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家對于我們來說就是愛的港灣,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會讓每一位家庭成員都生活在一種十分愉悅的精神狀态中。就算是再苦再累,隻要一回到家,所有的不快都會在這一刻被愛融化。
對此,古人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家有三寶,白頭偕老”。而這三寶其實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且是唾手可得的,但很多人并不珍惜。
家有三寶,白頭偕老
1、守婦道的妻子
什麼叫做婦道?在古代指的是遵守規矩的媳婦。《孟子·滕文公下》中有這樣一句話:“以順為本者,妾婦之道也”。說的就是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要絕對的順從。
在封建時代下,三從四德就是婦女的行為規範。“三從”在《禮記.喪服.子夏傳》中也有記載:“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的是“婦容、婦德、婦功、婦言”。翻譯過來就是“端莊的相貌、好的品德、治家之道、言談舉止”。
所以,古代女子是一定要遵守婦道的。相夫教子、尊老愛幼、穩重持禮,不可輕浮随便,免得引來什麼虎豹豺狼。隻有這樣,丈夫才能安心在外工作,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會越來越好,一起白頭偕老。
2、自給自足的品質
這裡其實強調的就是“勤勉”二字。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記得隻有勤勉努力,才能夠衣食無憂。上天之所以給了每個人一雙手,就是希望你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自給自足,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過去百姓們都以農耕種田為生,有了田就擁有了一切。當然這也是農民們自給自足的根本。丈夫負責田間勞作,妻子負責女紅編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剛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這樣的生活雖說清貧但其樂無窮。沒有什麼利欲熏心,白頭偕老自然而然。
即便是在今天,這樣的品質仍舊值得我們學習。很多時候我們最大的對手,并非旁人,而是自己的懶惰。逼自己一把,做一個不怕吃苦,不怕流淚,始終堅信每一次的努力,都會得到加倍的賞賜。
3、勤儉節約的家風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從上小學的時候唐代詩人李紳就告訴我們:“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
古時候,人們勤儉節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家裡有薄棉襖。這和家有薄田是一個意思。家有薄棉襖,不僅實用,而且還實惠。
古人常說:“家有破棉襖,溫飽不用惱”。他們認為,薄棉襖不僅在冬天的時候可以防寒,而且天氣炎熱的時候,存放也比較方便,簡單收拾一下就好。
而那些錦帽貂裘,雖說确實好看且有檔次,但成本昂貴,保存起來也相當複雜。對于很多普通人家來說,着實有些浪費。而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普通人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打理那些昂貴的衣服,浪費錢不說還浪費時間與精力。
其次,勤儉節約的品質也可以避免夫妻之間因為大手大腳亂花錢而發生争吵。尤其是對女性來說,古人認為這樣的女子才是為妻的最佳人選,而那些整日花錢大手大腳,在外招搖的女人,隻适合為妾。
所以,古人是十分講究“物以緻用”“勤儉節約”的,而這也正是一個幸福家庭必不可少的家風之一。
其實在今天,這樣的品質已經很少見了。很多父母雖說一直在告訴孩子要勤儉節約,但自己卻不會以身作則,比孩子還浪費。這樣孩子就會學習父母,想要真正做到勤儉節約,其難度可想而知。
古人智慧值得我們反思
以上就是古人所說的“家有三寶”,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雖說生活條件确實比古時候要方便先進了很多。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智慧與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反思的。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很多人經不起物欲的沖擊,隻知道一味的索取。不願為自己想要的東西或生活而努力,希望可以通過走捷徑而獲得成功。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勤儉節約的美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抛棄,餐桌上的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這不僅僅是對勞動者的不尊,更是一種道德缺失的表現。
所以,古人的這句“家有三寶,白頭偕老”至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仍能給我們留下很多啟發與思考。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引以為鑒。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家庭越來越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