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事者,不外乎有這樣四種狀态,即有心無力、有力無心、無心無力和有心有力。有心無力和無心無力者幹不成事,而有力無心者幹不好事,我們需要的是那些有心有力者。
用心不用心幹事,産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态和結果。用心幹事的人,能夠做得到心中有數、腦中有事、眼裡有活、腳下有路,心思和精力都撲在工作上,都在思考和琢磨問題,有的甚至到廢寝忘食、茶飯不思的程度。這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狀态。
然而,有一種人也在“用心”,但他用的是心眼、用的是心計,專琢磨人而不琢磨事,考慮的是個人名利得失而不是工作好壞、事業成敗,有的甚至整天在那兒苦心經營、機關算盡,耍手段、搞詭計等。是用心思還是用心眼,格局、境界和胸襟高低立判,前者大公無私、公而忘私,讓人敬佩;後者私心雜念重,名利當前一馬當先,讓人鄙視。用心思幹事幹好事,用心眼幹事幹壞事。
要死講理,不要講死理世上的道理、真理都是用來講的,不是用來當擺設的。要敢講、會講、善講道理,道理越講越明、越講越透。
然而,現實中不少人往往不敢、不願、不會和不習慣講道理,經常是一個“怕”字當頭。說到底還是所掌握的道理立不住、不過硬,理屈才會詞窮。事實表明,隻要道理是經過實踐檢驗正确的,就要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亮出來,不暧昧、不躲閃、不退縮。
要學會用大道理管小道理,用正道理管歪道理。道理越辯越明,有時就得學會辯論,敢于“死磕”,在辯論中以理服人。但是,經過實踐檢驗是錯誤的或行不通的所謂“道理”,切不可抱殘守缺、故步自封。對于那些過時的落後的道理、對于那些封閉半封閉的隻是用以自娛自樂的道理、對于表面上看有理但經不起推敲的道理,都得善于揚棄,做到執着而不固執,死講理而不講死理。死講理,英勇無畏;講死理,愚昧可畏。
要善讀書,不要死讀書
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是一個人成就自我、邁向成功的重要階梯。讀書須講究方法,要讀得巧、讀得實、讀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書呆子。
現實中,有的人熱衷“讀壞書”, 沉溺于歪理邪說、旁門左道;有的人習慣“讀死書”,以至于脫離實際,毫無生氣;還有的人沉浸于“死讀書”,總是機械式、教條式地讀書。讀壞書、讀死書、死讀書還不如不讀書,因為受害更深,難以自拔。
讀書是一門藝術,一定要善讀、讀活,不善讀而是死讀,則有可能把人讀愚、讀傻、讀癡、讀死。多讀書、善讀書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死讀書、讀死書是一種東倒西歪的精神狀态。
要學會經營,不要隻會鑽營經營考驗你的洞察力,是不是一個“識時務者”,能不能看“桅杆”,會不會洞若觀火、窺斑見豹、落葉知秋;經營挑戰你的塑造力,營造有利于發展壯大的态勢、有利于蒸蒸日上的局勢。經營有道,亦有術,用心用力用情去一點一滴地累積,正所謂苦心經營。
鑽營則不同了,它是投機者的特殊嗜好,削尖腦袋、無孔不入。大凡鑽營者,都是為了個人名利,耍盡小聰明、使盡小伎倆、用盡厚黑學,極盡巴結、依附、貼靠之能事,達沽名釣譽之目的。經營走的是正道大道,鑽營行的是歪門邪道。
要去粘事,不要去粘人粘事就是把整個心思和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投入到事業中。現實中,有的人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甚至當生命來對待,而有的人隻是把工作當成一種職業,甚至當成一種副業,不同的态度影響乃至決定了事業的成敗,也折射出不一樣的格局、境界和胸懷。
粘事的人就是把工作當事業、當生命來對待,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成了行業領域裡的“政策通”“一口清”,成為單位裡搶手的“香饽饽”。粘人的人,以貼靠和攀附上級領導為生存哲學,極盡阿谀奉承之能事,達到其目的。要粘事,不粘人,無風險、無公害,利事業、利成長。
要懂得選擇放棄,不要放棄選擇
哲人說,學會放棄,人生就是活明白了。人生一大失敗,就是該放棄時不舍得放棄,總是那麼糾結,左顧右盼、患得患失。有時暫時的放棄,或許是最好的也是最大的獲得。選擇必要的适時的放棄,需要着眼未來、着眼全局的戰略思維,更需要審時度勢,需要當機立斷的果敢、膽識和勇氣。
放棄選擇的人,總是那些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的人,是那些鼠目寸光、隻盯着眼前利益的人,是那些害怕嘗試、畏懼創新創造的人。人可以有過錯,但不可以錯過。選擇的“窗口期”往往轉瞬即逝、不可再來,甯可因為無悔的選擇而一時犯點錯,也不可因為不去作出選擇而追悔莫及、遺憾終生。
要反對盲目,不要盲目反對盲目是會害人誤事的,輕者讓人自以為是、剛愎自用,重者讓人一頭栽到錯誤的泥潭裡而不能自拔。對于盲目,是必須堅決反對、堅決摒棄的。盲目的天敵是科學,所以反對盲目的最好方法就是講究科學。為了讓我們的工作更加科學一點,就得多加強學習、注重調研,掌握大量的實際情況;就得多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拜群衆為師,走好群衆路線;就得多依靠法治,運用法治思維,養成依法辦事的好習慣;等等。
我們既要反對各種各樣的盲目主義,還要防止被盲目主義所裹挾,用盲目的方法去面對那些我們需要反對的東西。就像盲人摸象,如果用這種方法去處理事情,很可能把正确的東西搞錯了,甚至反對掉了。
要大智若愚,不要大愚若智有一種大智慧叫大智若愚,有一種小聰明叫大愚若智。前者胸有千壑,才智很高卻不動聲色、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這是一種修養、涵養;後者沒有多少真才實學,沒有多少貨色,卻一副十分聰明的樣子,隻會瞎賣弄。
做大智若愚的人,懂得深藏不露,學會抱樸守拙,已是心頭洞明卻沉靜似水。老子曰:“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人至察則無徒,人不能太過精明,平時糊塗一點,給人留有餘地。大智若愚和大愚若智都是一個藏字,前者藏出了境界,後者的藏卻是“半瓶水晃蕩”。
要做而論道,不要坐而論道
什麼樣的人最有資格去論道?怎樣去論道?從理論來到理論去,從概念到概念,終歸有很多難以避免的短闆。實踐需要理論聯系實際的“論道”,更需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讓有實踐經驗的人來講理論、來交流思想,更接地氣、更務實、更管用。一切不解決矛盾和問題的“論道”,都是空洞、蒼白無力的。
做而論道是一種好形式,它用事例、體會來講道理,用人們更易接受的語言,讓人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做而論道多一點,坐而論道少一點,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撲下身子虛心地向實踐求真知、在基層取真經、到群衆中聽真話,所有的“道”會豁然開朗。
要抓一把,不要一把抓任何事情,抓與不抓不一樣、抓多與抓少不一樣、抓緊與抓松不一樣。抓一把和一把抓,主要厘清的是“怎麼抓”的問題。
抓一把就是要抓住和突出重點,以抓鐵有痕的精神紮紮實實地去落實。抓一把是責任和使命,又是作風和方法。但是,抓一把絕不是事無巨細搞大包大攬,不是芝麻西瓜一起撿,把抓一把變成了一把抓。
一把抓既突出不了重點,又很有可能“種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還會影響和挫傷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可取不可用。抓一把是量力而行,一把抓是自不量力。
“要”的方面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不要”的方面堅決克服、敢于摒棄,則做人有新形象、做事有新景象、做官有新氣象。
稿件來源 | 《秘書工作》2022年第8期
本文作者 | 徐文秀
微信編輯 | 少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