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荷
路過大街,常見路邊有飯店的招聘啟事中,有招聘“打荷工”的。有人納悶,“打荷”是幹什麼的?專門負責“打荷包蛋”、“打包”的嗎?還有人問是“采荷葉”或“采藕”嗎?
其實,“打荷”是個中餐餐飲業的職業術語。具體說,是來自粵菜。中餐分紅白兩案,白案是面食,紅案是菜肴。
打荷是紅案中的工作環節,屬于後廚,為竈頭上的廚師幫廚,協助炒鍋師傅将菜肴迅速、利落、精美地完成。
具體的工作是,安排上菜次序,将下一個要燒的菜做簡單處理,比如将已經在砧闆上切好、配好的原料,腌制調味、上漿挂糊、制作造型,然後交竈頭上的廚師燒菜。
檔次高點的飯店打荷工還要準備點裝飾品,雕花、圍邊之類的,美化裝菜的盤子。
看上去,“打荷”就是大師傅身後的小二:準備配菜(不切菜,另有工種做),有時還要幫大師傅遞毛巾擦汗,準備盤子,收拾竈台等。
實際上,打荷是後廚最重要的工作環節之一,把控着流程時間,出菜的先後,對能否順利成菜十分關鍵!
“打荷”二字怎麼來的?有人說,打荷一詞源自珠三角地區賭場或吸毒場所的雜工或輔助工稱呼,主要是職司伺候、負責賠注和收注的人,後來被粵語地區廚界借用了。持有此說的人還舉例,廚界所說的碼兜也是借用賭場的術語。這個要懂得賭場并會說粵語的來證明。
但按照百度上的解釋,打荷裡的“荷”原指“河”,有“流水”的意思。所謂“打河”,即掌握“流水速度”。這對掌控出菜流程看似解釋合理。可是,“打荷”的“荷”并不讀“河”(hé陽平),而是讀“hě“(上聲),在某些方言中意為承擔、搬動,也引申有“拿”、“攜帶”的含義。比如帶不動,就說“荷不動”。
幾種說法都有道理。畢竟各行各業内部都有很多“黑話”,咱們沒必要都搞清楚。
想想“打荷”還有“打圍”、“鋪案”、“掐邊”等别稱,專業術語應該按正規稱作“熱菜助理”才是。這個職位确實源于粵菜,最初目的是為廚師減輕負擔。
一般一個炒鍋師傅配備一個打荷,大型酒樓的打荷會多一兩個作為機動。按工作能力分為:頭荷、二荷、三荷直至末荷。
打荷工的日常工作職責中,既要負責菜肴烹制前的傳遞,也要從事烹制後的美化工作。提前為每餐烹制好的菜肴備齊适當的器皿。配合爐竈師傅出菜,保證菜肴整潔美觀。還要嚴格遵守食品衛生制度,杜絕變質菜肴。
總之打荷是個承上(qián)啟下(hòu)的工作,不僅負責料理的前部工作,還要負責菜品出鍋後的“型”,對各方面的要求比較高。
打荷工作好比建築的打地基,是學做廚師的基礎。幫廚師打雜,什麼都需要學會和了解,要懂得燒菜的基本知識,對刀功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哪怕是碼盤等配菜工作,也可以給出顧客視覺享受,這對賦予菜肴質的感受意義重大。
所以,打荷的重要性在于成就一盤菜的靈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