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存糧方法

農村存糧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5:58:49

老人們說:家有存糧,遇事不慌!曾經我并不認同這個說法,總覺得“現吃現買”才是我們年輕人的生活新時尚。不知您有沒有同感,這幾年的經曆讓我徹底改變了這種觀念。當突發事件來臨時,如果家裡沒有點囤貨,物資缺乏的家庭将手足無措,而早做準備的家庭卻泰然處之。買不到食物苦惱,買到的食物不會儲存,這更令人沮喪。我們究竟該囤什麼?如何适當延長囤貨的儲存期?有什麼辦法可以作為囤貨之外的有效補給?為了讓您也能科學地囤貨,我特意分享給大家一份實用的家庭囤貨指南,家庭應急物資統統都在裡面,您可以保存到手機裡,對照着準備,保障正常生活的基礎上,還能适當提升生活品質。備齊8種生活必要的物資,2個月都不用出門。

第一種優先儲備物資:主食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1

主食可以分為兩大類:谷物糧食類和方便速食類。它是咱們日常飲食中碳水的主要來源,建議根據家庭成員的數量,需要儲存一至三個月的量,滿足日常所需。

谷物糧食類主食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2

大米應該是家庭儲備物資清單中必備的食物。常言道“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大米的保質期從半年到一年半不等,散裝大米為半年以内,普通包裝的大米保質期在一年以内,真空包裝的大米可保存一年半。如果是生米的話,每人每天食用量按250克計算,如果食量大的話要酌情增加量。

雜糧主要包括小米、糙米、藜麥;紅豆、綠豆、黃豆、黑豆;燕麥片、玉米面等。這些雜糧都比較耐儲存,與精米細面搭配煮飯煮粥營養會更加均衡健康。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3

豆類食材不用放冰箱,不占地方,除了可以打豆漿,動手能力強的朋友還可以自制豆腐。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豆類都可以用來發芽菜,可以化解一部分蔬菜的短缺困難,保證維生素的攝入。

面粉的保質期一般在12個月左右。面粉的品種和用量可根據每個家庭的消耗量和用途适當儲備。通常情況下,儲存一些普通面粉,即中筋面粉就行,用中筋面粉可以做饅頭、餃子、大餅這些常見的面食,而如果有烘焙用途的話,則要根據具體情況儲存一些高筋或低筋面粉。

速食類主食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4

儲存生活必需品,要準備的主食中還應該包括即食類的主食。例如挂面條、方便面、速凍食品、自熱米飯、自熱火鍋、壓縮餅幹等。這類主食雖然沒有新鮮的主食營養,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它們卻是“救命糧”。尤其是對不會動手做飯的年輕人來說,家裡有這類囤貨會有一種慕名而來的安全感。

方便面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考慮儲存,也可以存一些面餅,量大還實惠,自己煮個清湯,放幾根青菜,不用擔心“老壇酸菜”的尴尬,吃着放心。除此之外,還可以儲存一些半加工的速食品,如速凍湯圓、螺蛳粉、重慶小面,尤其是老少皆宜的速凍水餃,家中必須要儲備一些。

儲存主食類物資的注意事項:

大米等糧食類适宜儲存的溫度是18-24℃。存放要注意防潮,打開後的包裝袋要系緊,不要放在牆根牆角,還要遠離火源。不能放在太陽下暴曬,也盡量放在遠離竈台的地方,以免水分流失。速凍類主食要在零下18℃的條件下儲存。

第二種優先儲備物資:肉、蛋、奶

這類食物是咱們蛋白質攝入的主要來源,可根據自家的情況,儲存一個月左右的量,即使不出門,也不用慌亂。

肉類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5

肉類食材包括:紅肉、白肉和方便肉:紅肉為豬、牛和羊肉;白肉則是雞鴨魚蝦和貝類。除了鮮肉以外,一些肉類的加工食材也可以納入儲存清單中,比如:牛排、肉丸、蝦滑、肉餡等,這些食材都可以冷凍存放。

方便肉是指臘肉、臘腸、火腿、肉罐頭(午餐肉、沙丁魚等),在很多國家,人們早就有在地下室裡貯存大量的罐頭等速食食品的習慣。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6

方便肉對于零廚藝的人來說更為友好,不僅口感上挺有滋味,居家不能外出時有些這類存貨也能派上用場。

蛋類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7

蛋類包括:雞蛋、鴨蛋、鹌鹑蛋等。鮮蛋儲存時要大頭在上放置,這樣更利于保鮮,生雞蛋盡量選免清洗的,這樣保存的時間更久,但如果雞蛋表面有污漬和味道就直接放在冰箱裡也是非常不衛生的!這種情況下,可以用淡鹽水将髒東西洗幹淨,用并紙巾把雞蛋徹底擦拭幹淨再冷藏。

奶類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8

奶類食材包括:生鮮奶、巴氏消毒奶、常溫奶、奶粉、奶酪和酸奶等。其中,高溫滅菌的常溫奶、奶粉、酸奶更适合作為奶類囤貨,因為它們擁有更寬容的保質期。

儲存肉蛋奶這類生活物資的注意事項:

需要冷凍的肉類食材要在冷凍層保存,且不要反複化凍。存放時要根據每次食用的數量分成适量的等份,裝入塑料袋中密封起來,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冷凍後食材從包裝袋外面比較難辨認,所以在冷凍前一定要在包裝上貼上标簽,注明儲存的品類及時間,這樣更方便取用,一目了然。

第三種優先儲備物資:蔬菜、水果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9

方便食物偶爾吃還可以,但長期吃可不行!特别是家裡有老人和孩子的,蔬菜水果這些營養豐富的食材少不了。現如今“家蔬抵萬金!”但蔬菜的保質期相對較短,如果處理不當,還沒來得及享用,就已經爛掉了。有沒有能讓蔬菜保存得更久,同時保證營養不流失的方法呢?

首先,要盡量采購易儲存的蔬菜和水果。生菜、卷心菜、西蘭花、蒜苔、黃瓜和番茄等較為耐儲;白菜、蘿蔔、土豆、胡蘿蔔、南瓜、山藥和薯類也是易儲存的蔬菜。水果中的蘋果,梨子,沃柑,橙子相對更加耐存儲。

其次,蔬菜水果買回家後不要清洗,整捆的蔬菜要散開,摘掉爛葉,表面水分過多的要晾幹,用吸水的棉布或紙巾包裹好,再裝入保鮮袋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蔬菜水果的儲存不僅局限于冰箱冷藏,有的品種還可以進行焯水冷凍,比如香椿、荠菜、菠菜等,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儲存時間,也不會影響風味。有的蔬菜還可以采用泡水法來儲存,比如韭菜、小蔥、蓮藕等。除此以外,水培法、菜根種植法都可以種出一茬一茬的新菜來喲。

第四種優先儲備物資:飲用水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10

俗話說:“居安思危”。居家不能外出時,需要儲存足夠的飲用水,以防發生斷水斷電的情況。我們可以按照每人每天2升水的标準,儲存兩至三周的可飲用水。

如果您離不開飲料,還可以囤些保質期較長的飲品,比如檸檬茶、可樂、氣泡水、橙汁、咖啡等速溶飲料。

第五種優先儲備物資:廚房用品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11

廚房用品包括調料、廚房設備及耗材兩大類。可以根據自家人數儲存一至三個月的量。

必備的基礎調料有:食用油、食鹽、生抽醬油、辣椒醬、醋、料酒、白糖、澱粉、八角、花椒、蔥姜蒜等。存放這類調味品隻需要避免高溫潮濕就可以,通常情況下,别說兩三個月,儲存半年都不會有問題。

廚房必備的設備有:鍋、碗、盆、筷子和勺,這些設備置備一次可以用上一段時間,還有些耗材類的用品比如廚房用紙和抹布。

整理這部分儲備物資的時候,我想起了幾天前大家都在熱議的話題。

一位上海的小夥子在業主群裡求助說,自己很想吃一碗熱飯!并且可以用自己的酸奶來交換,消息一出,各位熱心的鄰居們有的給他米飯、有的給餡餅,甚至還有的芳鄰知道他連碗都沒有,還特意送給他一個碗和一雙筷子。小夥子終于吃上了一頓熱飯!看到這既感動又心酸!不會做飯的小夥伴們,你們可長點心吧。做飯這事兒必須學好!關鍵時刻這是能救命的生活技能!學會制作簡單的飯菜,不管什麼時候都能吃上口熱飯!别再讓爸媽擔心了!

第六種優先儲備物資:零食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12

在日常儲備的應急食品中,很多人會忽略掉零食。尤其是家裡有小孩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小朋友并不會因為不能出門而放棄吃零食的想法,所以零食更是必不可少的儲備,零食不僅是給孩子們磨牙的,關鍵時刻也能解燃眉之急。所以零食的品種要準備得齊全些,要盡可能老少都能吃的。

零食類可以買點面包、餅幹、巧克力、水果罐頭、堅果、果幹、牛肉幹、奶片、薯片等,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适當儲備一些,但要記得盡量選保質期長的,高蛋白質的,能提供能量的。

第七種優先儲備物資:幹貨類食材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13

幹貨類的食材存儲方便,保質期也長,煮飯炒菜用一點,也獨具一番風味。常見的幹貨有:腐竹、菜幹、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蝦皮、魚幹、瑤柱、紫菜等,提醒您,一定要将它們放在幹燥的環境下存放。

第八種優先儲備物資:生活用品、醫藥用品及特殊人群用品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14

居家囤貨,有備無患。科學囤貨可以讓我們即使在特殊情況下,也不會那麼捉襟見肘。除了與一日三餐有關的物資外,生活用品也要有序安排儲存。包括但不限于:衛生紙、衛生巾、抽紙、香皂、牙膏、洗面奶、洗衣液、沐浴露、洗發露、洗潔精等。

口罩、一次性手套、酒精、消毒液也是眼下需要長期加以儲備的。

除了家庭常備的藥品外,家中嬰幼兒、老人、病人等特殊人群需要的日用品及藥品也應優先儲備。溫馨提示,家中有萌寵的,也請将它們的食物和日用品準備妥帖。

農村存糧方法(家有存糧遇事不慌)15

“常将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日子要做長遠打算,即便我們在家中囤了各種物資,也不可揮霍浪費。一定要秉承着“先進先消耗”的原則,避免過期浪費,還能省錢。

家有存糧,遇事不慌!備齊8種生活必要的物資,2個月都不用出門。文章較長,這是我近幾年囤貨過程中總結出的全部經驗,或許您一次看完後不能全部記下來,請一鍵保存,方便随時查看囤貨哦除了以上提到的,您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嗎?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讨論,讓大家受益,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也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或許大家正需要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