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7月13日,法國國慶日前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見軍人代表時宣布,法國最大海外軍事行動——在非洲薩赫勒地區的反恐戰“新月形沙丘”将在2022年一季度結束。他表示,将有序撤軍,但不會完全撤出該地區。
“新月形沙丘”行動正式開始于2014年8月,但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月法國向西非國家馬裡派兵打擊極端武裝。8年來,法國和西非多國聯合進行的反恐行動收效不多、花費不菲,越來越成為法國的一個負擔。
盡管一個月前馬克龍就曾宣布将結束“新月形沙丘”行動,但如今給出的時間表卻耐人尋味——2022年4月法國将舉行總統選舉,彼時正是從西非撤軍行動完成之時。顯然,這對尋求連任的馬克龍來說,是個加分項。
利比亞戰争爆發後,法國和英國成為沖在前面的先鋒,而美國則“半推半就”地躲在了後面。随着戰事推進,卡紮菲政權被推翻。當時,薩科齊宣稱,針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避免了“成千上萬人的死亡”。事實上,恰恰相反,利比亞由此陷入了持續至今的内戰和分裂之中,整個國家殘破不堪、民不聊生,還成了極端組織和恐怖分子滋生的溫床。
利比亞戰争之前,北非和西非地區也有恐怖組織活動,比如活躍在尼日利亞北部的“博科聖地”和一度盤踞馬裡北部等地的“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等。但利比亞亂局成了恐怖組織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催化劑,除了“老牌”恐怖組織“基地”組織之外,中東、北非大動蕩還催生出了“新生代”的“伊斯蘭國”,二者此消彼長,後者迅速借利比亞内戰向非洲滲透紮根。
“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是“基地”組織在北非的分支,而“博科聖地”則在2015年宣布效忠風頭正勁的“伊斯蘭國”。這意味着非洲,尤其是北非和西非薩赫勒地區,成為國際社會反恐的新戰場。僅2011年至2015年,“博科聖地”制造的暴力襲擊事件就造成1.3萬人死亡,至少100萬難民流離失所。
2011年之前,“博科聖地”曾試圖與在北非地區更為活躍、實力更強的“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結盟。2012年初,馬裡北部圖阿雷格部族反政府武裝“阿紮瓦德民族解放運動”聯合多支分離主義武裝發動攻勢,數以百計參加利比亞内戰、效力卡紮菲政權的圖阿格雷族雇傭兵加入其中成為叛軍主力,他們作戰經驗豐富,裝備了大量利比亞流失的武器,戰鬥力遠強于馬裡政府軍。同年3月,馬裡軍人薩諾戈帶兵推翻總統杜爾政權。
馬裡内戰使得“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等多個極端組織和恐怖勢力趁機滲透馬裡北部基達爾、加奧、通布圖三個大區,當地反恐形勢急劇惡化。2013年1月,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下令,向馬裡派兵以組織極端組織武裝分子利用馬裡内亂擴充地盤。
那次代号“薮貓”的軍事行動,既是“新月形沙丘”行動的前奏,也是奧朗德2012年5月上台後第二次出兵非洲,第一次是2012年12月底向中非共和國派兵保護法國僑民。而且,自2002年法國軍事幹預科特迪瓦局勢以來,法國從未如此迅速地單方面軍事介入一個非洲國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