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石頭記各人物性格

石頭記各人物性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3:36

《紅樓正史》第9篇

石頭記各人物性格(石頭記背後的故事)1

第五集 白首雙星

卻說賈寶玉辭别鳳姐,出門尋找曹雪芹。然而半月過去了,仍是杳無音信。這日,寶玉終于從他昔日好友敦誠敦敏兄弟口中得知,曹雪芹現以賣字畫、行醫看病為生,四處遊走,居無定所,如今他妻離子散,深仇重怨,萬念俱灰,即便找到了也是斷不肯回去的。此時已入十月,揚州栖靈寺一年一度的水陸法會在即,寶玉需立即反南,不能再延期了。

賈寶玉無法,隻得又回到正白旗村,來與鳳姐辭行。一進門,隻見鳳姐裹着舊日的衾褥,蓬頭垢面睡在蘆席土炕上。賈寶玉一陣心酸,含淚伸手輕輕拉她,悄喚兩聲。鳳姐忽聞有人喚她,強展星眸,一見是寶玉,又驚又喜。左右見隻有寶玉一人回來,心中已明白大半,不禁又悲又痛,鳳姐一把攥住寶玉的手,哽咽了半日,方擠出半句話來:“我隻當不得見你了。”接着便嗽個不住。寶玉哽咽道:“幾日不見,怎病成這個樣子了?”鳳姐道:“不過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橫豎不過三五日的光景。”又道:“你來的正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這半日,叫半個人也叫不着。”寶玉聽說,忙拭淚問:“茶在那裡?”鳳姐道:“那爐台上就是。”寶玉看時,雖有個黑沙吊子,卻不象個茶壺。隻得桌上去拿了一個碗,也甚大甚粗,不象個茶碗,未到手内,先就聞得油膻之氣。寶玉隻得拿了來,先拿些水洗了兩次,複又用水汕過,方提起沙壺斟了半碗。看時,绛紅的,也太不成茶。鳳姐扶枕道:“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寶玉聽說,先自己嘗了一嘗,并無清香,且無茶味,隻一味苦澀,略有茶意而已。嘗畢,方遞與鳳姐。隻見鳳姐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寶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樣好茶,她尚有不如意之處;今日這樣,可知古人說的‘飽饫烹宰,饑餍糟糠’,又道是‘飯飽弄粥’,可見都不錯了。”一面想,一面流淚,于是把雪芹的消息以及自己要南返的事細細說與鳳姐,又問:“你還有什麼說的,告訴我。”鳳姐嗚咽道:“有什麼可說的!癡心傻意,隻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不想平空裡生出這一些事來。隻是一件,死在那起狐狸手裡,我死也不甘心的。攆走她既已擔了惡毒虛名,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說畢又哭。寶玉拉着她的手,隻覺瘦如枯柴,腕上猶戴着四個銀镯,因泣道:“且卸下這個來,等好了再戴上罷。”因與她卸下來,塞在枕下。又說:“可惜這兩個指甲,好容易長了二寸長,這一病好了,又損好些。”鳳姐拭淚,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兩根指甲齊根鉸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貼身穿着的一件舊紅绫襖脫下,并指甲都與寶玉道:“這個你收了,以後就如見我一般。快把你的襖兒脫下來我穿。我将來在棺材内獨自躺着,也就像還在金陵的一樣了。”寶玉聽說,忙寬衣換上,藏了指甲(寓《紅樓夢》殘卷)。寶玉又把鳳姐兄嫂王仁夫婦找來,許些銀錢,央求好生照看鳳姐。一切安排妥當,少不得一别。鳳姐知寶玉難行,遂用被蒙頭,總不理他,寶玉方灑淚而去…哪知寶玉這一去,姐弟倆竟成了永别。1754年臘月初一日早上六點,王熙鳳病死在北京香山正白旗村,享年66歲。這正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甯,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将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又道是: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苦向金陵事更哀。

卻說林紅玉(燈姑娘)被休之後,徹底放飛自我,恣情縱欲,滿宅内延攬英雄,收納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被她考試過了。然而那美韶華去何迅,更哪堪夢裡鏽帳鴛衾。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骘積善因。林紅玉到了晚年人老珠黃之時,仍孑然一身,踽踽涼涼,孤苦無依。這正是: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颦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林紅玉曆史原型,原江甯織造府庫使蕭林的女兒,蘇州人氏,本名蕭芳。生于1716年,1728年随賈寶玉遷居北京。1732年嫁寶玉為妾。1748年劈腿曹雪芹,導緻賈寶玉懸崖撒手,情極出家。1750年嫁曹雪芹。1754年因焚毀《紅樓夢》,被王熙鳳休妻。1763年她賣掉嫁衣,埋葬了曹雪芹,并在曹雪芹書箱上留下了一首《悼亡詩》(“拙筆”就是林紅玉的筆名)。1764年賈寶玉圓寂時她尚在人世,所以《石頭記》中并沒有林紅玉的死亡結局。書中,林紅玉、林姑娘、麝月、嬌杏、文杏、嫣紅、嬌紅、香菱、鴛鴦、司棋、芳官、藕官、良兒、篆兒、墜兒、燈姑娘、王住兒媳婦等等都映射蕭芳。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話說賈寶玉攜《紅樓夢》殘卷南反栖靈寺,白天參佛念經,晚上懷金悼玉,望月興歎。怡親王允祥臨死前的諄諄囑托,曹氏家族的“家亡血史”,花魂默默的林妹妹,含恨而死的王熙鳳…一幕幕揮之不去,拂之又來,千回百轉,綿綿不絕,令寶玉摧心抛肝。這真是:猶步萦纡沼,還登寂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曉露屯。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

賈寶玉已近花甲之年,曾自以為見識高過世人,恃才傲物,躊躇滿志。怎奈垂暮殘年,家亡人散,一事無成。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其行止見識,皆出于自己之上。堂堂須眉,竟不若彼一幹粉黛。實愧則有餘、悔則無益之大也。賈寶玉在《甲戌凡例》中自我忏悔到: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竈繩床,其風晨月夕,階柳庭花,亦未有傷于我之襟懷筆墨者。雖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并使其泯滅也。《紅樓夢》毀了,林紅玉走了,鳳姐死了,曹雪芹廢了,枉自悲痛無濟于事,放下心裡包袱,就沒有憂愁和煩惱。蕭芳是自己攆走了自己,家族興衰趣事向誰訴說?隻有通宵達旦,烹茶著書。賈寶玉痛定思痛,雄心再起,他要重著《石頭記》,将以往所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纨绔之時、饫甘餍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忤逆不孝之罪、一事無成之恨,再述一書,以告普天下人。賈寶玉靈光一現,茅塞頓開:何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他胸有成竹,回到書房,疾筆寫下了第一回回目“風塵懷閨秀”。1754年甲戌十一月,栖靈寺的賈寶玉、“恨幾多”的脂硯齋,品着梅花雪,烹着楓露茶,帶着對曹雪芹滿腔的憎恨,開始删改《紅樓夢》,再評《石頭記》。這正是:

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鐘鳴栊翠寺,雞唱稻香村。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芳情隻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石頭記各人物性格(石頭記背後的故事)2

然而說來簡單,實施起來又談何容易。《石頭記》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以隐喻的筆法形象描繪了賈寶玉在栖靈寺,披閱十載,增删五次,嘔心瀝血修補《石頭記》的艱難曆程:晴雯(賈寶玉)先将裡子拆開,用茶杯口大的一個竹弓釘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邊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後用針紉了兩條,分出經緯,亦如界線之法,先界出地子後,依本衣之紋來回織補。補兩針,又看看,織補兩針,又端詳端詳。無奈頭暈眼黑,氣喘神虛,補不上三五針,伏在枕上歇一會。剛剛補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絨毛來...

“蝦須镯”之“須”,“累絲金鳳”之“絲”,“雀金裘”之“孔雀金線”,均隐喻《石頭記》中成千上萬條“射覆”脈絡。鱗次栉比,密密匝匝。可真是:镂檀锲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石門閉目凝思,感慨萬端,仿佛看到了二百年前,那個古佛青燈,缁衣敝履,皓首駝腰,通宵達旦著書《石頭記》的和尚賈寶玉。感念今昔,殆無以為懷。這正是:

無人為我點燭燈,無人為我煮茶茗。

無人陪我踏黃昏,無人伴我共潮生。

無人同我瞻星辰,無人共我赴前程。

無人知我言中意,無人懂我樓中夢。

無人與我把酒醉,無人拭我眼中淚。

無人謂我心何悲,無人解我身憔悴。

無人度我柳夢梅,無人與我蘆雪對,

曹公詩懷向誰言,石門正史俞鐘會。

1755年三月的一天,一個小沙彌忽然送進來一個包裹,并一封書信,說是怡親王府寄來的。寶玉便知是史湘雲。賈寶玉展開書信從頭細讀,沒等看完,已是臉色大變。他扔下書信,匆忙打開了那個包裹,包裹裡是個函匣,打開函匣,裡面竟然整整齊齊碼放着那部已經被焚毀了的《紅樓夢》。賈寶玉挨冊翻看,隻見一字不少,一頁不缺。賈寶玉宛如置身夢中,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笑着笑着,又嚎啕大哭起來,幾近癫狂。

原來曹雪芹的《紅樓夢》并非孤本。當年林紅玉是委托史湘雲典當了《紅樓夢》手稿(邢岫煙當衣)。史湘雲知道書的金貴,于是找王府抄手連日連夜過錄了一個抄本(“小金麒麟”、“碧玉珮”)。鳳姐死後,史湘雲才得知林紅玉盜書毀書的事情經過,她同情曹雪芹,鄙視哥哥賈寶玉因一部書害的鳳姐家破人亡。同時她也能體諒寶玉内心所承受的巨大悲恸,于是将自己拷貝的這部《紅樓夢》完整贈送給了賈寶玉。這突如其來的驚喜,令賈寶玉激動不已。他立即提筆給史湘雲寫了一封回書,闡述了自己要重新修注《石頭記》的偉大構想,以及“反寫”《石頭記》的著書思路,并附上了自己剛創作完成的一首《桃花行》。又寫道:“咱們的詩社散了一年,也沒有人作興。如今正是初春時節,萬物更新,正該鼓舞另立起來才好。”史湘雲得信大喜,複回信抱怨寶玉何不早說,并寫道:“一起詩社時是秋天,就不應發達。如今卻好萬物逢春,皆主生盛。況這首《桃花詩》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吧。”從此,兩個白首老人,一個在揚州的栖靈寺,一個在北京的怡親王府,或向月對詩,或鴻雁傳書。人居兩地,情發一處,共同開啟了《石頭記》的新紀元。“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鐘鳴栊翠寺,雞唱稻香村。賈寶玉每到晚間做完佛事,夜深人靜,便在佛燈月下修書撰字,每日二千三千字不拘。晚風蕭瑟,塔鈴聲聲,賈寶玉完全沉浸在往事之中,臆想着表妹林黛玉的“花魂”如林雲銘筆下的林四娘,從稻香村飄然而至,寶、黛演繹着《牡丹亭》别樣的“人鬼不了情”。這日寶玉正算,再得五十篇,也就成型了。誰知湘雲又寄來一卷東西,寶玉拆開看時,卻是一色老油竹紙上臨的鐘王蠅頭小楷,字迹文法且與自己十分相似。喜的寶玉直向北作揖,又親自回信道謝。原來史湘雲寄來的便是她親自撰寫的《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讓賈寶玉将文字融進書裡,因為這是丈夫怡親王的遺命。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以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由1705年九月賈府建造大觀園、林黛玉進賈府寫起,至1711年五月林黛玉“病故”,1727年賈寶玉獲罪抄沒(“獄神廟”慰寶玉),1745年賈寶玉送“玉”給曹雪芹,曹雪芹批閱增删,題書名為《金陵十二钗》結束。終章又加寫了“賈寶玉懸崖撒手”“曹雪芹仗義探庵”“神瑛绛珠證前緣”“金陵十二钗情榜”等内容,為書增添了神話色彩。至此全劇終。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二十首絕句,基本還原了《紅樓夢》的原貌。然而賈寶玉反著《石頭記》,将時間順序完全打亂、颠倒,把曹雪芹《紅樓夢》的終章挪到了書的第一回,增加了“太虛幻境”,把“情榜”挪到了第五回,至第75回戛然而止,造成一個“書未完”的假象。賈寶玉稱之為“不寫之寫”“避難法”。曹雪芹(賈雨村、賈芸、賈芹等)和蕭芳(林紅玉、嬌杏、燈姑娘等)在《紅樓夢》中原是正面形象,也被賈寶玉删改為反派角色。

1756年五月初七日,賈寶玉的手稿-“靖藏本”《石頭記》終于誕生了,這就是傳說中的“丙子本”《石頭記》。此後賈寶玉一面潤筆修改,在書中“剔出絨毛”,故意設置“矛盾錯漏”,一面又以筆名脂硯齋,逐回搜剔刮剖,明白注釋,以曲折之筆,逗漏真相。這正是:

自執金矛又執戈,自相戕戮自張羅。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是幻是真空曆遍,閑風閑月枉吟哦。情機轉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石頭記各人物性格(石頭記背後的故事)3

1757年丁醜仲春,老友秦鐘忽然到訪栖靈寺。原來秦鐘始終未能深入品讀《紅樓夢》,深為憾恨。不久前由堂妹史湘雲得知《紅樓夢》現在寶玉手中,特來求書。秦鐘見書案上正擺放着一部沒有書名的“《紅樓夢》”但僅有75回。差異道:“我記得全部共110回,其它書稿呢?”寶玉道:“被借閱者迷失了。”秦鐘頓足捶胸,無不惋惜。(按:根據對畸批的分析,畸笏叟似乎知道些什麼,又似乎并不完全了解内情。《紅樓夢》“遺失”真相及 “遺文”内容,畸笏叟要麼真不知道,要麼裝不知道。)

此後秦鐘便在栖靈寺小住了下來,終日廢寝忘食,品讀這部剛剛誕生的《石頭記》,因為這裡頭有他的故事。賈寶玉也收獲了他的第一位讀者。秦鐘不看則可,這一讀徹底震驚了這位花甲老者,此書文脈蘊藉,妙語連珠,奇思妙想,巧奪天工,令秦鐘眼花缭亂,目不暇接。他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淚流滿面,時而掩卷沉思,陷入久遠的回憶之中,真是酣暢淋漓,如癡如醉,不禁連連感歎“作者是如何想來?”

秦鐘讀到第十三回時,不禁失聲大哭,文字勾起來了他的童年記憶和悲歡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複。這日,秦鐘突然找到賈寶玉,開門見山道:“秦可卿如何死,雪芹斷寫不出這些事來,尚有我幼年私密糗事,竟如數家珍,定是你的手筆,真是‘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又壓低聲音厲色道:“這可是滅族的大罪,斷斷留它不得,倚我當立刻燒掉。”寶玉慌了神,搶上來就要奪書。秦鐘便跑,被寶玉一把揪住,按在床上,掰手要奪,口内笑道:“你趁早給我,不然把你膀子橛折了。”【脂硯齋:無情太甚!】秦鐘笑道:“你就是沒良心的。我好意瞞着來問,你倒賭狠!你隻賭狠,我立刻去報官,看你怎麼着。”寶玉聽說,忙陪笑央求道:“好人,賞我罷,我再不賭狠了。”

一語未了,忽聽一陣敲門。寶玉忙松了手,秦鐘剛起身,他的書童已走了進來,施禮問秦鐘道:“方才揚州衙門裡的王老爺遣人來問,大爺明日可否有暇去他府上一叙。”秦鐘忙答應道:“就回明日午間我必親臨到訪。”書童答應一聲出去了。秦鐘指着鼻子,晃着頭笑道:“讓我隐瞞也容易,隻是不知你怎麼謝我呢?”喜的個寶玉身癢難撓,跑上來“親人、好人”亂叫亂謝。秦鐘仍拿了書笑道:“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好就好,不好就抖露出這事來。”寶玉笑道:“你隻好生收着罷,千萬别叫外人知道。”口裡說着,瞅他不防,便搶了過來,【脂硯齋:畢肖。秦鐘不分玉石,但負我鲸卿。奈何,奈何!】笑道:“你拿着終是禍患,不如我燒了它完事了。”【脂硯齋:妙!設使秦鐘再不緻洩露,故仍用寶玉搶回,後文遺失,過脈也。】一面說着,一面揣在懷内。秦鐘咬牙道:“沒良心的東西,過了河就拆橋,明兒我就去王老爺府上,還想我替你撒謊?”寶玉見他動情,連連作揖道:“鲸卿放心,我即刻修書告知雪芹,命他删去此節如何?”秦鐘嘴一撇,笑道:“回頭給你們算總賬。”說着出去了。看着秦鐘得背影,寶玉隻得搖頭苦笑。

秦鐘讀到第75回,書戛然而止,意猶未盡。不時來找寶玉,詢問後文内容。寶玉隻得敷衍搪塞。“不寫之寫”是《石頭記》的大變體、大章法。膚淺之人謂之“殘”,巨眼者謂之“隐”。歎秦鐘雖身為書中人,竟也不能窺其全豹!

經秦鐘這一鬧,讓寶玉進退兩難。“天香樓”一節是怡親王的遺命,也是著書之旨,怎能說删就删去呢?況且這又是史湘雲的親筆。這可給大文豪賈寶玉出了一個難題,他陷入冥思苦想之中,真是搜腸刮肚,煞費苦心。但負癡秦鐘,不負怡親王,世上無難事,就怕有心人。賈寶玉終于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于是《石頭記》第十三回少去四五頁,但新增了“鳳姐攢金慶壽”和“鮑二媳婦淫喪”兩個整回文字,即第四十三和四十四回。還有“齡官畫薔”“情悟梨香院”“賈二舍偷娶尤二姐”等文。至此《石頭記》增至80回。

1759年,二代怡親王弘曉和史湘雲親自抄錄賈寶玉手稿,十月冬,第一個定本《石頭記》終于誕生,這就是“己卯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賈寶玉四閱抄本,并留下大量“己卯”脂批。1760年秋“庚辰本”定本。這時栖靈寺裡桂花盛開,十裡飄香,梵鈴盈耳,倍添韻緻。看着這部來之不易的《石頭記》,賈寶玉高興的手舞足蹈,他飲着惠泉酒,跳起薩滿舞,難掩内心的喜悅。這正是: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觞。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石頭記》字字皆律,句句詩歌,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遣詞立意,掞藻飛聲,無一落前人窠臼。文脈蘊藉,清新隽永,文牽歧路,劍走偏鋒,總在人意料之外。移花接木,注彼寫此。伏脈射覆,細如牛毛。似幻則真,似揭則隐,似谲而正,似良而淫。貌似無稽無理,想去竟是有理有情,有聲有色。思作者其人之心,其人之形,其人之神,其人之文,古往今來再無二者!但解曹公意,文期後世知。石門公子朝乾夕惕,如癡如醉,惟願拙筆不辱曹公之天籁文章。

未完待續,請看下集。

石頭記各人物性格(石頭記背後的故事)4

出則既明,你道以上故事證據從何而來?且看《紅樓正史》之解讀《石頭記》。石門将搜剔刮剖,明白注釋,閱者定可煙消冰釋,了然不惑。

關于《紅樓正史》:

《紅樓正史》是一部讀書筆記,全書100萬字,作者石門公子。該書專注于剖析《石頭記》文字背後的隐藏暗寓,探佚人物曆史原型,揭示作者的秘密,還原曆史真相,補遺小說故事的大結局…用數以萬計的邏輯證據解密紅學懸疑。作者石門不放過書中任何一段文字和脂批,搜剔刮剖、明白注釋,通過索隐、考證和探佚,通書解密《石頭記》。

《石頭記》開生面,立新場,有它獨特的設隐筆法。《紅樓正史》發現了書中的秘密,找到了打開紅學大門的鑰匙,确立了“方法論”。《紅樓正史》是一部嚴謹的學術性論文。它的每一條結論都有無數的證據和史料作支撐,絕非“漫拟”。書中所有的證據與證據之間,結論與結論之間都是相互依存,互為證據,形成證據鍊條和證據網絡。網網相通,絡絡相證,最終形成《石頭記》解密脈絡。

《石頭記》曆經三百年,壸奧深邃,神秘莫測,其被破解的這一刻,必将驚天地,泣鬼神,石破天驚倒乾坤。《紅樓正史》開腦洞,破瓶頸,語不驚人死不休。反照風月鑒,虛實紅樓夢,紅學百年之謎必将有一個萬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也隻有這樣,方不辜負千古《石頭記》的藝術成就,不埋沒作者史無前例的文化造詣。

申明:作者文字和觀點,未經授權,不得盈利使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