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學校課外讀物進校園推薦方案

學校課外讀物進校園推薦方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4:51:00

今年寒假,甯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中心學校校長丁玉才家訪了200多個孩子,隻為看孩子們假期課外書讀得咋樣。

與城裡娃相比,大多數農村孩子課外書少、閱讀少、見識少。雖然都知道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現實卻是很多農村學校“雷聲大雨點小”。但丁玉才還是想紮紮實實抓閱讀,讓農村娃學會享受閱讀,進而通過學習改變命運。

“如果學校不下力氣,孩子們可能就耽誤了!”

紅寺堡區是我國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區,大河鄉的村民主要是從曾經“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搬遷而來。青壯年男子常年在外跑大車或務工,留守在家的婦女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家長甚至不識字。

學校課外讀物進校園推薦方案(把課外閱讀當回事兒)1

丁玉才寒假期間到學生家中家訪,了解學生閱讀課外書情況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完成,而這裡的現實情況使得家庭教育成為其中薄弱環節。“如果學校不下力氣,孩子們可能就耽誤了!”丁玉才說。

在“雙減”政策落地後的第一個寒假,他選擇在全鄉10餘所小學3300多名學生中推廣閱讀。學校統一采購一到六年級推薦課外書6000多本,每個學生平均能領到兩本,住得近的學生還兩兩結對交換着看。

在抓娃娃閱讀的同時,丁玉才也沒忽視老師的閱讀。他認為,隻有老師讀書學習,才有充實的頭腦教學;隻有老師具有讀書意識,才會關注學生讀書習慣的養成。從2021年暑假開始,他就鼓勵全校270多位老師每天閱讀打卡,并堅持每天在群裡提醒老師閱讀。

“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學校發的書中,我最喜歡《非洲民間故事》,篇幅短,故事多,寫的都是我沒去過的地方、我不知道的新鮮事。”大河鄉第九小學學生夏紫涵告訴半月談記者。

夏紫涵說,自己的弟弟喜歡出去玩,她更喜歡宅在家裡看書。上次去鎮上書店,她還纏着媽媽買了《山海經》。夏紫涵家有農村罕見的裝滿課外書的書櫃。“平時隻要看到對她有幫助的書就會買給她,希望她在積累詞句和知識的同時,還能從書中獲得更多見識。”夏紫涵的媽媽說。

然而,在大河鄉,像這樣有閱讀養成意識與相應物質條件的家長并不多。在另外一個家庭中,兄妹兩個隻能共用一本課外書,寫閱讀筆記時,寫不出“讀後感”。

“閱讀是農村娃的短闆,我也告訴孩子們,實在不會寫,那就摘抄好詞好句。我相信一步一步來,他們終會有自己的思考。”丁玉才說。

“要長久地堅持下去”

“閱讀不僅能激發讀書興趣、培養求知習慣、拓寬人生視野、豐富人文積澱,為我們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更能陶冶性情、砥砺意志、滋養心靈、潤澤生命,為我們塗好精神底色,為人生大廈夯實根基。”丁玉才說。

有欣慰也有失望。寒假期間,丁玉才安排學校負責人進村入戶了解孩子閱讀情況,他自己也走訪了200多個孩子,發現因為一些村小校長、老師認識不到位,學生家長重視不夠,學生沒有閱讀習慣等原因,閱讀推廣效果并未達到他的期望。

于是,丁玉才改變了學生閱讀推廣策略,安排各學校給每名學生發一套課内必讀書籍。按照每月讀一本書的速度,學生完成每天的閱讀量,并認真撰寫讀書筆記,第二天在上語文課前與同桌相互交流讀書内容,教師抽1至2位學生分享内容,其他同學聽後評價。寒暑假時,則給學生發放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教師以打卡的形式每天監督學生閱讀。

“我會堅持把這項工作做實做好,也希望社會上有更多人來關心支持鄉村孩子的閱讀,讓他們讀得更好、行得更遠。”丁玉才說。

來源:《半月談》2022年第7期 原标題:《丁玉才:享受閱讀,再造人生》

半月談記者:艾福梅 | 編輯:孫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