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诤
7月1日起,北京人藝新排經典大戲《名優之死》在曹禺劇場與觀衆再度見面,本輪演出将持續至7月10日。自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去年金秋落成啟用,這也是《名優之死》首度登上中心内的曹禺劇場。在北京人藝曆史上,該戲曾于1957年與1979年兩度公開上演。
《名優之死》海報
2018年,田漢誕辰120周年之際,該劇新排版由任鳴、闫銳共同執導,曾于當年年底與觀衆見面(其後一直在首都劇場上演),其探索與創新的舞台呈現為這部劇積累了良好的口碑。不僅為緬懷逝去的中國戲劇大家,也藉此表達戲劇與戲曲間相通的藝術執着。回望本劇創作之初的1927年,田漢有感于清末須生劉鴻升英年早逝的遭遇,撰寫出此劇,赢得了廣泛的贊譽。
本輪《名優之死》的排練演出,對于劇組乃至人藝而言,都是一次極大的挑戰。人藝院長、導演任鳴的溘然離世,讓主創團隊承受了極大壓力。對于任鳴導演最後一次在排練廳的談話,主創們都記憶猶新——“每一次複排都要有複排的意義,很多戲是要往新的走,就像那些傳統老戲,但這個戲新是在創新之後,再找回老的味道,這樣才能持久。”從這樣的要求出發,劇組的每個人也都在重新尋找劇中的“老味道”。
《名優之死》劇照。本文劇照均由李春光拍攝。
“話劇的魂,京劇的神”
《名優之死》全劇中最大的看點,無疑是京劇和話劇的完美融合。與以往話劇中運用戲曲元素不同,這部戲讓觀衆看見戲劇的叙事方式和京劇的故事内核,既有形式美又有主題升華,兩者結合成為舞台上的一種全新樣式。
曾與任鳴導演聯合執導本劇,并在劇中飾演劉振聲的青年演員闫銳,此次承擔了本輪演出所有的導演工作。“除了調度、講台詞、抓人物等等,回到那個時代,找尋那個行業,甚至那個行業内的人的想法,這是這個戲要追求的狀态。”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戲中劉振聲的座右銘:我活着,是為了唱戲。“這句點睛之筆,當年就是任鳴老師提出來的。戲裡的名優是傳承者也是殉道者,戲外這其實也是任鳴院長個人藝術創作所踐行的寫照。”
任鳴和闫銳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台階上談心。圖自闫銳導演朋友圈。
闫銳回憶說,自己中戲畢業前的大戲《德齡與慈禧》,就是任鳴導演參與執導排練的,“所以我一直稱呼任鳴院長為任老師,到了劇院之後也是如此。一句老師,喊得特别親切……”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闫銳兀自紅了眼眶。
“每次複排,都要帶出新意,而不能是單擺浮擱,演個行活兒,這是任鳴老師一貫的要求。而每次複排其實感覺都不一樣,這一次帶給我們全組上下的是灰色的記憶……好在戲在,人就在說話。任鳴老師走了,但他的戲都在,依舊在陪伴着我們。這個檔口(北京人藝建院七十周年),我們把這台戲演好,不僅代表着青年一代人藝人站在了舞台上,更是告慰任老師的在天之靈。”闫銳說。
《名優之死》劇照,李小萌(前)飾演劉鳳仙,闫銳(後)飾演劉振聲。
闫銳特别提及任鳴在世時常講到的戲劇觀:話劇首先要表現人,表現人的靈魂、人的情感、人的命運,其他都是外部形式應因而生。一部好的話劇不在于燈光打得多漂亮,布景做得多恢宏,用了多少稀奇手段,而是要塑造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他說過,活的形象創造思想,而思想并不創造形象。隻有鮮活的形象才能傳達思想,而不是思想先行就能帶出一出好戲。”
闫銳介紹說,劇院的前輩童超之前曾飾演過劉振聲,“當年為了深入生活,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富英帶着童超進到戲班後台,觀察戲院老闆的行止,那真是‘帶着枷鎖跳舞’。原來這出戲并不長,适合在小劇場裡演,後來考慮到這畢竟是一出行業戲,就把梨園幕後的故事,演員後台的生活搬上了舞台。我們不是在話劇舞台上演京劇,而是把京劇東方美學的精華、精粹呈現出來。要的是話劇的魂,京劇的神。”
“氣節與規矩”是本版《名優之死》的關鍵詞,如何巧妙地将這樣的主題在舞台上呈現,是極為關鍵的。“我們主觀上并不是希望能夠讓觀衆看這個的時候去理解到什麼,或者學到什麼,而是通過呈現一個比較自然的狀态,讓劇中的情境對我們當下的行業有所觀照。”闫銳表示,在劇中,通過主要人物間的沖突,便已經讓觀衆能充分理解本劇表達的内涵,而在結尾階段,伴随着《上天台》的選段與“同光十三絕”的影像,劉振聲走向了人生的盡頭,一系列極具儀式感的舞台表演,烘托起氣氛的同時,也強化着創作者的理念。
《名優之死》劇照
“我活着是為了唱戲”
“我活着是為了唱戲!”這樣一句台詞正是任鳴導演對于全劇的高度概括,對于劇組中的每一個人而言,這句話也足以代表任鳴導演的品格與信仰。本輪《名優之死》中,闫銳、李小萌、楊明鑫、伍宇辰檸、連旭東、李麟、解天、周佳钰、蘇浩等人藝青年演員及劉宸、趙宇兩位戲曲界外援将共同在舞台上,通過這部作品,展示屬于北京人藝的傳承與信念。
本劇中飾演劉鳳仙的青年演員李小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誕生于近百年前,但這部作品的内容對現代觀衆而言也并不完全陌生,“很多人在現在這樣的一個浮躁的社會裡,有的時候會迷失,所以需要有人提供給你一個空間與環境,讓你找回初心,找回原來的自己。我們的戲真的是簡單中見永恒,簡單中可以尋見最悠長最耐人尋味的道理。”
回憶任鳴院長,李小萌也濕潤了眼眶。“我在大三的時候,便第一次同任鳴導演合作出演《第一次親密接觸》。那出戲是在首都劇場三樓的實驗劇場演的,我到現在還曆曆在目。任鳴老師那時憨态可掬,特别胖。王雷(李小萌的丈夫,北京人藝演員)就說我像小熊貓,任老師像大熊貓。當年排練的時候,每一個動作要怎麼停頓,任老師都會認真做示範……任老師這幾年當院長,臉上總是寫着疲倦,抱怨會太多。那天晚上聽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和王雷抱頭痛哭,任老師是我們戲劇引路人。”
李小萌回憶說,此輪《名優之死》建組後,任鳴院長最後一次給大家開會。“他說《雷雨》這樣的戲是老戲老排,《名優之死》則要做到新戲老排,要找到老的戲味兒。田漢先生的三幕劇,原來也就半個多小時,我們後來在劇作上豐富了許多。這個‘味道’就是我在表演中追尋的東西,也是我們這個戲非常需要的東西。這一輪演出,在舞台身段方面,我又進行了提高,希望能夠讓觀衆看到戲曲演員應有的專業感。”
《名優之死》劇照
《名優之死》在2018年時曾整整排練了四個月才見觀衆,“排練到尾聲,藍天野老師也來看過戲,給了我們很大的肯定。他特别告訴我,演旦角,如何樹立自信是關鍵。我在台上演的是戲曲演員的幕後,但又要帶出角兒骨子裡的範兒,這個尺度真是不好拿捏,隻有靠練習。而且我平常是女中音,飾演旦角要在女高音音區說話,一直得吊着嗓子說話,用小尖嗓兒帶出念白的感覺。”
“不能隻把角色演得可愛就行了,重要是演得真實。就像是我們這出戲裡的台詞,演得好不好?得台下座兒說了算。”李小萌說這次複排排練,大家依舊把任鳴導演的桌子、椅子空了出來,“我們向他的位置看過去,仿佛他正扇着扇子看着大家,依舊露出孩子般的笑臉。我後來把排練照發在朋友圈,師娘(任鳴導演的夫人)還給我點贊留言說:任老師在天上一定會看到這出千古絕唱。”
北京人藝在劇院内設立展闆——“永遠懷念任鳴同志”。圖自闫銳導演朋友圈。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