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兵變,貴妃的一隻錦襪再掀波瀾。
公元755年12月,唐朝爆發安史之亂。次年7月,叛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搗京師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行至馬嵬驿,随從将士發動兵變,殺死宰相楊國忠,強迫楊貴妃自盡。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馬嵬坡兵變”。一代絕世美女,在這裡香消玉殒。一段曠世奇戀,在這裡琴瑟弦斷。
從此,漆水東泮,馬嵬坡前,留下了一座讓文人墨客争論不休的墳墓。
然而,誰又曾想,貴妃遺落的一隻錦襪,竟也再掀波瀾。
《玄宗遺錄》記載:“高力士于妃子臨刑,遺一襪取而懷之。”
楊貴妃臨刑前,腳上脫落一隻錦襪。一旁的高力士撿起來,揣進懷裡,精心收藏着。
後來有一天,唐明皇李隆基對楊貴妃思念成夢,夢中貴妃告訴他,自己有一隻襪子被高力士收藏着。
于是,李隆基向高力士要回了這隻襪子,并寫下了《妃子所遺羅襪銘》:
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鈎。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露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
這是睹物思人。
關于楊貴妃遺落的襪子,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流傳最廣的,當屬清代洪昇《長生殿》第三十六出《看襪》。
【商調過曲·吳小四】[老旦扮酒家妪上]驿坡頭,門巷幽,拾得娘娘錦襪收。開着店兒重賣酒,往來客人盡見投。聊度日,不用愁。
馬嵬坡下的小酒館老闆娘,撿到了一隻錦襪。
這隻錦襪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楊貴妃。
這隻錦襪很快産生了名人效應——遠近人家聞得有錦襪的,都來飲酒,兼求看襪。一時之間,小酒館生意興隆。
這位老闆娘很有遠見,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下半世的過活都在這襪兒上”。她對楊貴妃的襪子明碼标價,開啟付費看襪業務。
所謂看襪,看客們賞鑒的不隻是襪子,更是楊貴妃的傳奇一生,是李唐盛世的悲歡離合。
而傳說中的這隻襪子,更是被後人反複不斷入詩成文。
宋代曾原一寫過《賦楊妃韈》、元代楊維桢寫過《楊妃襪》,說法雖然不盡相同,但楊貴妃死後留下一隻襪子,似乎還是可信的。
當然,也有可能,高力士撿去一隻,小酒館的老闆娘撿了另一隻。
詩人這個群體,自古就有“絲襪情結”。
最早将絲襪描繪得極具詩情畫意、令人怦然心動的,首推三國時的建安才子曹植。
他在《洛神賦》中,他這樣寫豔姿絕倫、飄渺迷離的洛神(一說為初戀甄洛):
“體若非凫,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這描寫的就是當時女性穿羅襪的樣子。
魏晉時期,講究的女襪都用绫羅縫制,所以被稱為“羅襪”。
曹植之後,“絲襪情結”便在詩人群體裡紮了根。
“詩仙”李白寫過絲襪——
“香塵動羅襪,綠水不沾衣”(《感興六首》);“盈盈漢水若可越,可惜淩波步羅襪”(《寄遠十一首》);
李商隐寫過——
“家近紅蕖曲水濱,全家羅襪起秋塵”(《寄成都高苗二從事》);
孟浩然寫過——
“仙凫能作伴,羅襪共淩波”(《同張明府碧溪贈答》);
王維寫過——
“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涼州郊外遊望》);
駱賓王寫過——
“淩波起羅襪,含風染素衣”(《詠塵》);
岑參寫過——
“波上思羅襪,魚邊憶素書”(《夜過盤石隔河望永樂寄閨中效齊梁體》);
貴妃遺落的一隻絲襪,可以繁榮一家酒館,亦可以養活一群詩人。
朝代更叠,曆史順流而下:錦襪依舊,紫玉銷沉, 往來看客,端詳的是遠去的李唐盛世。
文中部分曆史情節來自《繪本中華故事·上下五千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