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期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發生在徐庶離開劉備之際,相關人物分别為徐庶和劉備。原文如下:
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隻在襄陽城外二十裡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緻,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驽馬并麒麟、寒鴉配鸾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
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鏡先生曾為備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雲莫非即伏龍、鳳雛乎?”庶曰:“鳳雛乃襄陽龐統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玄德踴躍曰:“今日方知伏龍、鳳雛之語。何期大賢隻在目前!非先生言,備有眼如盲也!”……徐庶薦了孔明,再别玄德,策馬而去。玄德聞徐庶之語,方悟司馬德操之言,似醉方醒,如夢初覺。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徐庶化名單福投靠劉備,兩度擊敗曹軍的進攻。曹操的謀士程昱獻策軟禁了徐庶的母親,又模仿徐母的筆迹寫信給徐庶,使得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前往許昌。臨别之際,徐庶告訴劉備,在隆中有一位名叫諸葛亮的青年才俊,希望劉備能親自前去拜訪并将其納入麾下。此後,徐庶灑淚而别,劉備“三顧茅廬”,終于請出了諸葛亮。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徐庶口中的“經天緯地”, 意為規劃天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經世之才。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的“經緯天地曰文”。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故事情節,并非曆史的真實,而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徐庶的确與劉備說過這樣一段話:“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将軍豈願見之乎……此人可就見,不可屈緻也。将軍宜枉駕顧之。”之後才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不過,徐庶的這番話并非是在他離開劉備之時所說的。因為曆史上徐庶離開劉備委身于曹操,是在當陽之戰期間。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衆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将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别。’遂詣曹公。”這段記載不但說明徐庶的母親并非被程昱獻策軟禁,同時也說明了徐庶委身曹營也并非是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事實上,諸葛亮出山後,還曾經與徐庶有過半年的同僚之誼。
說到諸葛亮的出山,除了上面提到的徐庶推薦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人。此人便是荊州名士司馬徽。據《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載:“劉備訪世事于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司馬徽向劉備推薦的不僅僅隻有諸葛亮,同時還有龐統。與“時人莫之許也”的諸葛亮相比,龐統當時在荊州更大。《三國志·龐統傳》稱,龐統不僅是荊州士人領袖龐德公的侄子,同時還被譽為“南州士之冠冕”,可謂名滿荊州。
既然如此,劉備為何僅僅“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卻沒有設法将龐統也請來輔佐自己呢?答案出現在《三國志·龐統傳》當中。據該傳載:“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後郡命為功曹。”這就意味着當時的龐統已經在南郡任職,成為荊州牧劉表的下屬。如果劉備向請諸葛亮一樣去請龐統加入自己的陣營,分明是故意挖劉表的牆角。以當時劉備處于劉表嚴密監視的條件下,這麼做無疑具有很大的風險,劉備也因此不得不放棄。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