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從猿到人進化的原因是地形和氣候的劇烈變化。
3.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要點人的生殖和發育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産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産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2.生殖過程
(1)受精: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内結合,形成受精卵。
(2)懷孕:在輸卵管中,受精卵不斷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最終植入子宮内膜的過程。
(3)胚胎發育:在子宮内膜上,胚泡中的細胞繼續進行分裂和分化,逐漸發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時發育成胎兒。
(4)胎兒發育:胎兒和母體交換物質的器官是胎盤。
(5)分娩:成熟的胎兒從母體陰道産出的過程。
3.人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輸卵管的作用: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女性結紮的部位;子宮: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形成月經的場所。
4.青春期
(1)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①身高突增是顯著特征。
②性器官迅速發育并出現第二性征(與性激素分泌增多有關)。
③神經系統以及心髒和肺等的功能增強。
④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
(2)心理變化:表現為内心世界逐漸複雜,獨立意識強烈,性意識開始萌動。
(3)心理衛生:應當集中注意力,努力學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同學間相互幫助,與師長密切交談等。
(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要點食物中的營養物質1.食物中所含的六大營養物質是: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2.糖類、脂肪、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都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1)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富含糖類的食物:大米、小麥、馬鈴薯、紅薯等。
(2)脂肪是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動(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3)蛋白質是建造和修複身體的重要原料。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大豆、蛋、魚、瘦肉等。
3.水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約占體重的60%~70%。它參與各項生命活動和物質的運輸。
4.維生素是一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種類很多,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但卻是人體内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5.幾種常見的維生素缺乏症
(1)缺乏維生素A——夜盲症。
(2)缺乏維生素B1——腳氣病。
(3)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
(4)缺乏維生素D——佝偻病、骨質疏松症。
6.無機鹽缺乏症:缺鈣——幼年得佝偻病、成年患骨質疏松症;缺碘——大脖子病;缺鐵——缺鐵性貧血。注意:補鈣的同時有時也要補充維生素D。
要點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統的組成(如圖)
(1)人體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2)食物進入人體被消化,殘渣排出體外的過程: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2.消化腺及其功能
3.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
4.食物的消化過程
(1)澱粉的消化過程
(2)蛋白質的消化過程
(3)脂肪的消化過程
(4)澱粉、蛋白質、脂肪消化過程的比較
5.營養物質的吸收
(1)概念: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2)小腸可直接吸收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大腸隻有吸收功能(可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無消化功能。
6.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
7.小腸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點
(1)長——小腸很長,5~6米。
(2)大——小腸的内表面有很多環形皺襞,皺襞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多——小腸内含有多種消化液。
(4)薄——小腸絨毛壁隻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營養物質很容易通過并進入循環系統,被運往全身各處。
要點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1)概念:全面而平衡的營養。
(2)要求:合理搭配食譜,保證每日三餐、按時就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3)每天按“平衡膳食寶塔”均衡進食五類食物:五谷雜糧類(需求最多);蔬菜水果類(第二多);魚肉蛋禽類;豆制品和奶制品類;油脂類(最少)。
2.食品安全
(1)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是否有QS圖标。
(2)買肉類時一定要看是否是檢疫合格的。
(3)食用蔬菜、水果之前,應該浸泡、沖洗或削皮。
(4)發芽的馬鈴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可食用。
要點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1.呼吸系統的組成(如圖)
要點發生在肺内的氣體交換
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如圖)
(1)吸氣: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胸腔容積擴大,肺内氣壓降低,肺内氣壓低于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2)呼氣: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内氣壓增大,肺内氣壓高于大氣壓,氣體出肺。
2.人體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空氣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3.人體内的氣體交換
(1)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如圖)
①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②氣體交換:肺泡 →(氧氣) 血液, 血液→(二氧化碳) 肺泡
③結果: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使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2)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使得細胞得到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4.肺泡适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1)肺泡數量多,體積小,與空氣接觸面積大。
(2)肺泡外面包繞着豐富的毛細血管,大大增加了肺泡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
(3)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隻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
要點血液的組成與功能1.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如圖)
2.三種血細胞的比較
要點血管
1.三種血管(如圖)
(1)動脈:管壁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無動脈瓣。把血液從心髒送到身體各部分(離心)。
(2)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較慢;四肢靜脈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髒(回心)。
(3)毛細血管:分布廣;管壁最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隻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2.三種血管的關系(如圖)
(1)血液在三種血管中的流動方向: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2)三種血管的判斷
①動脈:血管逐漸分支,血液由主幹流向分支。
②靜脈:血管逐漸彙總,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幹。
③毛細血管:管徑最小,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液流動速度最慢。
3.手臂上的青筋和輸液紮針的部位都是靜脈。
要點心髒的結構和功能1.心髒的結構與功能(如圖)
2.心髒的工作原理(如圖)
(1)左右心房收縮時,房室瓣打開,動脈瓣關閉,血液由心房→心室。
(2)左右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血液由心室→動脈,靜脈→心房。
(3)心房和心室均舒張時,房室瓣打開,動脈瓣關閉,血液由靜脈→心房→心室。
要點血液循環1.血液循環的途徑
(1)體循環的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動脈血(――→)組織細胞周圍毛細血管網靜脈血(――→)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2)肺循環的途徑:右心室→肺動脈靜脈血(――→)肺部毛細血管網動脈血(――→)肺靜脈→左心房。
2.動脈血是指含氧較豐富,含二氧化碳較少,顔色鮮紅的血液;靜脈血是指含氧較少,含二氧化碳較多,顔色暗紅的血液。
3.不是所有的動脈都流動脈血,如肺動脈裡流的是靜脈血;不是所有的靜脈都流靜脈血,如肺靜脈裡流的是動脈血。
4.血液循環的意義:将營養物質和氧氣運送到組織細胞,同時将組織細胞産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
5.靜脈注射藥物時,藥物首先到達心髒的右心房,到達病人患病處至少要經過心髒2次。
要點輸血與血型1.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輸血原則:大量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緊急情況下可輸入少量異型血。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輸入少量的O型血(“萬能血”)。AB型血的人是“萬能受血者”。
3.成分輸血:缺什麼補什麼。如大面積燒傷病人可補充血漿;嚴重貧血者可補充紅細胞;血小闆減少的病人可補充血小闆等。
要點人體廢物的排出1.人體的排洩途徑
(1)呼氣:通過呼吸系統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2)排汗:通過皮膚排出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
(3)排尿: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大量水、無機鹽和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如圖)
(1)腎髒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場所;輸尿管、膀胱、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2)腎髒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是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三部分組成的。
3.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腎小球與腎小囊内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過程。(如圖)
(1)過濾作用: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内壁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吸收,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4.原尿和尿液中都不含蛋白質。若尿液中出現蛋白質或血細胞,則可能是由腎小球病變引起的。
5.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為葡萄糖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
6.糖尿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由于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
7.尿液的排出途徑:腎髒→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8.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體内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
要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1.眼球的基本結構
2.視覺的形成過程: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物體成像部位)→視覺神經→視覺中樞(視覺産生的部位)→視覺。
3.瞳孔的大小可調節:走進暗處,瞳孔會放大;走進亮處,瞳孔會縮小。
4.人們常說的“藍眼睛”、“黑眼睛”實際上指的是虹膜的顔色。“白眼珠”指的是鞏膜。
5.看遠處物體時,晶狀體的曲度減小;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的曲度增大。
6.如果眼球的前後徑過長,或者晶狀體的曲度過大且不易恢複原大小,物像就會落到視網膜的前方,這種看不清遠處物體的眼叫做近視眼。可以佩戴凹透鏡加以矯正。
要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1.耳的基本結構(如圖)
2.聽覺的形成: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感受器)→聽覺神經→聽覺中樞(聽覺形成的部位)→聽覺。
要點神經系統的組成1.人體的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它們所發出的神經組成。其中腦和脊髓屬于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所發出的神經構成周圍神經系統。
2.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小腦: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腦幹: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脊髓:反射和傳導。
3.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細胞體(具有細胞核)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受到刺激後,可以産生并傳導興奮。
要點反射和反射弧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如圖)
(1)反射弧:感受器(感受刺激,并産生神經沖動)→傳入神經(将神經沖動傳至特定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2)反射弧必須完整,缺一不可。當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中的任一部分受損,則機體沒感覺,沒反應;當傳出神經或效應器受損,則機體有感覺,沒反應。
3.反射的類型
(1)簡單反射:是生來就有的,神經中樞在脊髓。如縮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和嬰兒的排尿反射等。
(2)複雜反射:是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形成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如同學們聽到鈴聲走進教室等。
4.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如談梅止渴、談虎色變等。
要點激素調節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人體内含量少,卻對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動起着重要的調節作用。
2.内分泌腺與外分泌腺
(1)内分泌腺沒有導管,它們的分泌物——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内的毛細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如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睾丸、卵巢等。
(2)外分泌腺有導管,分泌物通過導管輸送到相應的組織或器官發揮作用。如唾液腺、汗腺、肝髒等。
3.卵巢和睾丸既屬于内分泌系統又屬于生殖系統。
4.幾種常見的激素及其功能
(1)生長激素:由垂體分泌,促進生長和發育。幼年分泌過多,患巨人症;幼年分泌過少,患侏儒症。
(2)甲狀腺激素:由甲狀腺分泌,促進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幼年分泌不足,患呆小症;成年分泌過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
(3)胰島素:由胰島(胰的内分泌部分)分泌,調節糖類在體内的吸收、利用和轉化。分泌不足,會使人患糖尿病,可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
5.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激素調節的影響。
要點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1.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的大量排放造成的,其pH小于5.6,對生物有極大的危害,被稱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過淨化裝置,減少燃燒煤、石油等燃料時污染物的排放。
2.重金屬污染:水中和土壤中有很多重金屬污染物,如汞、砷、镉等,會通過食物鍊積累,最終危害人類健康。為控制重金屬污染,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污水要經處理後再排放;實施垃圾分類,對廢舊電池等進行集中處理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