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4 01:22:57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

前幾天和朋友打電話,他向我炫耀了一件事。

“ 我買了一台新的筆記本,3060 顯卡能打遊戲了。”

我再問其它配置都是啥,他也說不清楚,反正那台電腦花了快一萬塊錢。。。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2

當時心裡就咯噔一下,糟了他該不會是做了大冤種吧。别看有些人遊戲玩得多,但對電腦了解屬實七竅通六竅。

就像我前陣子回歸劍三,那些親友們說起電腦配置也就知道處理器和顯卡,還有内存。春節活動送個 RTX 30 系列顯卡遊戲本就超級滿足,畢竟她們大多數時候除了開着頂配截圖。

根本不在意遊戲到底會不會卡頓,打得爽不爽。。。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3

基于這種種狀況,于是我就想簡單聊一聊,買遊戲本都有哪些隐晦的坑?

>/ CPU顯卡的話術套路

初次接觸遊戲本和對電腦不甚了解的顧客,屬于老闆和客服導購們最喜歡的類型。

在他們眼裡,你不亞于那些獨自買手機,隻聽到有 256G 大内存就認為又高端又好用,着急掏出錢包的中老年人。

抛出一個 i5 或者 i7 處理器,再說句 “ 這是獨立顯卡 ” 。。。然後可以在旁邊靜靜看你像亮劍「 有勝閱兵 」那樣心滿意足。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4

獨立顯卡 = 能打遊戲。。。沒毛病。

一般會被這種套路忽悠的,大概率不會買到什麼正經遊戲筆記本。

比如那種低壓處理器 入門級 GTX/RTX 顯卡( 可能是 GTX1650 )當然現在又加入了 RTX 3050 這樣的新型韭菜機。。。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5

以及動不動拿着英雄聯盟和絕地求生那些遊戲當宣傳素材的,都不正經。

正經遊戲本肯定不會給你什麼低壓版本處理器,最起碼芯片型号後面會點綴一個 “ H ” 字母,代表着高性能。

在這些話術的套路裡,你不主動問他就絕對不會告訴你處理器的型号是什麼意思,所以小白就會簡單比較。。。數字的大小。

以英特爾家的芯片為例,i7-11600H i7-10870H 乍一眼看去好像前面的比較牛?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6

其實 i7-10870H 的性能要更強一點。

因為 600 和 870 才是芯片的具體型号,而 11 和 10 隻是代表它們分别屬于第幾代産品而已。。。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7

而在處理器的疊代上,現在已經到第 12 代了。所以我的建議就是,至少你要選擇高性能處理器,然後盡可能選擇最新一代的産品。

萬一有人拿着一台前幾代處理器的遊戲本向你推薦,建議直接結束聊天。

>/ 屏幕可太好忽悠了

事實上遊戲本除了處理器和顯卡,可操作的「 性價比空間 」仍然非常多。

就好比屏幕。像分辨率和刷新率這種參數,往往都被廠商盡可能放在顯眼的地方,反複強調。大家也比較了解了,玩 FPS 上高刷否則分辨率優先。

據我所知,除了設計和影像專業的人,一般人已經被教育到會忽略色域這一類的參數。

或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家沒打算讓你看懂:要麼 “ 72% NTSC ”,要麼 “ 100% sRGB ”,或者幹脆來個 “ DCI-P3 ”。。。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8

也不說啥意思啥效果,怎麼可能不懵圈?

其實色域就是指屏幕的顔色範圍大小,越大色彩就越真實。

雖然有幾種不同的标準,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記住,100% sRGB ≥ 72% NTSC。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9

sRGB 的顔色範圍基本上絕大多數都被包含在 NTSC 中,所以很難看出這兩者之間的色彩表現力有什麼差别。

如果你遇到的電腦屏幕色域标注的是 DCI-P3 或者 100%sRGB,那麼還不用擔心太多。

可要是遇到 72%NTSC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NTSC 的色彩覆蓋範圍比 sRGB 大了很多。可以換個角度理解:NTSC 是 1-10 的數字集合,而後者是 0-7 的數字集合。

你永遠都不知道廠商口中的 72% NTSC 到底包含了多少 sRGB,如果運氣好,那麼還有可能和 100% sRGB 沒什麼太大差别。

如果運氣不好,那就意味着你的畫面一定會存在顔色缺失的問題。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0

我在網上随便找了一款售價九千多塊錢的遊戲本,參數屏幕色域一欄标注是 72% NTSC。

但在商品詳情頁的大海報裡,屏幕部分的展示隻重點标注出了「 144Hz IPS 」,這樣顯眼的位置卻對色域的事絕口不提。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1

這可是 9000 塊的電腦啊啧啧。。。NTSC 屬于早期更适用于電視的标準了,這年頭還放出來。

換句話說你是在賭廠商到底是不是心虛。。。

所以,對于那些隻敢标稱 NTSC 而不提 sRGB 的屏幕,我的建議是不要賭。

至于屏幕材質的部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電腦屏幕都是用的「 IPS技術 」屏幕,這種技術主要就在于能還原相對準确的色彩,屬于專業顯示器的技術。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2

除了喜歡漏光外,沒有什麼太大的缺陷。

或許你還能看到使用 TN 軟屏的電腦産品,它的屏幕響應速度倒是很快,隻是在色彩上一般都存在一些不足,屬于中低端産品使用的屏幕。

所以在滿足了刷新率和分辨率的前提下,色域也符合要求,遇事不決選 IPS 就對了。

>/ 哪有什麼散熱黑科技

另外對于遊戲本來說,散熱也是一個大問題。

首先遊戲本是以硬件性能著稱的,所以機身發熱甚至長時間維持高溫,都是特别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事情。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3

而且這是你從産品參數表、詳情頁,甚至買到手第一次高強度使用之前,都沒有辦法直觀感受的東西。

目前遊戲本絕大多數采用的方式是風扇 熱管 散熱闆 散熱孔的組合。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4

散熱本質上其實是一個物理問題,目前還沒有什麼辦法能在不影響性能的條件下通過其它什麼科技手段來解決。

隻能通過看它熱管、風扇的數量、散熱闆的面積大小、散熱孔的開孔位置和多少來确定廠商在散熱上下了多少心思。

有些廠商總喜歡說什麼 “ 散熱黑科技 ”,又是冰川又是霜刃 2.0 的,用一個又一個的話術不停地忽悠大家。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5

但無論他怎麼說,其實還是上面說的那幾種散熱的手段,最多再加個液冷。因為廠商自己也明白,所謂的黑科技目前根本就是個錯誤答案。

還有一種套路是:偷換概念。

有些遊戲本在宣傳的時候,會向人們展示實際散熱情況,有點類似下面這張圖。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6

但有時候,廠商給你看的是機身的表面溫度,這并不能證明所謂散熱性能強大。

因為機器散熱還有一個根本原因是性能功率的釋放程度。假設一台電腦 165W 功率,表面溫度有 40℃ ;另一台電腦 240W 功率,表面溫度有 50℃。

你不能因為 40℃ < 50℃ 就認定前者散熱更好,因為後者可能配置更高打遊戲會更爽快一點。而且,廠商讓你看到的也有可能隻是入門版或者閹割版的産品。

這種感覺有點類似 2000 塊的旗艦手機你覺得很便宜很棒,點進去才發現那隻是最低配。

你唯一可以相信的是,如果一款遊戲本的表面溫度高得吓人,那頂多說明了它的溫控有點糟糕。。。

>/ 硬盤隻管空間大小

我們一般隻會關注它用的是什麼類型的硬盤,存儲空間有多大。這也就給了廠商們玩套路的空間。

一般情況下正經遊戲本已經不怎麼會給你機械硬盤了,除非有特别大的容量要求才會遇到固态 機械硬盤的組合。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7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很隐晦的地方,比如接口。

沒想到吧?連硬盤部分你都要和廠商鬥智鬥勇。

硬盤的接口簡單概括大概有:SATA 機械&固态硬盤、M.2 固态硬盤、M.2 NVMe 三種。

第一種 SATA 接口硬盤的情況下,即使接口相同,固态的性能依舊甩出機械 N 條街。這種取決于硬盤本身的差别,相信大家都很好分辨。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8

重點就在于 M.2 接口下的固态硬盤,有沒有 “ NVMe 協議 ” 支持,完全就是兩個世界的差别。

簡單理解就是,沒有 NVMe 協議的就像正常狀态下的網盤下載,而另一種則是開了包年超級會員。

總的來說,M.2 固态 NVMe > M.2 固态 > SATA 固态 > SATA 機械。

如果不幸踩中了這些坑,那麼事後想起來心裡總會有幾個疙瘩,尤其是發現别人花了同樣的錢卻沒有被套路。。。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 “ 号稱機械鍵盤卻沒有軸 ”、“ 裝了兩個内存條卻發現是單通道 ”、“ 也就聽個響的音響 ” 等等。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19

這些東西都是幾乎不會出現在商品詳情頁上的參數,而你去問客服很大概率也不會給你任何明确的答案,甚至懷疑你别有用心。

雖然内行人能通過 DIY 方式自己解決,但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樣做不僅麻煩,而且也失去了廠商的保修服務。

其實廠商能哄着大家玩,主要還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的優勢。隻要消除了這種信息差,誰都沒辦法輕易忽悠到你。。。

所以在購買之前,一定要非常明确自己的各項需求,不要管中窺豹。最好是找個熟悉了解的小夥伴花點心思幫你看一看。

不要覺得挑貴的買就肯定沒錯,也不要覺得為了買一台遊戲本刨根究底,感覺似乎有點變得 “ 錢少事多 ” 斤斤計較。

如果等到發現吃虧,難受的可就剩自己了。

所以,祝願大家都能買到真正合适又實惠的電腦。

常見的遊戲本顯卡(買遊戲本隻看顯卡)2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