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人口流失嚴重

上海人口流失嚴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7 19:20:12

上海人口流失嚴重(如何對待2500萬人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1

“樓上打一個噴嚏,半個弄堂都能聽見”的夢花街,是上海目前留下來面積最大的老城廂區域,也是這輪疫情之中,一度最為膠着的戰場。

而即便沒有這場疫情,在更大的視野下,夢花街也早已是上海關鍵的民生戰場。

2022年初,夢花街區域被列入黃浦區推進舊改的重點區域,有多個小區在今年3月26日通過了二輪征詢。牆面上“盼改善一朝夢圓,做征收陽光透明”的标語牌即便在疫情封控期間,依然殷紅。

關乎教育、醫療、養老,關乎衣、食、住、行的種種期待,共同構成一座城市的“民生”。而看一座城市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究竟做了什麼,成就了什麼,着眼點無非也是“民生”。

今年,“舊改”這一長期困擾上海的民生問題将得到曆史性解決。同時得到回應、看到成果的,還有來自這座城2500萬人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确幸”——方便地吃一頓早飯、停個車,在老住宅裡裝一部電梯,吹吹黃浦江岸的風……

觀照“微而瑣碎”的價值

2021年底,海外讀書歸來的王晴選擇在上海工作。租房時她特地留心了社區周邊的設施:有沒有地鐵、商場、健身房、便利店,尤其在意的是:有沒有早餐店。

那是上海在早餐這件小事上苦下功夫的第二年。一面是老牌餐飲企業、便利店“老鋪新開”,一面是智能餐櫃、無人餐車紛紛投運,上海早餐民心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的效能在一串數字裡得以充分顯現:截至2021年末,上海共新改建早餐網點2065個、網訂櫃(店)取1220個、複合門店(點)637個。

今年,新增早餐網點、網訂櫃的計劃還在繼續,上海明确,要補填商務樓宇、産業園區、新建大型居住社區、醫教集聚區等重點區域的“缺口”。堵上了這個“缺口”,忙碌之中的早餐,之于任何一個上海市民,将不再是一種“湊合”。

著名城市規劃學者雅各布斯有一個觀點:宜居、機會、認同感和真實性是美好城市的特征,是滿足個人和小社會單元需求的标尺。從這個意義上,早餐也是一種尺度。與早餐相似的許多微觀而瑣碎的訴求,都是足以丈量一座城市宜居性的尺度。

上海人口流失嚴重(如何對待2500萬人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2

2020年9月,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門聽取推進“人民城市”建設“1 N”政策制度體系建設和民心工程建設情況,強調“抓緊推出一批感受度強的民心工程,給廣大人民群衆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快,加裝電梯、幼兒托育、小學生校内課後服務、停車難綜合治理等16項“民心工程”逐一提上日程。

幾個月後,上海市委、市政府更是用一場“民心工程”現場推進會,作為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的重頭工作。“群衆需要什麼、期待什麼、操心什麼,我們就要着重抓什麼,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感受度。”

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許多市民把它看作等不得的急迫事。有的老人因為沒有電梯,十幾年未曾下樓。上海推出補貼政策,并出台技術标準;各區也紛紛推出加梯手續辦理的“一站服務”,想盡一切辦法促成加梯。整個去年一年,上海完成多層住宅加裝電梯1579台,通過業主意願簽約6073台,完成加梯數量是此前10年加梯總數的3倍。

找車位也是特大城市居民常常碰到的頭疼事。去年以來,特别聚焦老舊小區、醫院在特定時段“停車難”問題,上海市交通委展開停車難綜合治理民心工程。全年完成了67個先行項目治理,開工建設了8300多個公共停車泊位,超額完成原計劃的年度指标。

不在利益難題面前卻步

2021年12月28日上午,一場小雪飄落在楊浦區長海369街坊虬江社區的舊改基地裡。不少生活了幾十年的虬江居民冒雪前來簽約。這一天後,楊浦的成片二級以下舊裡将走進曆史。

舊改是多年以來上海民生改善最迫切之處,也是上海民生改善最艱難之事,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會觸達居民的切實利益。

在全市舊改任務最重的黃浦區,從2017年起,年度舊改簽約總量從5280戶到7260戶、再上升到超過1.2萬戶、2萬戶。以寶興裡舊改曆史性地實現舊改推進“零執行”為起點,黃浦區去年更是創造出16個啟動生效項目的二輪征詢首日簽約率超過99%的新奇迹。

民生難題如何解?一條思路在市裡的各個會議上被反複提及:對一些城市管理的複雜問題,要“多算政治賬、算長遠賬、算民心賬、算大賬、算綜合賬”,“不能簡單作‘技術判斷’,而要作‘價值判斷’。”

上海人口流失嚴重(如何對待2500萬人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3

這些年在遠郊區,各級領導幹部和村民百姓就忙着算這樣一筆賬:相對集中居住以後,大家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什麼,又受到了什麼影響?

2021年中,嘉定區安亭鎮星明村北巷組農民住房組團式翻建項目啟動,包括劉家偉在内的200多戶農民進行了住房翻建。住進“新的老家”是滬郊不少農戶的心願——老舊房屋急需翻建,但翻建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一棟房55萬多元的建設費從哪裡來?

當地政府探索了一條“組團式翻建”的農村住房更新新路徑,既讓農戶在不離故土的前提下住進新房,又通過市、區、鎮三級财政解決了一部分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用,還為農民申請建房貸款提供了路徑。

隻要動真感情、下真功夫、滿懷真情、多動腦筋,一些“老大難”問題并非找不到辦法。上海的辦法,就是靠人民的力量,靠創新的力量,靠回歸城市功能的本質。

打造人民城市“上海樣本”

2021年11月23日,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共同在滬舉辦人民城市建設座談會。會上提出,上海要“打造人民城市建設的上海樣本”。

這是怎樣一個樣本?市領導在會上作了進一步闡釋:上海要建設的是一座“屬于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

人是城市的根本,順應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功能的本質。而在上海,城市的發展階段和能級在與人的互動中持續提升,反過來,這裡的人們對于教育、醫療、養老、空間的享有等,也在不斷提出更高要求。

就在近期,記者獲悉全市“新增普惠性托育點”已超額完成布點。位于普陀區的四季藝術幼兒園正是這53個新托育點之一,一樓最靠近校門的小班教室已改建為托班教室,方便托班寶寶入園後就近進教室。園長昌明介紹,托班活動場所根據托班寶寶年齡特點也相應調整,比如在盥洗室改裝了适合幼兒身高的小馬桶,貼心又溫情。

為給社會上“最柔軟人群”最好的照護,上海在全國率先構建托育服務管理長效機制。早在2018年,上海就頒布托育服務的“1 2”文件,2020年又推出全國首個《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上海計劃每年新建四季藝術幼兒園這樣的50個普惠性托育點,并納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持續推進了多年,而今,中心城區已實現“一街鎮一普惠”的覆蓋率。

上海人口流失嚴重(如何對待2500萬人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4

去年國慶前夕,經過精心修繕和建設,蘇州河步道華東政法大學段向市民開放。河岸邊,銀杏樹下,散落着的27棟當年的聖約翰大學近代建築,棟棟都是“有故事的樓”。

2019年,上海專門成立“一江一河”工作領導小組,着力做一件事:把最好的公共資源留給人民。這些年來,從黃浦江45公裡濱江公共岸線貫通,到蘇州河42公裡公共岸線基本貫通,蘇州河長甯段的華政濱河步道開放了,浦東濱江的世博文化公園北區開放了,楊浦濱江有着140年曆史的楊樹浦水廠、徐彙濱江大型儲油罐等工業遺存變身網紅遊覽點和藝術中心,昔日“工業鏽帶”成了“生活秀帶”。

當前,上海老齡化程度正在持續加深。上海未雨綢缪,首批54家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已于2021年正式建成;首批41家示範性社區康複中心也陸續亮相。

今年,上海明确提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應建盡建。“十四五”期間,上海還将基本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康複中心全覆蓋,以此夯實社區康複服務網絡,促進康複功能全面融入社區衛生基本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更多康複服務。

欄目主編:唐烨

來源:作者:杜晨薇 徐瑞哲 顧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