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臧”字的演變過程。
“臧”字在甲骨文中,左邊表示一隻豎起來的眼睛(臣),右邊表示是兵器長柄戈。
奴隸社會,戰俘不會被釋放歸鄉,通常會被用戈刺盲一隻眼睛,而成為奴隸。以便容易識别和防止逃走。
在小篆裡,左邊添加了一個“爿”(音:盤)字。“爿”字的意思是被劈開的竹片或木片。引申義是被圍起來的場地(關押奴隸的地方)。
由小篆演變成楷書,則寫作“臧”。
由此,可以了解古代戰争的殘酷程度,以及奴隸主對戰俘殘忍的處置手段。文字生動形象地記錄了曆史。
(圖:戈,奴隸)
那麼,“臧”的基本字義是什麼呢?(音:zang,一聲)
由于奴隸被刺瞎一目,迫于奴隸主統治者的淫威,不敢再行反抗,隻得終日勞作。政權鞏固,社會安定,如此甚好,故引申為“善”的意思。
臧:善,好
另外,用作姓氏。
用法舉例:
臧否(音:匹):說好說壞;褒貶;評論。
例句:
他經常自省,很少臧否人物。
感謝浏覽。歡迎留言。
感謝浏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