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是中國的“國粹”,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發明,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曆史了,在轟轟烈烈科技大爆發的今天,它終是走入了塵封的曆史。如果問起現在的年輕人,大概很多人早已不知算盤為何物了。
算盤其形長方,周為木框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梁,梁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
“七子之家隔兩行,十全歸一道滄桑。五湖四海盤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柴米油鹽小黎庶,江山社稷大朝堂。”說的就是算盤。
曾經,算盤是那個時候世界上廣為使用的最為先進的計算工具。它制作簡單,價格便宜,口訣便于記憶,運算方便,不僅在中國被普遍使用,并且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想當年,不論任何單位的會計,辦公桌上必定有一把算盤端端正正地放着,它不僅是辦公桌上的标配,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在衆人眼裡,會打算盤的人,一定就是文化人。
我的第1把算盤是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買的,那是1972年,我家下放在随縣三裡崗尚店火石沖。
七十年代初,家徒四壁。四年級的算術開算盤課了,老師讓我們回家找家長買算盤。晚上,父親把家裡豬吃的米糠倒出來,細細地篩了一遍,粗的放在籮筐的下面,細的放在上面,壓實,裝了一籮筐。父親說,明天到均川街上賣了這幾十斤米糠,應該就能買把算盤。
第二天清早,父親挑着一擔籮筐,一頭是米糠,一頭坐着我,我比米糠重,父親隻得把扁擔挑在三分之一處。
尚店火石沖離均川街上有20裡。順着碾子河走,不時涉水過河,這段路俗稱“二十四道腳不幹”。走走歇歇,過七條包家巷,過熊家牆院,快晌午時,到了均川街上,這天是均川街上的熱集。
看着米糠細,4分半1斤,賣了個好價錢。買糠的人轉籮筐倒糠時,發現裡面的糠粗些,說你這個年輕人好狡猾,父親就陪着讪讪地笑。
拿出7塊6角錢,在均川街上的日雜店買了把算盤。父親又領着我去街上的食堂吃了根油條,中午了,肚子早餓了。
算盤是玫瑰紅色的,拿在手上一抖動,嘩啦啦響,我滿心歡喜,一直拿着,吃油條時也舍不得放手。父親說,把糠賣了,豬沒吃的,你回家要多打豬草,要勤快些。
把算盤系上一根“芝麻”帶子,斜背着蹦蹦跳跳地去上學。上課時,老師把那架一米多長的大算盤豎着挂到黑闆前,撥動那些如象棋般大小的木頭珠子,給我們作演示運算。算盤上的檔子帶着毛絨,算盤珠子撥到哪一位,就定到哪一位,不往下滑。老師在講台上作示範,我們學生在課桌上用算盤跟着學。
學算盤很難,難在背口訣;口訣背的滾瓜爛熟,打算盤就很容易了。初用時口訣不熟,不但速度慢,而且經常出差錯,背熟了這些“三下五去二,八九七十二、九一下加一”之類的算盤口訣,自然也就順溜了。
我的算術曆來不好,好歹最後還是學會了打算盤。但“拳不離手,歌不離口”,不上珠算課久了,我又把它還給了老師,父親還總說我學習不用心。
八十年代初,我家從農村返城又回到了随縣城關鎮,父親的單位安排他當會計。這回,背珠算口訣的輪到了父親自己。父親40歲了,記憶力也自然差多了。常常,他把帳本背回家,噼哩啪啦的算盤聲一直響到深夜,隻因為和出納的現金數相差幾分錢。父親說,帳和現金必須分毫不差,哪怕帳上錯一分錢,對帳到天亮也要算清楚。
八十年中期,計算器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但傳統的算盤還在傳統的财會工作中頑強地存在着。不時,會有人用計算器和财會人員的算盤比賽哪個快哪個準,報紙上甚至出現過算盤嬴計算器的事例。現在想來,不過是如同世紀初國際象棋人機大戰的噱頭。
至今清楚地記得八十年代中期,我還在電扇廠當電工。我師傅的師傅肖守清從廣州出差回車間,神秘地拿出一個小巧的薄薄的方形電子産品,說是計算器,現場演試,把一衆圍觀的我們驚的目瞪口呆。當時就羨慕地想自己什麼時候能買上一個就好了。其實過了不久,我就有了屬于自己的計算器。
九十年代,随着電腦進入單位,電算化的運用,大大減輕了手工操作的煩瑣和疲勞。報表彙總不但速度快,而且質量好。隻要把數據錄入電腦,就會自動運算,彙總報表很快就出來了。
理所當然堂而皇之地,再也沒人堅持用算盤了,算盤悄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慢慢地,它還會成為見證曆史的古董。
但這一古老的物件,仍時時映現在我的腦海。那把我小時候在均川街上買的玫瑰紅色的算盤,至今還挂在父親的家裡,隻是早已不見了它曾經的紅,它髒兮兮黑糊糊地挂在那裡,蒙了一層厚厚的灰。有時回到老家看到它,就戲谑地想,五百年後,它一定是一件地道的古董,如果我今天記載的關于它的故事,也能一并陪着它流傳五百年,那一定是一段傳奇。
隻有一次,多年前過春節前幫父母打掃衛生,這把算盤我拿下來清洗過一次。本來想把它扔了,父親不允,隻好洗幹淨又挂回原位。洗後揩幹時,信手撥拉,它發出的噼噼啪啪的清脆的聲音,雖比不上音樂美妙動聽,但細細聆聽,倒是有許多難忘的韻味。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那噼噼啪啪的美妙聲音,常常讓我懷念和回味,而關于它的故事,則永遠留在我記憶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