衛生的店鋪打耳洞
打耳洞雖然很簡單,但如果在一些不正規的店鋪打,有可能會誘發感染。
(4)切忌在耳廓、耳屏處打耳洞
因這些部位有軟骨,打耳洞時更易誘發感染,嚴重的還會導緻軟骨變形、壞死,甚至引發癱瘓。
如何避免耳洞感染?
通常打完耳洞一周内,應注意預防耳洞感染:
①應保持耳垂處幹燥清潔,洗漱時盡量不要接觸污水、污物;
②睡覺時避免造成耳部擠壓;
③保持耳洞幹燥通風;
④如條件允許,還可每天以75%的酒精給耳洞消毒。
打完後悔了還能長上嗎?
耳洞能否閉合是取決于耳洞表面是否有新的皮膚組織生成,新生的皮膚組織就是耳洞的“保護膜”,一旦有了這層保護膜,耳洞就很難完全閉合了。
但是“保護膜”的形成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2個月就可以長成,但有些人可能需要至少半年時間。
一般來說,如果剛打完耳洞就後悔了,那還有機會長上。如果不想讓耳洞閉合的,需要在打完耳洞後帶着耳釘,時不時地戳一戳。
如果想讓耳洞閉合,在剛打完耳洞不帶耳釘或耳墜,耳洞就可能會長死,但如果穿完耳洞有半年以上的時間了,那就很難再長上了。
來源: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