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莫問長輩慈不慈

莫問長輩慈不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4 18:12:46

莫問長輩慈不慈(老人言施恩莫念)1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菜根譚》

自己如果幫助或救助過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記在心裡,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别人的地方則一定要經常反省;如果别人曾經對自己有恩,就應常記于心,不可以輕易忘懷,但别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則不應常記心間。

莫問長輩慈不慈(老人言施恩莫念)2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很多傳統美德的民族。在做人方面,我們應當要求自己忘功不忘過,而對于他人,則應該忘怨不忘恩。如今,類似的成語仍然被廣泛使用。如“以德報怨”、“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等。

中國古賢曆來提倡:做人要懂得飲水思源,人的一生,總會或多或少受到過别人的幫助。而受人點滴恩,應當湧泉相報,不可忘記别人對自己的恩惠。古人還認為,當别人做了什麼對不起自己的事時,不要一輩子挂記心中,應及早忘卻。

莫問長輩慈不慈(老人言施恩莫念)3

信陵君(名無忌)殺了晉鄙(魏國帶兵官),擊破秦軍,解除邯鄲被圍困的危機,救了趙國之後,趙王親自出郊迎接。唐雎對信陵君說:他聽人說有些事無法得知,但有些事不可不知,有些事不能忘,但有些事不能不忘。信陵君問其何意。唐雎回應說:有人恨自己,自己無法得知,但他恨别人,卻不可不知;而别人有恩于自己,就不能忘記,但自己有恩于别人,就不能不忘了。

唐雎進一步說:先生殺了晉鄙解除邯鄲受困的危機,救了趙國,這是大恩,希望你能忘記對趙國的恩惠。因為心裡老是記着對别人的恩德,勢必帶來恩大仇大;而對别人的怨恨要是不能及時化解,隻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煩惱。信陵君便聽從了他的建議,而後史對此也多有良好評價。

莫問長輩慈不慈(老人言施恩莫念)4

再如,孟嘗君被逐之後恢複相位,重回齊國時,譚拾子到邊境去迎接。他問孟嘗君會不會埋怨齊國的士大夫放逐他而想殺人。孟嘗君說“會”。随後,譚拾子通過市場來比方“求生存和避免危亡”的道理,最終打消了孟嘗君要報複五百個他所怨恨的人的念頭。

對比現今的人們,當兩人發生争吵之時,最常聽到的就是互相數落對方的不是,或是曾給予對方多少好處等對話。所以,我們真該從古人的處世原則中汲取些相應的啟示了。

莫問長輩慈不慈(老人言施恩莫念)5

三國時期,東吳有個人名字叫董仙,住在廬山,以行醫糊口,給人家治病,他不向患者要金錢報酬,也不問患者的名字,隻求患者回去後栽種杏樹。治好輕病的栽一棵,治好重病的栽五棵,若幹年後,共栽得杏樹10萬棵,綠樹成林,造福子孫後代。所以人們後稱杏樹為“董仙杏樹”,并作為救死扶傷醫治病人的美譽别稱。董仙為别人做了好事,不是要受惠者給自己以恩謝,而是要求受惠者為他人、為社會做好事。

我們應該把古人講的“有功于人不可念”,作為今天待人處世的座右銘。一個人能施惠于人,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對自己的善行念念不忘,這樣原來的好意就會變質。

除了施恩莫念,我們還應該受恩莫忘。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卻自己何以生,何以樂,何以得福。飲水思源,才是做人的根本和正道。

莫問長輩慈不慈(老人言施恩莫念)6

西方基督教主張人們向上帝感恩,因為上帝創造了人類,并拯救人類于迷途當中。其實,在人的一生中,時時刻刻都要存有感恩之心。感恩是無處不在的,并不是誰幫助了你、關懷着你才要感恩。感恩是一種心态,也是一種境界。

誠然,我們要對恩人感恩。但是,不僅僅恩人才值得感恩,生活中一切事物和事情都存在着感恩的情結,父母的恩情、朋友的情誼、戀人的愛情、大自然的一花一木、生活中的挫折的境遇、自己的追求和信仰……都需要我們用感恩的心态感知和對待。

人的一生被衆多的感情糾纏,比如愛情,親情,友情,成功,得失,進退,榮辱……總有一些帶給你苦痛,總有一些帶給你欣喜,苦樂酸甜才是人生。惟有常常感恩,才能時時收獲慰藉和幸福。

莫問長輩慈不慈(老人言施恩莫念)7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親情、愛情、友情三者是沒有先後之分的。人何以生,全在“親、友、愛”上。人其實不過是一副空殼,有了這三者才豐富了血肉,變得飽滿和充實起來。如果沒有情誼的填充,我們的靈魂将會顯得空虛,我們的軀體也不過是一身臭皮囊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