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同時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紅網時刻新聞即日起推出《奮鬥者·正青春》欄目,講述當代青年如何傳遞百年青春火炬,用怎樣的青春熱血和奮鬥激情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楊 張必聞 長沙報道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信步濟濟滄滄的湖南大學,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映入眼簾,以“0”和“1”為造型的兩棟大樓在一片碧瓦朱甍中現代感十足,這裡是湖南省的科技新地标,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最強大腦”,亦是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性能計算應用軟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楚波工作的地方。
劉楚波。
科技是一個國家競争力最核心的一環,計算則是高新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随着計算機技術和應用的迅猛發展,利用高性能計算已經成為基礎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劉楚波的研究方向,就是高性能計算中的并行計算,“通俗來講,我就是一名‘調配員’,需要把大的計算任務分解成多個小任務,讓它們在多台計算機上同時運行,最終目的就是要把計算時間盡可能縮短,找到調配方案的優化解。在這期間,如何劃分任務?如何合理分配?如何相互協調?都是我這個‘調配員’要研究的問題。”劉楚波介紹。
走進劉楚波的辦公室,一張辦公桌,一台電腦,幾摞書,陳設簡單務實,猶如他一貫的工作作風。就是在這樣心無旁骛的環境中,年僅33歲的劉楚波在領域頂級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研究成果曾獲省級榮譽多項、主持國家重點項目近十項。當談起這些榮譽時,劉楚波總是謙遜地擺擺手說:“這不算什麼,比我優秀的人還有很多,我也隻是在前輩們打下的基礎上不斷前行罷了。如果一定要說意義,那大概是科研并非天才獨有的道路,普通人通過勤奮努力,也可以在相關領域作一份貢獻。”
說起劉楚波的前輩,就不得不提湖南大學。2007年9月,劉楚波從張家界來到湖南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現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求學,這一學就是11年。2018年,博士後出站的劉楚波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完成了從學生身份到教師身份的轉換。“一路走來,我同湖南大學同成長共進步,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我的老師們,他們溫潤謙和的為人和嚴謹的學術作風為我樹立了良好的典範,讓我受益終身。”劉楚波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一件是讀碩士之初,劉楚波突發眼疾,病情嚴重至将近失明,老師得知後立即幫他聯系醫院并時時予以關懷,最終病情轉危為安。另一次是在劉楚波完成的第一篇學術成果中,老師細緻标注和修改300餘處,甚至連标點及字體大小都做了詳盡說明……這些細節奠定了劉楚波日後的科研态度。
薪火相傳。當年,老師們謙和為人、從嚴治學令劉楚波深受震撼,如今,他已經是十幾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導師,可謂“十年磨一劍”。嶽麓山腳下高品質的學術生态和實惠的人才政策讓劉楚波可以潛心科研,“比起學生時代,肩上的責任明顯更重了。”劉楚波笑着說。羅雲臻是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一年級的學生,在他看來,劉楚波是一個純粹且專注的人,“他對信息科學有着異于常人的熱情,會根據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學習進展做個性化指導,同時還要兼顧自己的科研項目。我和劉老師一樣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為我們這個領域基礎技術的國産化貢獻力量,不受制于人,作為他的學生,畢業後我也想留在湖南建設家鄉。”
急國家所需,盡個人所能,“緊迫感”是劉楚波挂在嘴邊的高頻詞。高性能計算技術的發展作為體現信息時代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的團隊想要在我們這個領域基礎技術研究上做出屬于中國自己的科研成果,突破領域内‘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為國有技術儲備鞠躬盡力,相比于起步早的國家,我們正在争分奪秒奮力追趕,緊迫感時常伴随左右,這個過程可能不那麼容易,但我們一定會堅持。”劉楚波目光堅定地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