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
昨天,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忙碌了一天,本來想在地鐵上眯着眼睛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兩位媽媽的聊天不知不覺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其中一個媽媽好像在說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玩手機,結果被老師發現,老師就把她請了去,說讓家裡協助一下,不要讓孩子沉溺在手機裡。
“我讓孩子拿手機,是想讓孩子常給我打個電話,我又沒有讓他玩手機,老師那個意思我還聽不出來嗎?不就是說我不該讓孩子帶手機到學校嗎?”
“帶手機到學校不是錯,上課玩手機那才是錯,可那是你老師的錯,難道我還管孩子上課的事啊。”
“要我管孩子,那我還要你老師有啥用?如果講課講得好的話,孩子還玩手機嗎?”
這位媽媽憤憤不平地抱怨道,另一位媽媽也附和道:“就是這樣,不是有句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虧老師有臉叫你協助!”
3.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教育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孩子從生下來,父母就在時刻影響着他。
從言談舉止、行走坐卧,到父母的人格修養都在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可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遠遠大于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教育。
這也就是教育界常說的“5 2”理論。
所謂的“5 2”理論,就是說5 2=0。
指5天的學校教育頗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沒有跟上,那麼孩子的教育始終會在原地打轉,甚至會越來越差。
舉個例子:
老師在學校教育學生要上進努力、認真學習。
但是回到家裡,爸爸在玩遊戲,媽媽在看電視劇嗑瓜子。
孩子可能就會被一種懶散的氣場淹沒,那麼他奮鬥的激情來源于哪裡?
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大多數家長把教育孩子當做老師的任務,認為把孩子送去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有位教育專家曾說過一句很刻薄的話:“我們親自把孩子生下來,卻從來不把孩子當親生的來養。”
學校教育畢竟功能有限,一個老師要面對班上幾十名學生,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來就難。
可是,就算在學校裡費力培養出的好習慣,回到家裡遇到不懂得教育、不實行教育的父母,好習慣也會馬上付諸東流。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孩子接受父母怎樣的教育,他長大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4.家長和老師肩并肩會給孩子10倍的力量
有人說,在教育這件事情上,老師和家長就像合夥人。
教育好孩子,單靠老師是做不到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兩件事:
一是學會做人所需要的人文素養,二是學會做事所需要的文化知識。
家長主要負責教會孩子做人的本分,老師主要負責教會孩子做事的本領。
換句話來說,家長偏重育人,老師偏重教書。
同時,我們必須明确的一點是,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上隻是有所偏重,不是絕對的。
家長在注重孩子品行教育的時候,還要配合老師做好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
同時,老師在教好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品行。
家長和老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家長和老師,作為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人,有着相同的使命和責任——讓孩子成才。
父母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決定了孩子進步的速度。
所以,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很重要。
有句話說得好:家長和老師肩并肩站在一起,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橫一豎合在一起,給孩子十倍的力量,幫他去成長。
最好的教育關系應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隻有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彼此之間才能形成良好的溝通方式,達成一緻的教育觀念,才能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關系。
家長和老師從來都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應是教育孩子戰線上的同盟軍,把勁兒往一起使。
這樣,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所以,家長和老師之間要相互多點尊重,多點溝通,少點推責和抱怨。
教育孩子的路上,需要家長和老師肩并肩!
關注二維碼,獲取免費學習課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