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
本周,一年一度的國家網絡安全“頂級盛事”——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安徽省合肥市正式拉開帷幕。
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時間為9月5日至11日,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部門聯合舉辦
自201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舉辦以來,至今已經走過9個年頭。今年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繼續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這是因為網絡安全不僅是國家宏觀層面的戰略性問題,也與普通老百姓息息相關。
關注:網絡環境存在安全隐患
當今時代,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已全面融入人們的生産、生活。但網絡在極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留下了不容忽視的風險隐患。
網絡黑客肆意進行網絡攻擊,操縱被攻擊對象電腦;不法分子收集手機信息惡意注冊、出售網絡賬号;手機軟件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這些違法行為,有的會使我們的電子設備遭病毒入侵,從而無法正常使用;有的洩露我們的個人信息,使我們在網絡世界無奈“裸奔”。情節嚴重的,還會給我們帶來經濟、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脅。
網絡安全為人民,近年來,國家出台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為構建良好的網絡生态環境提供了法治保障。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黑客、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維護了群衆利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網絡安全靠人民,則需要人民群衆發揮在網絡安全中的主體作用,切實提升網絡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真正做到維護網絡安全,人人有責、從我做起。
那麼,在我們日常生産、生活中,究竟有哪些常見的網絡安全隐患,又應當如何有效防範呢?
注意:六個常見網絡安全隐患
1
系統漏洞
電腦系統漏洞的威脅主要來自于網絡攻擊。不法分子會利用電腦系統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對電腦的硬件、軟件進行攻擊,從而達到獲取重要數據或制造破壞的目的。
2
惡意程序
惡意程序通常是指帶有不良意圖而編寫的電腦程序,主要包括計算機病毒、間諜軟件、勒索軟件、惡意廣告軟件等。電腦系統一旦被植入惡意程序,輕則操作失靈,重則遭遇數據丢失。
3
釣魚網站
釣魚網站是網頁仿冒詐騙中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常以垃圾郵件、即時聊天、手機短信或虛假廣告等方式傳播。用戶訪問釣魚網站後,可能洩露賬号、密碼等個人信息。
4
山寨軟件
山寨軟件經常會通過模仿一些知名軟件來吸引用戶下載、安裝。一旦得逞,其會通過開啟後台權限等方式,偷偷收集用戶的位置信息、通話記錄、電話号碼等敏感信息,并将其上傳至服務器。
5
惡意二維碼
惡意二維碼由惡意網址通過網絡技術生成而來。用戶一旦使用手機掃描,就會通過鍊接進入二維碼“背後”的惡意網站,或遭引誘輸入個人信息,或被偷偷開啟手機後台權限。
6
虛假免費WiFi
為了節約流量,一些用戶出門在外時,會選擇連接周邊的免費WiFi,這就給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他們會打着提供免費WiFi服務的幌子,通過後台侵入用戶手機,窺探隐私、收集數據。
防範:四個要點要牢記
“網”羅天下的時代,我們若想有效防範風險隐患,一定要記住以下四個要點。
1
電腦防護不可少
為電腦安裝防護軟件并開啟防火牆。
及時更新電腦系統和軟件版本。
下載軟件必須通過正規渠道。
定期備份電腦中的重要數據,防止丢失。
2
重要設備保護好
不随意丢棄、出售舊手機、平闆、智能手表等電子設備。
及時更新設備系統和軟件版本。
軟件安裝過程中,謹慎開啟敏感權限(如定位、錄音錄像等)。
定期檢查電子設備的運行情況,防止數據“偷跑”。
3
一些情形是圈套
不随意點開來曆不明的郵件、網站鍊接。
不随意向外提供手機收到的驗證碼。
不随意掃描來曆不明的二維碼。
不随意在網上參與小測試、小調查。
不随意使用來曆不明的免費WiFi。
4
良好習慣要記牢
電腦、手機、平闆等應使用相對複雜、獨立的強密碼。
不在網絡過度分享家人、住址等敏感信息。
盡量不在網絡留存身份證号、手機号等重要資料。
發現個人信息洩露的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來源:保密觀
責任編輯:辰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