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店亂象?來源:國際商報屢遭拷問,母嬰消費亂象何時休?,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母嬰店亂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國際商報
屢遭拷問,母嬰消費亂象何時休?
本報記者 劉旭穎
随着新生代家長群體的更叠和育兒觀念的改變,家庭在母嬰方面的消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通過電商平台購買母嬰産品,一些消費人群尤其偏愛母嬰垂直電商平台。不過,母嬰電商行業尚存不少問題。
消費環境待改善
在電商平台上,不少消費者喜歡在促銷活動期間囤貨。但伴随着花樣繁多的促銷手段而來的還有各類新型價格欺詐現象。
山西省吳女士就對此有口難言。她在5月份參加了貝因美媽媽購官方微信公衆号上的愛加奶粉體驗官活動,但期間購買的商品不僅長時間未發貨,還在未告知的情況下訂單被私自取消了。吳女士聯系客服要求處理,客服卻以“同小區已有寶媽購買過此商品”為由拒絕處理。然而活動規則上并沒有注明“一個小區不得有2人以上參加活動”,這更像是為了套取用戶個人信息的虛假活動。
除了虛假活動,質量安全問題也是消費者在母嬰電商平台上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貴州省向先生在投訴平台電訴寶上反映,其5月從寶貝格子網購了6罐藍河姆阿普3段奶粉,收到貨後卻通過對比發現該商品明顯為假冒僞劣商品。不僅所有奶粉溯源碼标貼被人為刮花,而且還缺少正版奶粉标貼的blue river商标,無法查到物流追溯碼信息等。
無獨有偶,陝西省張女士遭遇的問題更嚴重。她反映稱其在微信小程序德國W家購買的兩箱三段喜寶奶粉存在質量問題,奶粉中有很多黑褐色、黑綠色的顆粒,吃起來有苦澀發黴的味道。
此外,一些平台還存在“霸王條款”,不平等的消費條款被強加于消費者身上。四川省張女士就投訴反映稱,孩子王平台上的運費險不僅需自費買,而且運費險補償隻退到App内的錢包賬戶,既不能提現轉賬,App内很多東西還無法使用,而且使用時還得湊滿88元才包郵。更過分的是,平台私自定義餘額有效期,過期不會告知也不退還。
網經社電子商務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從投訴數據可以看到,商品質量、物流、虛假促銷、退款、發貨、售後服務、貨不對闆等問題是目前母嬰平台上被投訴最多的問題,不僅涉及孩子王、媽媽購等垂直類電商平台,天貓、淘寶等綜合類平台也未能避免。
“目前市場上母嬰産品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而安全性是母嬰産品最核心的需求,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産品時還是應盡量選擇售後有保障的大牌連鎖産品。”莫岱青提醒道。
電訴寶網絡消費維權專家也指出,網絡購物時,尤其是在購買關于安全健康的産品時,消費者務必對所有信息進行核實,針對花樣繁多、層出不窮的網購陷阱,必須細心甄别。一方面,消費者要多方面了解要選購的商品或服務信息及品質,選擇好商家,查看商家經營資質,看是否在其首頁顯著位置公示營業執照等信息,盡量挑選信譽度高、管理規範、交易規則完善、誠信度高的店鋪進行購物。另一方面,不要受“價格低廉”“秒殺”“數量有限”等營銷手段的影響,理性選擇所需消費品。
此外,消費者還要注意辨别商家交易量及好評等信息。有些商家的好評實際上是商家通過發紅包、返現等方式誘導消費者作出的不準确評論,消費者在查看時要做好甄别,正确判斷。同時增強證據意識,如發生糾紛及時保存支付記錄、聊天記錄、快遞單号、對方真實名稱及聯系方式等證據,以便更好地維權。
莫岱青認為,有關部門也需加強對母嬰類産品質量抽檢,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僞劣産品的無良廠商,從源頭上遏制質量低下的母嬰産品流入市場,淨化市場環境,讓廣大家長放心購買。
市場前景仍可期
可以看到,最近幾年,母嬰電商行業不太好過。就在近期,蜜芽宣布将停止App服務。而在此之前,荷花親子關閉、紅孩子賣身、母嬰之家跑路、貝貝網下架……不少曾受資本追捧的母嬰電商平台黯然退場。
莫岱青坦言,近年來,行業正加速洗牌。阿裡、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頭部平台發力母嬰市場,在流量見頂和綜合電商激烈拼殺下,蜜芽、美囤媽媽、貝貝網等母嬰垂直電商的優勢被虛弱,用戶被進一步瓜分。
但與此同時,母嬰市場的廣闊前景仍十分誘人。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母嬰市場規模已達34591億元,預計2025年規模将達46797億元。比達咨詢日前發布的《2022上半年度中國互聯網母嬰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政策紅利将推動互聯網母嬰市場發展,随着消費持續升級,母嬰産品與服務朝着高端化、品質化和個性化方向邁進,我國母嬰市場規模仍保持平穩增長。2021年,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增長9.3%,達5692元,預計2022年該數字可達到6250元。
莫岱青認為,90後、95後已經成為新一代母嬰消費主力軍,他們的消費觀念、育兒理念、觸媒習慣均有别于傳統一代,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更看重母嬰消費的安全和質量,也更樂于嘗鮮和分享。随着全面放開“三胎”和教育培訓行業“雙減”政策落地,行業還将迎來更激烈的較量,母嬰市場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更為聚焦。
随着電商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網絡購物行為習慣的養成,網絡已經逐漸成為售假的主要渠道。莫岱青認為,網絡交易平台需承擔起責任,應核驗并定期審查商品以及服務提供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其平台上的商品或服務質量進行抽查檢驗。對于已經查證屬實的利用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平台應及時采取斷開鍊接、強制下架、公開曝光等措施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