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創業失敗回家做什麼生意

創業失敗回家做什麼生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7 11:20:48

極目新聞記者 陸緣

攝影記者 鄒斌

制圖 朱睿怡

通訊員 王夫之 熊利兵

實習生 王悠

創業失敗回家做什麼生意(天南海北江夏人③28歲創業失敗)1

倚靠辦公室窗前,59歲的盧偉望向前方不遠處的蘭新高鐵,看着一輛輛列車呼嘯駛過,往事也一幕幕在他腦海中快速閃現。

42年前,17歲的稚嫩少年盧偉懷揣參軍報國的夢想,從武漢江夏來到西北腹地青海西甯。當時的他不會想到,往後的歲月,他會在這片土地上度過近40年的人生。

1991年,退伍回鄉的盧偉創業失敗,帶着20餘萬元的欠債,離開家鄉。而這一别,竟長達26年。2017年,還完最後一筆欠款後,盧偉“大搖大擺”地返回家鄉。

曾經年少時的夥伴接納了這位遠方遊子,盧偉也将他在外漂泊的歲月細細向家鄉人道來,他分享了西北的人文、風情,分享了他已升級為爺爺的喜悅,還向沒有去過西北的朋友分享了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的秘訣。

唯獨沒有分享他這幾十年的酸甜苦辣鹹,他說他是跌跌撞撞活到了50歲,靠着誠信、努力和機遇,命運有了轉折,獲得了一點小小的成功。

近日,“天南海北江夏人”報道組前往青海海東市樂都區,見到了這位充滿着傳奇色彩的商人盧偉,一起聆聽他的故事。

創業失敗欠債20餘萬

1986年,在青海西甯當了6年兵的盧偉轉業回到江夏區(原武昌縣)。因為在部隊學過養雞技術,他被任命為縣畜牧局種雞場供銷科科長。

在畜牧局沒待多久,盧偉辭職下海創業,在當地開辦了3家經銷部。當時武昌縣畜牧業發達,盧偉便把外面的雞苗引進來,以賒銷的方式賣給當地農戶養殖。“一隻雞交給農戶養45天,每隻可從中賺2元錢。”盧偉說,當時每戶都養着數千隻雞。

然而,盲目擴大經營的盧偉忽略了技術培養,加上雞瘟等病害,農戶養的雞出現大面積減産。“農戶沒有錢還我,我就沒有錢還給雞苗供應商。”就這樣,窟窿越來越大,一開始盧偉還可以用積蓄補上。後來,他雖四處借錢強撐起經銷部,但随着畜牧業整體蕭條,直到1991年,撐不起的他最終還是把自己賠了進去。

在部隊,盧偉是标兵,也獲得過不少嘉獎,原本計劃轉業回鄉幹出一番作為,沒想到短短幾年間,便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滑鐵盧。

“欠的最大一筆是5萬多元。”在賬本上,除了這筆錢,其他零星加起來超過20萬元。這一年,盧偉28歲,在上世紀人均工資不足百元的80年代,這筆錢可謂巨款了。承受不起來自家人朋友及債主壓力的他,攜妻兒“逃離”江夏,回到了妻子的家鄉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原海東地區樂都縣)。

1991年,時隔5年再一次踏上青海這片土地時,盧偉沒有了當初脫去戎裝時那番意氣風發,這一次,拖家帶口的他,顯得有些狼狽。

樂都,離青海省會西甯僅60公裡的距離,軍旅歲月時,他曾和戰友們多次來到這裡,也在這座城市收獲了愛情。

戰友相助艱難求生

“當時的我,灰頭土臉。”盧偉形容再次來到樂都市的情景,他無暇欣賞當初所熱愛的西北景色。人生地不熟,他唯一想到的是在這裡“活下來”。

租了間小房子,安頓好一家四口後,盧偉的身影便出現在海東大小工地上。“當時年輕,有一身蠻力。”盧偉笑着回憶,那會兒沒有技術、沒有特長,又是外來的,隻能在工地上找些零工做。北方紫外線強烈,當年白淨帥氣的盧偉,皮膚很快被曬得黝黑,肩膀、手上起了厚厚一層繭。

“那時候每天隻想着快點掙錢,把欠别人的錢還上。”盧偉說,雖然債主們沒有追債,但是他心裡過不去。即使每天賣力工作,盧偉這個異鄉人也經常被欺負,“常常活幹了,卻沒法拿到工錢”。

創業失敗回家做什麼生意(天南海北江夏人③28歲創業失敗)2

盧偉在工地查看

一家人要生活,實在遇到揭不開鍋時,盧偉便隻好跑到曾經的部隊去找戰友。“當年他确實很難。”同鄉戰友王本生對那段往事曆曆在目,王本生記得,當初盧偉到部隊找他接濟時,站在部隊大院前,被生活磨練後的盧偉已變了一副模樣,看起來令人心酸。

王本生召集老戰友,帶着饑腸辘辘的盧偉到外面吃飯,面對昔日戰友們,盧偉一言不發,隻顧埋頭吞咽。臨走時,王本生拿出200元塞到盧偉口袋裡,拍了拍他肩膀鼓勵他。

那些年,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知盧偉所蹤,有的甚至以為他可能不在世上了,隻有王本生和另一個戰友楊萬明知道他在樂都求生存。盧偉說,在他人生最落魄的那一段歲月,是兩位戰友給予了他最大的幫助。

後來,盧偉又幹了不少營生,開着拖拉機從樂都到青海格爾木賣大蒜、在街頭賣西瓜、跑摩的……“總之什麼賺錢,我就賣什麼。”由于他做小本生意物美價廉,經常遭到同行的排擠。

時間轉眼到了千禧年。那年元宵節,盧偉早上5點就起床,穿着在部隊帶回來的軍大衣跑摩的,高原寒風刺骨,他将一個又一個回家的遊子送到家門口,讓他們阖家團圓。那一天,盧偉清晰記得自己賺了170元。深夜回到家中,妻兒都已熟睡,留在桌上的飯菜都已涼了。

然而,就在他拼命賺錢養家糊口期間,2004年,妻子向他提出了離婚。好在,兩個兒子都很聽話。離婚後,盧偉又當爹又當媽,白天,盧偉做好飯菜,便出去跑小生意,兩個孩子學習成績不錯,基本沒讓他操心,很晚回來時,孩子們經常在門口等候着他。

“虧欠孩子們太多了,他們的童年太苦了。”孩子是盧偉最大的軟肋,采訪中,這個黑漢子忍不住熱淚滾滾。

工地上虛心求教學技能

200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正四處找工作的盧偉經一位湖北老鄉介紹,進入中鐵大橋局三公司旗下的一個施工隊,參與青海高速路老鴉峽I、II号特大橋建設。

青海馬平高速公路——是青藏第一條高速公路,為國家“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丹(東)拉(薩)國道G6蘭青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第九合同段全線長10餘公裡,盧偉參與建設的老鴉峽I、II号特大橋為全線控制性重點工程。

剛進施工隊,像當年剛來到樂都一樣,盧偉除了有一身力氣用不完,關于施工方面的東西一概不知。怎麼辦?盧偉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隻能出苦力的工人,他白天在工地幹活,跟着有經驗的師傅學技藝。

到了晚上,勞累了一天的工友們早早收拾熟睡過去,而他則挑燈夜讀,趴在施工圖紙上,一點點看,對照着白天所見到的對比學習,遇到不懂的,便牢記在心裡,第二天到了工地上,便向師傅、建築專家請教。

沒用多久,盧偉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他的能力也獲得了工友和項目領導的認可,被提拔為帶班班長。

創業失敗回家做什麼生意(天南海北江夏人③28歲創業失敗)3

盧偉與工人交流

2003年,青海馬平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這一年,經曆了人生悲歡離合、嘗盡酸甜苦辣生活的盧偉,四十不惑。

從工地上回來,盧偉翻開陳舊的箱子,找到了塵封多年已泛黃的賬本,拍了拍上面的灰塵,便起身前往西甯找到王本生,讓他幫忙聯系12年前幫助過他的人。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生活有些許好轉的盧偉開始了漫漫還債路。“欠的錢一定要還的。”盧偉說,當初别人是因為信任才會借錢給他,他不能辜負,“此前都是在求生存,為了活命,沒有一分錢能拿出還債。”盧偉說道。

在修建高速公路的那幾年,盧偉學到了一身的本事。青海高速路全線貫通以後,盧偉決定離開中鐵大橋局三公司,出來帶團隊單幹。

就這樣,40歲的盧偉開啟了他的小包工頭的生涯。

五十歲開啟轉折人生

事業剛起步,沒有什麼資源,盧偉便到處找工程做,隻要有活幹,賺多賺少他都不嫌棄,一律接回來。聽說哪裡有大工程,便上門毛遂自薦,那些年,盧偉去過山西大同,到過青海玉樹、海北藏族自治州,幾乎走遍了整個青海。

由于盧偉技術過硬,不少做工程的朋友遇到問題便會找他請教,盧偉把圖紙攤開一看,總會給朋友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盧偉也通過保質保量地完成一個個小工程,在樂都工程建設行業也開始小有名氣。

或許是在梁子湖邊長大,盧偉在幹旱少雨的西北也與水結緣,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領域。盧偉有一個原則,就是每幹完一項工程,第一件事就是給工人發工資,絕不拖欠一分錢。結完農民工工資,留下家裡所需基本生活費用和下一項工程所需的開支,剩餘的錢,他都通過戰友一筆一筆轉給了債主。

2008年,他結識了現任妻子趙存柱,她記得兩人第一次見面時,盧偉就把自己的情況和盤托出,并把她帶到了家裡。“家裡隻有一張床、4隻小闆凳。”趙存柱回憶說,她看中的是盧偉這個人,第一次見面,她從盧偉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窮我不怕,隻要他還在奮鬥。”她說。

時間一晃到了2013年,這一年盧偉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紀,人們常說,人五十歲以後,便知道很難再實現理想,很多人也就開啟了“躺平”的人生。

對于盧偉來說,這一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他的事業迎來巨大的轉折。人們常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一點在盧偉身上體現地淋漓盡緻。

當年,蘭新高鐵客運專線進入加速建設時期,在建設經過樂都段時,工地急需大量工人,經朋友介紹,盧偉帶着自己的施工隊就上了。當時,鐵路段一處最大最難的承台需要修築,此前好幾個施工隊都因力不從心而撤了。“你讓我試一試。”盧偉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自己也有信心拿下。

創業失敗回家做什麼生意(天南海北江夏人③28歲創業失敗)4

盧偉參與建設過的蘭新高鐵

項目經理張弛将信将疑,便讓他拿出一個具體方案出來。很快,盧偉便拿出了施工方案,并建了一個模型。

“有兩下子,在哪幹過活?”張弛說。

“在中鐵大橋局建過橋!”盧偉自信地回複道。

交談完,盧偉帶着施工隊上了,僅用一個星期就完成了工期,比預計時間還提前了一周。他也就順理成章的拿下了該标段上所有的橋墩、防護欄等工程。

盧偉開玩笑說,自己是17.5元起家。在接蘭新高鐵這個項目時,給工人結完工資後,他兜裡隻剩下17.5元。做完蘭新高鐵項目,盧偉在當地業内聲名鵲起,工程項目開始主動找他,他也開始挑項目,“我要計算經濟成本,也有底氣去挑工程了。”盧偉笑着說,自己如今接的項目至少都是千萬級别的。

燒掉賬本遊子返鄉

“幹工程要像給自己蓋房子一樣,保證質量,不能建豆腐渣工程。”盧偉說,這些年來,他的企業越來越好,除了機遇,更重要的是靠誠信。

妻子的一個侄兒在他的工地上當小包工頭,由于不按要求施工,被他直接辭退。“他對工程質量要求非常高,經常在工地上蹲着查看。”今年46歲的魏國順跟着盧偉已經有十多年了,他說盧偉會經常因為安全質量問題批評他。

由于誠信建設,從不拖欠農民工工資,盧偉創辦的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三盧勞務有限公司也被認定為海東市講信用企業,并且可以免交“農民工工資保證金”。

即便事業蒸蒸日上,盧偉也沒有忘記那本泛黃的賬本。2017年,盧偉還完了讓他打了26年心結的所有欠家鄉人的錢。那一天,他如釋重負,深夜裡,他把賬本翻了一遍又一遍,最後一把火燒掉了。

看着賬本在火焰中化為灰燼,随風飄散在風中,盧偉心想,自己終于可以“大搖大擺”地回鄉了。那一晚,月亮大的出奇,“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盧偉望着東方,努力回想着已記憶模糊了的梁子湖畔的圓月。

“歲數越大,就越想家。”盧偉說,雖然在樂都生活了30多年,但是自己一直是一個遊子,“普通話說不好,本地話也學不像。”在這異鄉,盧偉做了30多年的異客。

2017年,一身輕松的盧偉帶着孩子們回到了家鄉——武漢江夏區山坡街高峰村(原保福鄉)。老家人以最大的包容,迎接這位漂泊在外幾十年的遊子,在哥哥家中,村裡的小孩好奇地打量這位遠方的陌生人,兩鬓斑白的盧偉隻是露出了他慈祥的笑容。

站在離别幾十年的家鄉土地上,盧偉百感交集。

真可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再過一年,盧偉就到了六十而耳順的年紀。在孔子看來,人到了六十,已嘗遍了酸甜苦辣鹹,悲歡離合苦,對于成敗得失,便也拿得起放得下了。

談及未來打算,盧偉還沒有明晰的計劃,隻說“會回到江夏買一套臨湖的房子,經常回去住一住”。

記者手記:不服輸,敢吃苦,能成事

創業失敗、身負巨債、家庭破碎……采訪過程中,盧偉一度說不出話,拿着紙巾悄悄地擦拭着眼淚。

創業失敗回家做什麼生意(天南海北江夏人③28歲創業失敗)5

采訪時,盧偉講到動情處落淚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在盧偉身上,“不服輸、敢吃苦、能成事”這種江夏人所共有的精神品質得到了淋漓盡緻的體現。

他永不服輸。面對生活的艱辛,他從不退縮,總是迎難而上。結發妻子離他而去,他坦然面對,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成人成才;不懂技術,他挑燈夜讀,虛心求教……

他敢于吃苦。打小工、賣大蒜、開摩的,經常身無分文,生存黑暗中的一盞油燈,哪裡有希望,他就往哪裡奔去,落魄時不怨天尤人,挫敗時不自暴自棄。

他誠信成事。因為誠信,時隔26年後,他一點一點地将債務還完了,“光明正大”地回鄉;也是因為誠信,天命之年創業,而且一步步收獲成功并發展壯大。

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成功?無論順流、逆流,用心生活,努力向上,微笑前行,盧偉的故事,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