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文言文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文言文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0-06 03:59:46

綱舉目張是成語。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環節,帶動次要環節。也形容文章條理分明。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用民》。

文言文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綱舉目張式文言文教學法)1

文言文教學中,關節點的把握尤為重要。

王榮生老師主編的《文言文教學教什麼》一書,對于文言文閱讀教學的要領,做過深刻的闡述。“文言文閱讀的要點,是集中體現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的‘所言志,所載道’。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着力點,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具休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載道’”;“文言文閱讀教學設計,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在文本的教學解讀中,找到這樣的關鍵點,在教學設計中獲取綱舉目張的抓手”。

2016年11月,《語文學習》刊登了一篇曹剛的文章《還原齊宣王的預設前提——解讀<王顧左右而言他>》。該文提到四個複句,或可成為教學的關節點。

文章提到的四個複句:

複句1:因為王的臣子的朋友受托付卻使他的妻子兒女受凍挨餓,所以和他絕交。

複句2:因為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所以罷免他。

複句3: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因為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屬,所以罷免他。

複句4: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因為王的臣子的朋友受招待會卻使他的妻子兒女受凍 挨餓,所以和他絕交。

很明顯,複句1和2隐含着“省略三段論”,即省略了一個“預設前提”: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複句3和4還原了這個“預設前提”。

文言文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綱舉目張式文言文教學法)2

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得出“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這一觀點是教學的重點;明白孟子提出的三個問題之間、問題與答案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教學的難點。

基于以上思考,制定的教學目标是:

1、結合複句知識,理解課文“對話”的内容,總結觀點“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進而了解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

2、掌握“已”、“顧”、“之”、“比”等常用實詞的含義,理解本文的議論思路。

教學過程中,首先結合課後注釋,梳理文中的生字詞。其次,在此基礎上,問:還有哪些詞是你不理解的?或者說沒有完全掌握的。借此,重點抓住“已”“之”“比”“顧”等重點詞。

尤其是“已”字。

“已”,止,這裡指罷免。理解詞義後,進一步探讨,與“已”字意思相近的還有什麼詞?“棄之”“已之”是王的回答。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回答?

由此得出:當孟子提了兩個問題“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時,王作出“棄之”“已之”的回答。要求學生用複句的形式來回答,得出複句1和2。

進一步追問,王為什麼回以“棄之”“已之”?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與答案之間的關系,即符合什麼條件才能作出“棄之”“已之”的回答?最終得出結論: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再次用複句的形式來回答,得出複句3和4。

這裡,運用到因果複句的知識。因果複句,指正句和偏句之間是原因和結果的關系的句子。偏句說明原因,正句說明結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後。借因果複句,學生找到“棄之”“已之”的真正原因——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

得出這個觀點“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後,繼續深入挖掘文章的深意。問:孟子問了幾個問題?王回答了幾個?為什麼第三個問題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顧左右而言他”呢?

結合“不盡責的人應該受到懲罰”可知,王無法回答第三個問題。如果王正面回答孟子提出的第三個問題“四境之内不治,則如之何?”,那麼答案必然是“廢黜”。所以,王隻能“顧左右而言他”。此時,句中的“顧”的意思表現得更加深刻——極為尴尬地“看”向左右之人,以避免孟子的質疑。

就此,孟子和王的特點也自然顯現了。學生很容易就理解孟子是個極具智慧和責任心的人,他關心國事,希望王能治理好國家。

文言文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綱舉目張式文言文教學法)3

整個教學過程以字詞帶入,借助複句知識逐層深入地剖析問題與答案之間的邏輯關系。

《王顧左右而言他》一課的教學中,“已”“顧”等字詞就承載着此等作用。

此外,還應該分類整理字詞,整理出相同字詞的不同義項。比如“比”字。“比”在本課中的解釋是“等到”,七年級上冊《核舟記》一課中“其兩膝相比者”的“比”是“靠近,挨着”的意思。整理、分類、比較着學習,對于文言字詞的掌握更為全面。這一部分與本文關系不密切,将另文闡述。

抓住文章的節目,着一眼而觀全篇,是較為有效的文言文學習法。此時,不妨整合現代漢語知識,融會貫通地學習語言。當然,方法衆多,有效即可。總之,方法隻是手段,而非目的。假以時日,定能獨立閱讀文言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