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生就是活得通透

人生就是活得通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3 11:19:17

在我面對的世界裡面,活得通透的人應當是克裡希那穆提了。

克裡希那穆提(以下簡稱克氏)被譽為20世紀的“五大聖人”之一,是著名哲學家。他一生走訪全球70多個國家演講,出版80多本書,并被翻譯成50多個國家的語言。他是20世紀最卓越的心靈導師,克氏的教誨在西方宗教界、哲學界、教育界、心理學界具有非常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蕭伯納曾說,克氏是我所見過的最美的人類。

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克氏的核心思想: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成為自己”。

人生就是活得通透(成為自己就是活得通透)1

“成為自己”,從世俗的眼光看好像是包含堅持己見、彰顯個性、獨立自主、持續成長的内在意蘊與價值取向。但是克氏的“成為自己”卻是一種艱深、甯靜、純然、超脫的探索和境界。他更關注人的心靈及意識狀态,關注每個人本來的樣子。

理解自己,從自我意識中解放出來

自己,這個詞無人不懂,可是真正能夠究竟、準确、清楚地看清自己的人寥寥無幾。

克氏說自己是記憶、思想、經驗、知識、意識、信念等的集合體。人們一切的言行舉止無不是建立在過往的經驗與知見基礎上的。比如,當一個人對你說出某個詞彙時,你腦中跟這個詞彙相關的記憶被立即調取出來,然後加上分析、評價、推理、企圖等,運用已有模式或方法迅速進行思維加工,最終你輸出了觀念、想法、判斷。“思維是對記憶的回應”。

再如,由于對時間的依賴和認同,人類始終被禁锢于線性思維之中。科學研究、曆史進程、文明演化都在時間的長河裡徜徉。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打開宇宙真相大門的縫隙的大小。

人生就是活得通透(成為自己就是活得通透)2

人類全部的身心被已知及習性占據,人們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在延續、保存、重複、翻版以前的經驗和記憶。并且由這些内容形成了固定的态度模式、思維模式、選擇模式等。

從這個層面講,人類是自我設限的生命體。集體意識、社會文化、家庭倫理、教育導向等都是限制自己的重要内容。當我們背負着過去的負擔、過去的知識、過去的記憶,就不能發現任何新的東西。抛棄一切已知,從限制中解放出來,才會出現非凡的創造力。“從已知領域找不到無限之物”。

如果我們将每個人身上的記憶及思想全部去除,那麼還有自己嗎?你(自己)會是誰呢?克氏認為思想者和思想本質上為同一個東西,思想者是思想創化出來的用以顯示自身的道具。也就是說沒有了思想,也就沒有了思想者的存在。

沒有了思想,宇宙之中還有什麼?思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海,思想者就像海面的浪花,思想和思想者本為一體,但是浪花卻執着的以為自己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之身。浪花的顔色、形狀、姿态、方向、速度即經驗、知識、記憶、情緒、意識、業力等。浪花的洶湧澎湃、奔騰不息組成人們的生活表象。而大海實是人們本來的樣子——真正的自己。

理解自己之後,我們很容易明白生與死的問題。生死相續,生命不止。生承載着死,死孕育着生。生死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克氏在開導一位失去親人的友人時說:

如果你死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将随你而去……今天我們兩個一同死去。我知道死亡是什麼,我的一生随時都在生,也随時都在死,這兩者沒有區别,每一天我都大死一番。……我了解你的恐懼,讓我們同生共死。這樣死亡之中就不再有恐懼了。

人類總是覺得有一個自我存在,并且這個我,與你、他不一樣,是與衆人區分開來的、獨特獨立的自己。人類意識的焦點都集中于在自我。這是我們無始以來的根深蒂固的執着與迷思。

真正的實相是我們從未分離,人與人之間永遠是互相聯系、密不可分的,我是你的一部分,你是他的一部分,所有人又是整體的一部分。分别意識及自我感是人類無休止體驗分裂與痛苦的根本肇因。

克氏對生命狀态的深刻洞見,使其超越了物質形相及時空,獲得真正的快樂和自由。他堅信,光明存在于個人心中,每個人都必須獨自探尋自己的解放之旅。

理解自己是成為自己的前提,覺察自己是成為自己的途徑。

人生就是活得通透(成為自己就是活得通透)3

覺察自己,實現心靈的平靜

覺察包含覺知、觀察、聆聽的意思。觀察自己的習性、思維、語言、動作,理解自我及心靈的運作;觀察人、事、物及與周遭的關系,了悟生命與自然的融合交織;聆聽世界各種各樣的聲音,花朵的綻放、鳥兒的呢喃、水流的氣息、樹葉的飄搖,洞察大自然展現的平靜、安然、美麗、生機以及純淨至善的愛和美。

最重要的是觀察自己的念頭,覺知念頭的起承轉合、延綿跌宕,追溯來龍去脈、更疊流動,直至消失熄滅。體悟無念的靜寂和空靈,終結自我時,你是什麼?你能感受到什麼?真正的你是否浮現?

覺察中不摻雜任何的動機、渴望、評判和成見,不依賴經驗和記憶,深入、細緻、純然的去覺知和感受,那種全神貫注、專心緻志的生活便是邁向完全的平靜與平和的必由之路。

面對世間的痛苦,人們不擅長仔細地觀察——隻顧關注痛苦的表征,而不關注痛苦本身。關注表征,便會怨恨他人、譴責機制與環境、忽視關系、向外執取,甚至以自以為妥當的方式應對痛苦——實則是以創造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痛苦不但不會緩解,反而愈演愈烈。

如果深入覺察痛苦本體,就會發現真正引發痛苦的是自己執着的信念及有意識、無意識的習性,解決痛苦的正确途徑是全神貫注地覺知它、聆聽它,深入觀察它,而不試圖改變它。注意它的起伏變化、緣起緣滅,不設定、不争辯、不抗拒、不畏懼,讓痛苦深處最隐匿的東西呈現出來,保持單純和平靜的心靈,痛苦的能量将在空寂無礙的覺察中慢慢流逝。

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信念鍛造出人生種種沖突和不幸。人們不遺餘力地追求滿足,這樣的努力經常導緻挫折。因為不滿永遠存在,可是人們總是想消除它、壓抑它。智慧的做法是了解它、讀懂它,覺察不滿是如何在心裡運作,然後試着去面對它。縱然得到暫時的滿足,這種滿足一旦停止,挫折便産生了。于是我們又朝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方向追尋,接着又會遭遇挫敗——孤立、分裂、悲苦。

以上列舉體現了我們常常缺乏覺察的情形。對生活保持敏銳覺察,對自己的思想和感覺保持警醒,你就需要耐心細緻地專注于它們的内涵,把所有流經你的思想、情感、心念的信息看清楚,如此你就能慢慢看清自己本來的樣子。覺察就是解脫的行動。

成為自己,勇于活出本來的樣子

因為克氏主張抛開一切已知,在每個當下重生。所以他極力反對教條、權威、崇拜、陳規……他認為這些東西嚴重地塑造了人們,也限制了人們。1929年克氏宣布解散專為他設立的“世界明星社”,退還所有信徒的捐款,他發誓即使一無所有也不成立任何組織。因為真理不在任何人為組織中,而純屬個人了悟,一旦落入組織,人心就開始僵化、定形、軟弱、殘缺。

克的一生不依賴、不投靠、不從屬于任何宗派或組織。這是他的堅定不移的意志。在克看來,宗教、門派等是教條化的牢籠,一個人的解脫與自由不需要依賴于任何上師或宗派,每個人均可以自我實現。克氏從來沒有将教誨商業化的企圖,他是無私的,平等的,拒絕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的。

《克裡希那穆提傳》的作者普普爾·賈亞卡爾說,

“在那麼多次與克氏的談話中,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從來沒有提及自己的經曆,他的自我從不在任何活動中展示。”

人生就是活得通透(成為自己就是活得通透)4

在世界各地的演講中,克氏總是保持沉穩、冷靜、尊重和覺察,任由各種問題輪番呈現,他的回答很慢,他在引導衆人觀察一切話語、眼神和情緒,然後從現場氛圍中逐步推演出适合的探讨。很明顯的一點是,參與活動的人似乎感覺不到克氏個人的存在,而是有一種更大場能在氤氲跟運作。

凡遇見克氏的人,都會被他澄澈、純淨的眼神和臉龐打動,他的身姿、語态、舉止總是那樣和諧、平靜、慈祥。米勒曾這樣形容過克氏:

克裡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棄自我的人,能認識克裡希那穆提比認識其他任何人都要光榮。

克氏積極創辦瑞希山谷學校,并努力推動學校的良好運轉。他經常到學校舉辦演講,教導老師學生建立基于愛的教育體系,幫助大家學會覺察,洞察生命本質,成為自己。

克氏臨終之際,囑咐身邊人員:

我是一個很簡單的人。這個簡單的人已經抵達旅程的盡頭。他死後不舉行任何宗教儀式,不禱告、不鋪張、也不出殡,更不要為他的骨灰建紀念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要把這個老師神化。老師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誨。

克氏的一生是成為自己的一生,是踐行無我觀、一體觀、慈悲與愛的一生。克氏的教導告訴我們:我們都在緻力于活成社會和家庭要求我們成為的樣子,卻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

人生就是活得通透(成為自己就是活得通透)5

通過深刻持續的覺察,看清自己的真相,理解自己的内涵,在現實境況中不斷放棄自我中心、擺脫成見與經驗,回歸當下的甯靜,涵養内在的至善和慈悲,走向純粹一體的自由和通透。

延伸閱讀:

克裡希那穆提: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覺察與破相:克裡希那穆提哲學思想淺析

克裡希那穆提:沒有了愛,我們就創造出婚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