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瘦了是不是容易脾虛

太瘦了是不是容易脾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6 07:56:02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 朱淩宇

在胖瘦問題上,很多人都喜瘦怕胖。可在中醫看來,身體太瘦可能是髒腑虧虛的一種信号。《黃帝内經》有言:“脾主肌肉”,意思是說,肌肉的營養靠脾運化水谷精微而得,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有活力,脾有病則肌肉萎縮不用。“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在《脾胃論》一書“忽肥忽瘦論”章節中,明确提出消瘦的人多脾虛。

太瘦了是不是容易脾虛(太瘦了大多是脾虛)1

脾虛是臨床工作中很常見的一個問題,這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首先,飲食習慣差。《難經》有雲“飲食勞倦則傷脾”。很多人生活依賴外賣,口味上嗜辛辣、糖油食物(如蛋糕、可樂等),面對壓力還必須應酬,由此難免飲酒和暴食,讓脾胃不堪重負。其次,心理壓力大。“憂思傷脾”,過度思慮對消化系統影響很大,成語“牽腸挂肚”一詞便是佐證,當我們絞盡腦汁處理事務時,就會“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同時,生活中不如意十有八九,憤怒是人防禦自己損失的生理反射,這個過程在中醫看來就是肝火太盛,繼而便會有肝氣犯胃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生氣後不僅吃不下東西,還會“氣到胃痛、腹瀉”的原因。再次,睡眠質量差。無論工作還是娛樂,人們習慣擠壓睡眠時間。睡眠時間少,内髒修複時間就打折扣,脾胃也一樣,得不到充分修複。反過來,受損的脾胃還會導緻睡眠質量進一步下降。中醫認為心、脾兩髒主導了人的睡眠,心脾兩虛的人睡眠質量不佳,常伴有心悸、健忘、多夢、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問題。最後,缺乏運動。活動少導緻氣血流通不利,肌肉失去濡養則瘦削,四肢末梢也不溫暖。人體的基本道理是“用進廢退”——無論大腦、肌肉還是任何器官都一樣,不運動的人相對單薄、怕冷、胃口小,多運動的人相對健碩、不怕冷、胃口大。

針對脾虛問題,除在醫生指導下辨證服用香砂六君丸、保和丸、歸脾丸等調理,還應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即飲食上少食多餐、減少外出就餐、盡量清淡等;保持良好心态,學會少思慮及“制怒”;睡眠保持7小時以上,盡量早睡早起;加強運動,每周堅持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涵蓋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