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遇到一些不順的事,又找不到更好的應對辦法,就會說“順其自然”吧。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才想到順其自然。而且,也僅僅是自我安慰而已,很少人能真正做到。
如果我們真正讀懂《莊子》和老子,就會發現老莊的道家思想,核心就是4個字: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任何人都可以達到,關鍵要轉變自己的意識。
1、随意做的事,輕松做成;刻意做的事,反而做不好。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前幾天,我在家拖地,看見地上有點垃圾,撿起來,懶得走,轉身随手投到遠處的垃圾桶,居然中了!
後來,我拿着紙團,刻意練習投垃圾桶,經常投不中。
随意做的事,輕松做成;刻意做的事,反而做不好。
原因,就是心智幹擾。
古人常說,順其自然,保持平常心。
背後的邏輯是,在自然狀态下,不受心智幹擾,人可以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2、順勢而為,知不可行而止,凡事不強求,不執着。
所有人都知道,頂風逆行,是很艱難的;而順風順水,則非常輕松。
順其自然,并不是消極、被動地等待,而是順應規律,順勢而為。道理很淺顯,可是真正落實到具體的事情上,人們就不知道該怎麼做。
具體的做法是:順勢而為,知不可行而止,凡事不強求,不執着。
老子說:“知止不殆,知足不辱。”
《莊子》說:“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止”字,為何如何重要?
因為,人們遭受的很多不順,皆是因為不知“止”。
一段不适合的感情,早就應該了斷,可是很多人會給自己各種理由,糾纏其中,不能及時“止”,從而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一件事情,已經冒出很多征兆,告訴你應該收手,應該停止,如果你視而不見,執意堅持,受挫的隻是自己。
當勢頭來時,我們乘勢而上;當大勢已去,我們要懂得止。
止,并不是放棄,而是耐心等待,尋求新的出路,繼續努力,等待另一次機會。
3、常常定靜,沉澱内力,才能做到順其自然。
有的人想靜,頭腦胡思亂想,靜不下來。
有的人想動,可心有餘而力不足,堅持不下來。
這些都是缺乏内力的表現。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一個人能常常清靜,天地變化,了然于心,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道德經》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辎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以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簡單一句話,就是清靜可以克制躁動。
有個朋友,兒子2歲,她說自己很浮躁,心靜不下來,問我看什麼書好?
我說,你不要看書,你應該多清靜。
家裡有孩子的成年人,已經失去了自己獨立的、清靜的空間,長期如此,内心就會變得浮躁。我建議,成年人無論多麼忙,每天都要留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唯有足夠清靜,才能降服煩躁。
一個心煩意亂的人,幹什麼都不順;一個心平氣和的人,幹什麼都有耐心,效率高。
寫了這麼多,就是告訴大家,不要把“順其自然”當成一句口頭禅,而應該在事上鍛煉,讓自己的心,真正定靜下來,從而真正做到順其自然。
我花幾十年時間,反複驗證過,順其自然的結果,比我主觀選擇的結果,還更适合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