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是五代十國時期,由後蜀人趙崇祚編纂的一部詞集,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詞選集,全集共收錄了溫庭筠、韋莊等18位花間詞派詩人的經典作品五百首。
《花間集》的内容傾向可謂是兒女情多,風雲氣少,寫男女愛情的情詞占了很大比重。難怪後來清人郭麟在《詞話叢編》中,不無揶揄地評價說:
“風流華美,渾然天成,如美人臨妝,卻扇一顧,《花間》諸人是也。”
不過,《花間集》除了男女豔情、閨怨悲歡等綿軟之詞外,其它類别諸如描寫傷時懷古、邊塞軍旅、南粵風土、隐逸生活、科舉取士等内容的也收錄了很多。
我将從這5個方面說說,《花間集》除情詞之外的創作内容。
01 傷時懷古類這類詞,包括如韋莊《河傳》、薛昭蘊《浣溪沙》、毛文錫《柳含煙》、歐陽炯《江城子》“、和凝《臨江仙》、孫光憲《河傳》、《後庭花》、《思越人》“古台平”、“渚蓮枯”,《楊柳枝》、鹿虔扆《臨江仙》、毛熙震《臨江仙》、《後庭花》、李殉《巫山一段雲》等。
其中,韋莊《河傳》的“何處煙雨”,薛昭蘊《浣溪沙》的“傾國傾城恨有餘”,歐陽炯《江城子》的“晚日金陵岸草平”,孫光憲《河傳》的“太平天子”,鹿虔戾《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李殉《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幾首,堪稱佳作,藝術水平不低于唐代詠史懷古詩等同類詞作。
比如,韋莊的《河傳》:
何處,煙雨。隋堤春暮,柳色蔥茏。畫桡金縷,翠旗高飐香風,水光融。青娥殿腳春妝媚,輕雲裡,綽約司花妓。江都宮阙,清淮月映迷樓,古今愁。
詞以“何處,煙雨”的凄迷之景,領起隋炀帝龍舟遊幸江都的盛況。
結句“古今愁”三字,勾連曆史與現實,化實為空,以盛映衰,抒發吊古傷今之意和興亡盛衰之感,與起句的煙雨凄迷之景相呼應。
還有孫光憲《河傳》,同樣是詠炀帝開河南遊、逸豫亡國的曆史,以為現實的戒鑒:
太平天子,等閑遊戲,疏河千裡。柳如絲,偎倚綠波春水,長淮風不起。如花殿腳三千女,争雲雨,何處留人住?錦帆風,煙際紅,燒空,魂迷大業中。
全詞妙在“燒空”二字一轉,使上文花團錦簇,頓形消滅。
還有他的《思越人》二首皆詠西施舊事,抒發思古幽情。尤其是第二首,描寫吳王宮苑蓮枯樹老、蕙死蘭愁:
渚蓮枯,宮樹老,長洲廢苑蕭條。想像玉人空處所,月明獨上溪橋。經春初敗秋風起,紅蘭綠蕙愁死。一片風流傷心地,魂銷目斷西子。
結二句用“風流傷心”概括西施舊事和吳宮舊地,進一步抒寫詞人懷古的銷魂感受,這種疏冷而又凄豔俊逸的詞筆,為孫光憲所獨有。
鹿虔扆的《臨江仙》一向被推為《花間集》中詠史名作:
金鎖重門荒苑靜,绮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随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上片描寫秋日宮苑荒涼寂寞。從“金鎖、重門、绮窗、翠華、玉樓、歌吹”等宮庭意象上,猶能想象出當年的一派繁華景象。
如今翠華一去無蹤,歌吹随風飄逝,江山易代,人世已改,秋日宮苑荒寂之景的描寫中,含有深沉的興亡感慨。
下片先以“夜闌還照深宮”的煙月之無知,襯出詞人的物是人非之感,月亮代表永恒的存在,閱盡滄桑,是人世盛衰的見證者。
結尾三句移情于物,在詞人的眼中,含露的野塘藕花,依依相向,也似在感傷亡國,暗自飲泣。
此詞寫法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借助景物描寫,抒發詞人憑吊故國之悲,尤其是下片對自然意象“煙月”、“藕花”的比拟性描寫,同中見異,月亮無知而藕花有知,一以烘托詞人的有情,共同起到強化抒情的表現效果。
還有如,歐陽炯的《江城子》詠金陵六朝興亡,抒今昔盛衰的悲涼之感: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此詞感情極沉郁,讀來卻蘊藉空靈,用晚日、岸草、落霞、逝水、明月,略加點染襯托,而顯得過實,既臻于懷古佳境,又無礙小詞綿柔。
再看李殉的《巫山一段雲》其二詠本調: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由神女廟帶出細腰宮,“雲雨朝暮”寫神女,“煙花春秋”寫宮人,彼此映襯,見出襄王靈王,同一荒淫。而時序流轉,神人皆空,往事如煙,古今一慨。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二句一結,意蘊曲折,令人回味。
上述詠史懷古詞出現在《花間集》裡,說明“花間”詞人并沒有完全忘記現實,在頻繁出入于歌宴舞席的“花間”詞人身上,還能依稀看到憂念天下的士人傳統。
02 邊塞生活類這一題材包含描寫邊塞風光,戰争生活,表現戍邊将士的愛國情感和英雄精神,抒發征人思婦兩地相思之情。
如溫庭筠的《定西番》、《遐方怨》、《蕃女怨》、《訴衷情》,韋莊《木蘭花》,牛峤《定西番》,毛文錫《甘州遍》,《河滿子》,顧複《遐方怨》,孫光憲《酒泉子》,《定西番》,毛文錫《醉花間》等。
這些詞不排除詠題調的因素,詞人們也未必有過邊塞生活的實際體驗,大都屬于模拟邊塞詩文本的“互文性”寫作。
但像溫庭筠《蕃女怨》“碛南沙上驚雁起”、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裡”,毛文錫《甘州遍》“秋風緊”,孫光憲《酒泉子》“空碛無邊”,《定西番》“雞鹿山前遊騎”諸作,意象、風格、情調與唐代邊塞詩幾無差别。
戍邊征戰之事,征人思婦之情,在邊塞詩中已是司空見慣,将其引入詞中,則有着拓展題材領域、增富美感風格的特殊意義。
如牛峤《定西番》寫征人鄉愁:
紫塞月明千裡,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
上下片分别使用望月思鄉、遠望當歸的主題模式,描寫邊關月夜、拂曉的荒寒之景,抒發征人苦寒思鄉之情。
還有如孫光憲《酒泉子》其一:
空碛無邊,萬裡陽關道路。馬蕭蕭,人去去。隴雲愁。香貂舊制戎衣窄。胡霜千裡白。绮羅心,魂夢隔。上高樓。
此首邊塞詞,抒寫戰争給人民生活和情感造成的痛苦。上片着眼征夫,起二句寫邊塞之景,荒漠無垠,陽關萬裡,為《花間集》小詞中罕見之壯闊境界。
接着,寫征夫辭家赴敵,但見陽關道上馬鳴蕭蕭,征人匆匆,隴坂雲霧慘淡,仿佛也為這人間慘别而生愁。
下片轉寫思婦,換頭一句的“貂制戎衣”,為邊塞征人所穿,乃家中思婦所縫,這一句把内地邊塞、征人思婦緊密聯系在一起。“胡霜千裡白”,是思婦懸想中的邊地酷寒景色,見其對征夫的體貼。
結尾三句寫夢繞魂牽的思婦,登樓憑眺遠方,纾解心中離憂。
還有,他的《定西番》“雞祿山前遊騎”,描寫邊關騎将的矯健身手,如一幀剪影,畫面感很強,異域色彩和戰争氣氛濃郁。
詞中特寫騎将弓開滿月、仰射飛鴻的飒爽英姿,一改“花間詞”绮靡香軟的格調,抒寫一種奮發蹈厲的昂揚情懷,詞中強烈的英雄氣質與浪漫的美感風格,有盛唐邊塞詩之風。
到了毛文錫的《甘州遍》這裡,則正面描寫邊塞征戰:
秋風緊,平碛雁行低。陣雲齊。蕭蕭飒飒,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鳳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上片總寫邊地景色,視覺聽覺雙管齊下,一派肅殺悲涼之氣。
下片具體描寫青冢之北、黑山以西的嚴酷環境和慘烈戰事,表現戍邊将士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英勇精神。結以破敵立功,朝廷封賞,洋溢的喜氣與邊塞的殺氣,形成鮮明對比。
這詞尾的一抹亮色,是征人的理想,即侍奉君王,殿前受賞。
總體來說,這些詞中處理的邊塞題材,形成的蒼茫意境和悲壯風格,是對綿軟的“花間”詞境的突破;再者,這類詞影響了宋詞的邊塞、戰争題材寫作,在詞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
再者,“花間”詞人,生活在偏安一隅的西蜀小朝廷治下,多無邊塞生活的閱曆體驗,這類寫作皆是對前代邊塞詩意象、語彙、意境、風格的襲取,帶有程度不同的仿寫拟作的互文性質
雖如此,“花間”詞人們在某些時候,也會産生對壯美境界和壯烈人生的向慕,于是邊塞詞寫作就成為他們這種需求的有效滿足方式。
所以,或許可以說,哪怕本無雄圖遠略、經營心力的偏安小朝廷,以及供職在這小朝廷裡的士大夫文人,也需要一種虛幻的宏大功業,來安慰自己,提振精神。
03 南粵風光這類詞作,用樸素清新的筆調描寫了,富有鮮明的南粵地域特色,洋溢着濃郁的異域情調,讀之新人耳目
如歐陽炯的《南鄉子》其三: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詞寫孔雀顧影自憐的細節,生動地表現了孔雀這種禽鳥的個性神态,頗富情趣。同時也寫出了南粵土人和野生動物相安一處、友好睦鄰的原始親和關系,民風之良善淳樸,不難從中想見。
歐陽炯《南鄉子》其二:
畫舸停桡。槿花籬外竹橫橋。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裡住。
此首描寫遊人與土著少女的偶遇,表現南土人物風情,明媚如畫。畫舸、槿籬、竹橋,是一幅南土村野小景。
“畫舸”上的“遊人”為繁盛的槿花和橫斜的竹橋,這動人的村景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停船觀賞起來。岸邊沙灘上,适有土著少女,大約是在浣衣拾貝吧,而與遊人有了一番嬉笑問答。
詞中少女形象天真質樸,語言友善熱情,嬌羞中有幾分大膽好奇,率真中隐約着含蓄黠慧,與“花間”情詞中見慣了的“绮怨”的香閨女子,判然有别。
還有他的《南鄉子》其六: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樹底纖纖擡素手。
該詞選取了南粵土人收取紅豆的勞動場景。先從“南中”風光人手,岸上桄榔葉暗,水邊蓼花紅豔,自然環境的地域特色鮮明。
繼寫岸邊人家雨後從事的日常勞動,“紅豆生南國”這種收取紅豆的勞動内容,也是富有南國地域特色的。南國多雨,雨洗紅豆色澤愈加紅豔,與摘取紅豆的“纖纖素手”相映相襯,紅豆愈顯紅潤,而素手更覺白皙,畫面色彩頗為動人。
再看李殉的《南鄉子》其三:
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荳蔻花垂千萬朵。
詞寫采珠晚歸,比之采蓮,采珠是更富于南嶽地方色彩的勞動。吹着水風,沐着煙月,穿過荳蔻萬朵的曲岸小橋,扁舟棹歌、悠然歸來的情景,洋溢着收獲的歡樂氣息。
詞裡的荳蔻花和珍珠,都是南中特有的地域風物意象。
再如李珂的《南鄉子》其十,表現的男女愛情方式很有風俗畫意味: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裡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該詞有鮮明的地域、民俗色彩。越王台前的刺桐花下,一對男女乍見生情,少女暗裡回眸,頻送秋波,回眸一見之後,贈以翠羽。自己則趁人不注意的時候,騎象先過河那邊等待去了。
這裡所寫南粵地方青年男女的愛情,既不同于“花間”文人的狹邪豔遇,也沒有中土那麼多的禮教束縛,它健康而又樸實,含蓄而又大膽。
尤其是那位騎象約會的少女形象,在古典詩詞中實屬絕無僅有。
歐陽炯和李殉這兩組《南鄉子》組詞,詠寫南粵風土民俗之詞,這說明“花間”詞人的美感趣味和詞作的取材範圍,還是相當寬泛的,并不僅僅局限于豔情一隅。
04 隐逸生活《花間集》裡,還有八首吟詠江湖漁樂的隐逸生活詞作,它們是和凝的《漁父》、顧複的《漁歌子》、孫光憲的兩首《漁歌子》、李殉的4首《漁歌子》。
孫光憲的兩首《漁歌子》,寫江湖月夜泛舟之樂,表達詞人遺落世務、潇灑出塵之想,閑适疏曠。
看他的《漁歌子》其一:
草芊芊,波漾漾。湖邊草色連波漲。沿蓼岸,泊楓汀,天際玉輪初上。扣舷歌,聯極望。槳聲伊軋知何向。黃鹄叫,白鷗眠,誰似侬家疏曠。
一輪皓月從天際升起,照臨岸邊草色和水上波光。如此美好的湖光月色,讓漁父情不自禁地蕩舟湖上,賞玩水月之美。
“知何向”三字,見出漁父信舟而行,沒有明确的目的地,湖光月色,無非美景,娛目賞心,是處皆可,這種無目的而合目的的狀态,正是審美陶醉的美妙境界。
《漁歌子》其二也頗有意趣:
泛流螢,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風浩浩,笛寥寥,萬頃金波澄澈。杜若洲,香郁烈。一聲宿雁霜時節。經霅水,過松江,盡屬侬家日月。
上片描寫湖上夜景,泛舟東灣,夜涼水冷,流螢明滅,迎着浩蕩的長風,吹奏清越的漁笛,但見萬頃金波混漾,一片水月空明。
“萬頃”句承接“東灣闊”,展示空闊浩大的境界。下片寫夜晚行舟,抒漁隐之樂。
月夜江湖的自然美景,令漁父陶醉,他索性蕩起雙槳,“經香水,過松江”,聆聽着栖宿江湖的嘹唳雁聲,呼吸着江風吹送的杜若香氣,欣賞着江湖秋夜的清幽風景,享受着那份俗世難得的自在快樂,感覺心曠神怡,樂哉猗欤。
李殉四首《漁歌子》,皆自抒胸境,灑然高逸,先看他的《漁歌子》其一:
楚山青,湘水渌。春風澹蕩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樽,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此首上片描繪山青水綠、清麗野逸的湘楚風光,表達漁父的由衷熱愛之情。下片抒寫漁父任天而動、無拘無束的生活理想。
漁父實為詞人化身,詞句表現了經曆過仕途坎坷、故國淪亡等諸般磨難的詞人,了卻塵緣、不以人間榮辱為念的歸隐之志。
再看他的《漁歌子》其三:
柳垂絲,花滿樹。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歌歸去。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雲遮處。下長汀,臨淺渡。驚起一行沙鹭。
詞寫漁父晚歸情景。白描手法,清新明麗,通篇寫景,不着議論,因而更饒江湖漁樂逸氣。
這組詞裡的“漁父”,将醉鄉和白雲鄉融合為一,在江湖中為自己覓得了避難逍遙之所。
這裡有“魚羹稻飯”可以療饑,有“滿架圖書”可以辟俗。漁父既已忘卻人間名利榮辱、是非曲直,身心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我解放,舒展自由。
這等遊戲人生、逍遙自放的旨趣,高逸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和生命境界,自非花間情詞所能拘囿。
05 科舉取士唐五代科考,進士錄取名額很少,成進士極為不易。他們又特别看重以詩賦取士的進士科,而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說法。花間詞,也定格了新進士們得意正當年的影像。
韋莊《喜遷莺》“人洶洶”、“街鼓動”,和凝《小重山》“正是神經爛漫時”,薛昭蘊《喜遷莺》“殘蟾落”、“金門曉”、“清明節”等六詞,均寫科舉題材(篇幅所限,這裡不再一一分析)。
這些詞内容上涉及了禮部南院五更發榜、舉子看榜,成進士者杏園探花、曲江歡宴、跨馬遊街,以及貴家女眷紮結彩樓、萬人空巷争睹新進士風采等唐五代科舉故實。
詞作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舉成名的新科進士們,那種抑制不住、難以形容的得意和快樂。縱馬馳騁在京城大道上,恍惚登上天界,置身雲霄。“休羨谷中莺”,表現的就是唐五代時期士子們熱衷科名的普遍價值取向。
事實上,僅從以上列舉的詞作來看,非情詞的比例已經不算小了,它的取材範圍和曆代古典詩詞基本是一緻的,并不顯得特别狹窄。
我們不能囿于成見,提起《花間集》便言必稱“情詞”,花間詞雖不如英雄畫那樣豪壯,也不如聖賢像那樣高潔,也我們民族豐富多采的文學畫廊中的一幅美人圖,它依然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