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世界中,龍常常與邪惡劃上等号,被描繪為“古蛇”、“魔鬼”、“撒旦”。但在中國龍的寓意卻截然不同,它普遍寓意着迹象,是圖騰守護的代表。也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中華大地上,随處可以看見“龍”。從劃龍舟、舞龍燈,到龍的繪畫、雕刻、旗幟等等,龍深深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其作為圖騰守護形成的時間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伏羲時代,《補三皇本紀》說伏羲蛇身人首。最後又說:有龍瑞,以龍紀官,号曰龍師。這種記載暗示了伏羲氏在龍圖騰形成過程中起到的主導作用,蛇在生肖中也叫小龍,如果有了靈性那便成了龍。後來有傳說炎帝與黃帝、堯都是感龍而生,始祖是龍繁衍的後代,中華民族便是龍的傳人了。
而龍在形象上的來源又多種說法,有認為來源鳄魚的,有認為來源蛇的。現代多數專家認為,應當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也就是包含了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當年已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融合其他氏族的圖騰,從而有了龍圖騰。
當然,這種說法是通過考證得出,究竟如何來的沒人知道。不光龍的形象來源奇怪,龍的兒子形象來源也很奇怪,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龍的九子為哪九子是有些争議的,也有認為這裡并非指龍生了九子,而是泛指一個虛數。至于是否泛指虛數,這兒暫且不提,隻論龍九子的争議說法。
一種認為龍九子為囚牛、睚眦、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螭吻,另一種認為是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圖。還有李東陽版本的囚牛、睚眦、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屃、蚩吻,總而言之,龍九子的說法非常多。然而不管哪個版本,都有一個共同點,龍的這九個兒子沒有一條是真龍。
形象區别非常大,就拿最有代表性的版本,也就是《中國吉祥圖說》的版本。龍九子為:囚牛、睚眦、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屃、螭吻。囚牛龍頭蛇身,睚眦豺身龍首,嘲風形似獸。蒲牢形似盤曲的龍,狻猊形似獅子,霸下形似龜。狴犴形似虎,負屃似龍形,螭吻是魚和龍結合體。
從這兒來看,龍的九子都是在龍的基礎上,與一些其他生物相融合。其實主要原因便是龍的九子都并非同一個母親,它們有着各自的母親,在古人的觀念中可以跨物種戀愛。隻不過這跨物種戀愛會造成缺陷,也就是說龍的孩子有一半基因會來自母親,偏偏龍的妻子都非龍。于是乎,龍與每個妻子生出來的孩子形象不一,皆是半龍。
值得一提的是,起初龍生九子一說在明代并沒有記載,是明孝宗年間受李東陽、楊慎的影響才開始流傳。當時明孝宗搞不清龍九子的名字,就去問内閣大學士李東陽,李東陽倉促間答不上來。偏皇帝的詢問不能拖太久,李東陽無奈,便湊合回了皇帝。楊慎聽說老師李東陽談過這件事,很是欽佩,根據自己的印象記下了九子的名目。
結果李東陽與楊慎的版本不同,而這兩個人又都在當時的知識界影響很大,提到龍生九子時便多會引用兩人的說法。後世再一添枝加葉,越傳越奇,說什麼:龍性淫,無所不交,故種獨多耳。這便有了如今龍生九子為哪九子的争議局面,由此可知,龍生九子原無其說。隻是大臣為了應付皇帝拼湊出來的,因出自名人之手經名人傳播,這才弄假成真成為一說。
參考資料:《明史》、《五雜俎》、《萬曆野獲編》、《懷麓堂集》、《中國吉祥圖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