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500強往年排名對比

世界500強往年排名對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09 14:39:22

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的變遷,是全球各闆塊經濟起伏的風向标。

世界500強往年排名對比(世界500強數量變遷)1

1995-2022年世界500強數量對比

注:歐洲500強數量是筆者手工統計的,數量上可能略有誤差,但是不影響大趨勢和方向。

(一)歐洲和日本的衰弱是大勢所趨,并且還會繼續下去。

筆者曾于2013年,在某論壇寫過一篇文章《2013年是日本和歐洲掉入二流國家的分水嶺》,當時有數十萬點擊和4000多條回複。但在當年,大多數回複都是否定甚至辱罵筆者的。在當年的網絡環境裡,西方國家還是高高在神壇之上的。

其實在真正接觸實業,并參加中國企業全球化競争的那一批技術人員中間,在2010年前後,很多人就已經發現這個趨勢了。筆者2005年開始,在國外做技術工作,回國後轉做管理,2015年後轉做企業經營。我自己就經曆了這個過程,當時也在小衆的圈子裡,和一些有同樣感悟的朋友小範圍地交流過這些觀點。

目睹了中國企業和人才的學習成長速度,觀察到中國本土産業鍊和研發能力的崛起。就已經看到了這種希望,當然,對普通國人來講,這種信心的建立和傳遞是需要時間的。

世界500強往年排名對比(世界500強數量變遷)2

高峰時,英法德各有40家左右的500強,如今下滑不少

10年過去了,筆者依然維持并确信自己當年的觀點。青山遮不住,畢竟花落去。

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事實,而歐洲日本的衰弱,已經是大勢所趨。

根本原因,是中國産業的崛起,已經上攻到了歐洲日本的優勢産業。中國企業的産業層次,也越來越逼近歐洲和日本。

(二)中國經濟崛起過程中,分走的主要是歐洲和日本的蛋糕。

筆者還記得2000年代,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關系是比較緊張的,但是在當年,中國和日本歐洲的關系相對處于比較友好的階段。

原因很簡單:當時中國和東南亞一樣,主要承接來自歐美日的産業轉移。中國企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高科技産品的組裝和代工環節,和東南亞企業有直接競争關系。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在争奪出口市場。當年因為産業層次接近,相互競争激烈。

但是當時的西方世界,對中國相對友好,主要原因是,中國剛剛進入WTO,依靠低價格和高質量的産品,在開拓出口市場。這給西方的消費者和進口商,提供了更有性價比的選擇。

可以講,2000-2020年這20年間,西方世界的貧富差距是在擴大的,但是西方國家底層人口,受益于中國低價商品的湧入,而維持了生活水平。這對維持西方社會内部穩定是起到了正面作用的(西方社會的零元購流行,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了)。

但是進入2010-2020年代,情況發出了變化,中國的産業層次上升很快,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代工。

世界500強往年排名對比(世界500強數量變遷)3

500強數量,也反映了産業和企業競争中的此消彼長。

中國的在家電、機械産品,電子産品,手機,通訊設備,液晶面闆,造船業等行業都在搶奪歐洲和日本企業的份額。一些傳統的歐洲和日本家電,手機品牌不知不覺就消滅了。在其它領域(例如高鐵、地鐵的出口建設方面),類似的情況也在發生。

經濟摩擦也正在傳遞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如果中國的新能源車取代了德國和日本汽車在全球的出口地位的話,那可以講,這是對歐洲和日本經濟經濟命脈的重擊。這不僅是幾個汽車巨頭的事情,還會涉及到兩國國内的完整産業鍊上遊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涉及到占全國幾分之一的就業人口。

相反的,東南亞國家現在越來越多地變成中國的産業配套者,開始承接中國的産業轉移。和中國的關系自然慢慢變得更友好。

(三)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很強,在研發,産業鍊,品牌運營等方面正在快進。

在互聯網、高鐵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中國已經完成了對歐洲、日本的彎道超車。

世界500強往年排名對比(世界500強數量變遷)4

在半導體領域,中國也在快速追趕,2022年,日本和韓國雙雙出現逆差,尤其是韓國,幾十年來第一次對中國逆差。中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減少了低端芯片對韓國的依賴。

在完成了基礎教育普及和大學擴招後,中國的勞動力素質、中國人才的總量和質量,達到了讓其它國家絕望的地步。

中國資金,中國市場,中國的産業鍊,中國的人才的組合,為中國培育世界級企業,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打個比方,一個華為需要20萬人的優秀技術人才,在絕大多數國家,舉國之力也找不出這麼多合格的理工科人才,但在中國,這不是事。

以手機為例,在深圳和東莞,一個小時範圍裡,可以找到幾乎所有的合格供應商,供應商的技術人員甚至可以到客戶的辦公室一起聯合開發調試。這對中國企業整合資源快速開發是有絕對便利的。

而如果在其它國家想設立一個手機大廠,他們隻能依托在全世界範圍裡的供應鍊才有可能湊齊所有供應商。這種情況下,他們在效率和成本上,完全沒有辦法和中國同行競争。

在中國沒有本土競争對手的年代,某德國手機品牌,開發一款手機的周期是三年左右,開發三年,上市後銷售周期可以達到好幾年。但是中國企業成長起來後,我們的研發速度效率得到極大的進步。很多手機産品的研發周期隻有幾個月。

在這樣的格局下,不能适應的品牌隻能被消滅,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十幾年,日本和歐洲手機品牌通通消失不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歐洲、日本那些“高大上”的家電、筆記本電腦,手機品牌,是不是在不經意間都已經沒有了?

随着中國企業産業層次的上攻,歐洲和日本再也沒有辦法維持21世紀初的好日子了。根據最新的彙率計算,日本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隻有中國的2倍略強了。而歐洲多個國家也是日子難過。歐豬四國、歐債危機之類,不會隻是孤例。

在筆者看來,在2022-2023年冬春之交,不排除還會再來一次歐債危機(經濟危機),歐洲經濟的持續困難,甚至可能會上升到關系歐盟存亡的高度。

在沒有優勢産業維持收支平衡的情況下,還想維持高收入和高消費,必然帶來債務的失控。這是無解的難題。

(四)追趕美國、超越美國是未來10年的目标。

今天的美國,最大的優勢,除了半導體外。更多的是在國際技術标準的制定權和解釋權上。在這裡,筆者就不準備展開了。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這幾年來發生的一切,足夠讓很多國人尤其是産業界人士覺醒了。

不過這也堅定了中國人發展自己全産業鍊的決心。關于技術标準的争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筆者在曾經代表企業參加過多次國際行業組織會議,也經曆了技術标準的制定和争奪的過程。可以講,目前西方在這方面優勢太明顯。

中國企業想要讓自己的企業标準、行業标準、國家标準成為國際認可的主流标準,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這不僅是技術人員自己的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企業實力和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同步增長才有可能。

有一些行業,西方企業積累太深厚,我們無法饒過,就幹脆另外開辟賽道,例如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就是如此。目前國内企業在新能源領域就已經崛起。

在半導體行業上也是如此,不排除在部分細分領域,直接彎道超車。

世界500強往年排名對比(世界500強數量變遷)5

中美500強數量,完成死亡交叉。

堅持中國智造,依托中國的巨大産能,堅持中國産業鍊的打造,這是無比正确的路線。如筆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經寫過的。中國的完整産業鍊,優勢太大了。建立起高效的産業鍊後,有以下作用:1.有利于企業成本的降低。2.有利于新企業的出現。3.有利于企業創新氛圍的形成。4.有利于打造“區位品牌”。5.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這裡筆者就不一一展開了,建立中國可控的産業鍊,是未來10年,中國決勝的關鍵。

産業鍊上的遊戲者,布局中國,來中國投資,是必然選擇。對于外國企業來講,固守在本國的小市場,隻有慢慢消亡一條路。不僅對發展中國家企業這樣。這一條,對發達國家企業同樣如此。

在我看來,一個工業強國,需要具備以下五個特征。1.是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大企業。2.擁抱世界一流的自主創新能力。3.擁抱國際領先的規劃影響力,擁有标準制定能力。4.擁有較強競争優勢的現代工業體系。5.制度,文化等軟實力較為突出。

中國上攻到産業鍊頂端,當中國湧現出足夠多全球巨頭時,才是中國真正走向發達之時。期待中國企業未來十年,在半導體和新能源車這兩個萬億級産業中的表現。這幾乎就是決勝的三大戰役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