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車之鑒,在學習中成長。
患兒李某,48天,因嘔吐、腹脹2天,于6月15日門診拟“腸梗阻”收入院,體重5.6kg,入院時體格檢查:T 36.5℃,P 136次/分,R 36次/分,BP 76/52mmHg,SpO294%。
診療計劃:
1.禁食水;
2.補液維持生理需要量;
3.積極完善相關檢查;
4.中藥包腹部熱敷;
5.開塞露加鹽水灌腸刺激腸蠕動;
6.必要時輸注靜脈高營養液。
發生外滲為輸注靜脈高營養液第二天,液體外滲後即停止輸注。
輸注靜脈高營養液(脂肪乳53ml、小兒複方氨基酸175ml、濃氯化鈉10ml、10%氯化鉀5ml、50%GS 60ml、10%GS 223ml)22ml/h泵入,于20:00查看患兒時液體輸注順利,無外滲,21:00查看患兒時液體外滲,肢體腫脹(圖1)。
圖1
立即進行處理:
第一天:立即回抽,給予①地塞米松 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654-2 生理鹽水②酚妥拉明注射液 生理鹽水,交替濕敷10小時。(圖2)
圖2
第二天:繼續給予上述兩種藥液交替濕敷。夜間給予水膠體敷料10小時。(圖3)
圖3
第三天:碘伏消毒,鹽水沖洗幹淨後,七葉皂甙鈉凝膠 地塞米松塗抹,擡高患肢。10小時候後給予藻酸鹽 水膠體敷料。
第四天:繼續給予七葉皂甙鈉 地塞米松外敷,繼續擡高患肢。患兒情況如圖4。
圖4
第五天:清創,碘伏消毒,鹽水沖洗後使用水膠體敷料。
第六天:碘伏消毒,鹽水沖洗後使用水膠體敷料。
專題熱點讨論意見反饋
鄧護士
肪乳外滲正确的處理方式:脂肪乳是臨床常用靜脈營養補充藥,10%或20%的脂肪乳為高滲溶液,性狀較黏稠,靜脈滴注有一定阻力需要緩慢滴注,輸注時間較長,一旦滲出到皮下組織很難吸收,脂肪小滴在輸注部位可造成局部毛細血管或組織阻塞,毛細血管中可見脂肪栓子;脂肪乳糜在脂肪酶作用下可水解成甘油和遊離脂肪酸,後者具有損害血管内皮及細胞毒性作用,會引起皮膚脹痛、紅腫、滲出、水腫甚至出血、壞死及纖維性變等。
1 及時發現藥液外滲
在輸注脂肪乳劑過程中,一旦發現藥液外滲應立即停藥。斷開輸液器,保留穿刺輸液的頭皮針頭,然後接無菌注射器盡可能抽吸滲到血管外的藥液後迅速拔針,壓迫針眼2~3min。
2 較少藥液外滲的處理
藥液滲出面積約2~3cm2者,盡量抽吸血管外滲出藥液後,立即硫酸鎂局部冷濕敷,或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膚部位,擴張血管,抑制血中脂肪乳糜水解為遊離脂肪酸。滲出藥液較少者,可自行吸收痊愈。
3 較多藥液外滲的處理
藥液外滲範圍較大者(超過2~3cm2),盡量抽吸外滲藥液。除上述方法外,還可:
(1)滲出部位多處注射透明質酸酶,促使皮下局部滲出液擴散加快而利于吸收;為避免局部組織壞死,可将透明質酸酶150~300u加入0.25%普魯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局部封閉以促進彌散、吸收。
(2)50%酒精加雲南白藥外敷:将适量酒精加入雲南白藥調成稀糊狀,将粘有雲南白藥敷料的紗布貼于外滲皮膚處,面積超過外滲皮膚2~3cm2,再用保鮮膜覆蓋,防止酒精揮發。每日換藥2次,注意觀察局部皮膚顔色,直至症狀完全緩解。
(3)季德勝蛇藥加硫酸鎂外敷: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外滲處皮膚,再将季德勝蛇藥碾成粉加硫酸鎂注射液調勻成糊狀,塗敷于外滲處皮膚上,面積超過外滲邊緣2~3cm2,厚1~2mm,再用清潔紗布包裹,每隔4h換藥1次。
4 局部組織壞死的處理
藥液外滲範圍大,且合并糖尿病或肢體偏癱時,應用上述方法無效且局部皮膚發黑潰爛者,應立即清除壞死組織,有膿性分泌物時可用雙氧水棉球擦拭,無菌生理鹽水棉球反複清洗創面後,再用慶大黴素、654-2、适量正規胰島素等藥物紗條覆蓋創面,無菌紗布包紮,隔日換藥1次,直至新生肉芽組織形成創面愈合。如創面較大難以愈合者可行植皮術。最新研究,喜遼妥在藥外滲後應用有良好的效果。
張護士
使用高危藥物時,盡量選擇前臂及較粗大靜脈穿刺,避免選用腕部掌側,手足背等處,這些部位有細小的肌腱韌帶,一旦發生藥物外滲造成損傷,将難以處理。盡量不使用下肢靜脈,因下肢靜脈瓣較多,血流緩慢,易造成藥物滞留,損傷血管内皮。
王護士
具體護理措施包括:護理人員正确選擇穿刺部位,對穿刺部位的血管進行評估,選擇較粗和彈性好的血管并避免選擇關節部位和血流量較小的血管,穿刺完成後固定好,避免新生兒躁動或哭鬧導緻靜脈針移動;藥物性質是導緻滲漏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護理人員應根據藥物性質、新生兒病情選擇藥物靜脈注射速度,尤其是刺激性較大藥物,靜脈注射前後應采用生理鹽水沖洗,以降低局部藥物濃度,靜脈輸液過程中應注意新生兒保暖,尤其是靜脈推注方式,防止體溫降低導緻的血管收縮,藥物受血管收縮影響長時間滞留在局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一般不超過4d,留置時間與穿刺部位感染顯著相關,護理人員在新生兒輸液期間應加強巡視,發現穿刺部位皮膚顔色改變或紅腫等輸液滲漏症狀,應及時拔針停止輸液,同時外敷硫酸鎂、喜遼妥等治療藥物。
聶護士
我的觀點是發現此情況應該:
1.立即停止給藥,更換注射器盡量回抽,以清除針頭,皮下殘留藥液,吸取皮下小疱内液體。
2.生理鹽水局部皮下注射以稀釋高危藥物濃度,或采用2%的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做環形封閉。
3.24小時内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縮減少吸收,減輕患兒疼痛,要防止凍傷。
4.使用β七葉皂苷鈉凝膠外塗,水膠體敷料或土豆外敷。
5.擡高患肢,必要時可用超短波理療。
6.發生潰瘍壞死應該請造口專科護士或外科醫生會診及時清創,加強換藥,并加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銀離子抗菌敷料是預防和治療穿刺點局部感染。水膠體敷料是防治機械性靜脈炎和化學性靜脈炎,但是感染部位禁忌使用。
總結
第一個方面:緊急處理
1.停止注射。一旦發現或者懷疑刺激性藥物滲漏到血管外,須立即停止注射。
2.減壓是關鍵。針刺減壓注意嚴格消毒,防感染!水疱不建議挑破皮,針刺回抽疱内液體,嚴防感染!利用原針頭接無菌注射器進行多方向強力抽吸,盡可能将針頭及皮下藥液吸出,拔針後用幹棉球按壓3分鐘左右。針刺減壓後可以配合擠壓,但注意用力不能過大,還要注意肢端血液循環情況。
針刺減壓方法:消毒整個腫脹皮膚,用1ml注射器針頭與皮膚呈5度斜刺,讓皮下滲漏的液體流出來!
一個老人滲漏處理經驗分享:抽水疱後用喜遼妥塗擦,避開傷口,塗擦超過腫脹部位,兩小時塗擦一次,觀察趾端情況。
3.告知醫生,做好記錄。
4.局部封閉。局部有蒼白,先用酚妥拉明封閉注射應該會緩解變紫缺血的情況。
5.高滲液外滲可使用50%硫酸鎂濕敷(浸濕4層紗布覆蓋患處,上蓋一層塑料薄膜,每4~6小時更換一次)
6.結合理療,輔助微波或紅外線等。
7.使用水凝膠片狀敷料。
8.集思廣義:經各路專家讨論決定:建議使用喜療妥,對滲漏初期效果非常好!
第二個方面:關于輸液工具的使用方面的總結
1.靜脈高營養穿刺深靜脈或PICC。
2.注射部位選擇:高滲性液體應該選擇合适的部位穿刺,下肢足背靜脈不合适,關節處發生外滲不易早期發現。足背靜脈血管細,小孩腳經常動,營養液滲透壓高,容易滲漏患兒外周血管細,容易腫脹,輸注高滲液體時應密切觀察穿刺部位。
3.微量泵的壓力敏感度應該調到較敏感的阈值。每款微量泵或者輸液泵都應該可以調試輸液壓力阈值,對于這種可以調高點,稍有阻力就會報警。
4.使用質量好的透明貼膜固定。
5.彈力繃帶對皮膚始終有壓迫,特别對留置針柄的壓迫,會直接損傷皮膚,其他附加固定越多,對寶寶的傷害越大,彈力繃帶保護可以明顯的降低複穿率。由于臨床護理工作缺陷、新生兒不配合、血管壁薄及缺乏脂肪保護等因素,靜脈輸液過程中易發生滲漏。
第三個方面:發生原因分析總結
1.人員配備不足,巡視不及時。按照老師彙報的情況了解到該護士為低年資護士,而且當時有治療和搶救患兒,人力資源明顯不足,導緻未按時巡視。
2.排班不合理。值班人數不夠,導緻不能及時巡視,觀察不到位。護士A去搶救另一插管患兒後,B護士也是協助搶救,其他7名患兒無人看管,沒有響應人力資源應急預案。護理人員入職6個月經驗欠缺,風險評估不到位。有搶救,又有送檢查,人力不足,未啟動人力調配方案。
3.選擇輸液途徑和工具不當,與輸入藥液的濃度、滲透壓、酸堿度有關。
4.護士靜脈治療知識缺乏:護士對外滲損傷藥物知識掌握不夠,對藥物不典型性外滲未及時發現,對預防措施沒有足夠重視。
來源:護理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