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才是 PPT 的靈魂!
—— PPT 最重要的是邏輯!
論「如何快速僞裝成 PPT 高手」,不得不提這幾句裝 B 的金句。道理當然沒錯,但你真的理解嗎?
01 PPT一定是邏輯的産物嗎?答案:不一定。
PPT 還很有可能毀掉一個人的邏輯。
沒錯,我說的是—— PPT 一旦沒有用好,很容易毀一個人的邏輯。
為什麼?
借用許紀霖老師曾經在接受參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在參加一些博士論文答辯的過程中發現,現在有些學生很愛運用「 PPT 思維」。
這在工科學科和社會科學領域,尤其常見。過去一般的論文都是論證式的,有一種内在的邏輯,來證明自己的論證是合理的,它是一個整體性的東西。但這種 PPT 式的論文,表面看起來框架結構很科學,分為「1.1、 1.2、1.3……」再分為「2.1、2.2、2.3……」好像内容很整齊。
但我把它稱為「虛假的整體性」,因為在這一點和那一點之間是沒有邏輯關系的,它隻是一個平面上的鋪陳,沒有深度,為什麼要從這一點跳到那一點,也沒有任何論證的過程。這樣的論文,寫起來很容易。
這是一種非常偷懶的做法。
其實探究背後的根源,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體系越來越破碎,他們又缺乏一種把這些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貫通起來的能力,而論文又不能支離破碎,所以就用這種「虛假的整體性」來對付。
PPT 正是為這種「虛假的整體性」提供了技術支持。而學生一旦習慣于這樣「虛假的整體性」的思維,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02 為什麼PPT會出現「虛假的整體性」?PPT 包括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❶内容——結構化思考,把你的工作想清楚,針對工作場景或業務問題梳理出結構化的思路;
❷形式——視覺化呈現,能用視覺化的手法突出觀點或重點,對不同等級的内容對應相應的排版設計。
但是大部分人都陷入了「形式的邏輯」,甚至「用形式綁定邏輯」,靠強行翻頁糊弄講下來。至于從上一頁内容為何能跳轉到下一頁内容,很多 PPT 完全不交代,靠人為地強行切換。
但由于形式上你依然可以看到整齊的章節、轉場、導航……于是讓人感覺「貌似很有條理」,其實一團糟。
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對于形式的處理,如今有各種神器、插件、模闆……但應該還沒有哪樣工具能幫你解決内容的問題吧?
因為這條路沒有捷徑,也沒有外挂,必須靠真本事。
03 到底如何提升自己的邏輯力?
那麼,到底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邏輯,提高結構化思維呢?
邏輯就是邏輯,也不需要非要通過 PPT 來表達,或者訓練。訓練邏輯有很多方法,按照麥肯錫框架梳理問題、做思路清晰的演講、幫朋友做入情入理地分析比如你為什麼還是單身狗……都是訓練邏輯的好辦法。
我們的建議是:老老實實練習寫長文章。
能寫出有質量有層次有主線的長文的能力是不局限于某一個專業和學科的,每一個領域都需要。一個連 5000 字原創文章都寫不出來的人,就别談什麼思維理性了吧,那是個笑話。
寫長文的背後,是你思考的觀點和洞見,是你歸納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邏輯,是你在做事之後對經曆的提煉。
在大學裡,同學們各種彙報、總結、論文,基本靠抄靠拼湊,想當年中學的時候大家都是半小時能完成一個 800 字作文的人,如今怎麼都成了搬運工的水平?
其實我們腦海裡存在的觀點、收集到的各種素材,都像一顆顆的珠子,或許每一個珠子都很亮很精緻,但是他們毫無規律的散在地上,不但不易識别還有可能找不到。
但是寫長文就像一根線,把所有的珠子能串起來,寫的過程中,你需要注意措辭,注意前後的邏輯關系,注意各個角度的搭配……這樣的一個過程,對于提升自己的表達、思維、邏輯是非常有益的,要想有邏輯頭腦就得先折磨折磨自己的大腦。
别忘了,@秋葉 老師在成名之前,他賴以成名的是自己的博客長文。
且看他自己是怎麼說的——
我每周都安排封閉的時間段,至少半個小時,多則四個小時連續寫,逼自己寫長文,而不是寫碎片化微博,因為唯有這樣才能保證我結構化思考能力不下降。
每個月我至少寫一篇 5000 字以上的長文,甚至萬言書,就是為了保持自己這個能力。
如果你不刻意保持這個能力,而你又經常遇到這樣問題的挑戰,不是你解決問題的效率下降,就是你解決問題的質量下降。
而寫長文可以逼你系統化深入思考一個大問題,讓你把前因後果看得比一般人透徹,這樣也可以讓你做長期決策時不會浪費時間走彎路。
現在,你真的理解「 PPT 最重要的是邏輯」這句話了嗎?
粉絲福利:超200套PPT模闆 年終總結版式指南,想要獲取的小可愛趕快如下圖給我私信關鍵詞「666」,獲取粉絲大禮包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