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詩】
欲待身安動泰時 風中燈燭不相宜
不如收拾深堂坐 庶免光搖靜處明
【智慧】
此簽有“漠不關心”之意,提醒當事人勿太獨善其身。有些人不喜涉入是非,也不貪圖它物,更不願高攀,因此本身信譽極佳。須知潔身自律是一件好事,但遇到需要幫助之時,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不沾鍋”的處世态度,雖可遠離是非,也有清高之嫌。謹記行事勿獨來獨往,在顧好自己的同時,請别忘了兼善天下。
【典故】管幼安避隐遼東
管甯(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 漢末三國時期著名隐士,春秋時齊國名相管仲的後人。
東漢末經曆黃巾之亂和州牧割據,天下大亂,管甯打算向北而非向南避亂,以示不離北方故土之意。管甯聽說遼東太守公孫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與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人到遼東。公孫度空出館舍等候他們。管甯拜見公孫度,隻談儒家經典而不語世事,之後,管甯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開始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于接受管甯的教導,管甯于是頗受人們愛戴。
曹操任司空後征召管甯,公孫度的兒子遼東太守公孫康截斷诏命,不對管甯宣布。當時公孫康對外以朝廷的将軍太守為号,但在内确有稱王之心,想要謙遜地以禮授予管甯官職,讓他輔佐幫助自己,但最後還是不敢對他說,他就是如此受到敬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