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篇一一金壺丹書
【原文】
《晏子春秋·内篇雜上》景公遊于紀,得金壺,乃發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勿乘驽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魚無反,則惡其鳋也;勿乘驽馬,惡其取道不遠也。”晏子對曰:“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驽馬,則無置不肖于側乎!”公曰:“紀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所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于闾;紀有此言,注之壺,何鄙也,不亡何待乎?”
【故事】
齊景公在原紀國的土地上遊曆時,撿到一個金壺,于是打開來看,裡面有一張用朱砂寫的字條:“吃魚隻吃一面,不翻過來吃,不要乘坐劣馬。”
景公說:“有道理!就像你所說的!吃魚隻吃一面,不翻過來吃,是因為不喜歡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馬,是不喜歡它走不了遠路。”
晏子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吃魚隻吃一面,不翻過來吃,是說不要用盡老百姓的力氣。不要乘坐劣馬,是說不要讓沒有才能的人在國君身邊。”
齊景公說:“紀國有這樣深刻的言語,為什麼會亡國呢?”
晏子回答說:“有這樣的言語也會亡國。我聽說:君子有治理國家的好策略,一定會公行于天下。紀國有這樣的言語,卻藏在金壺裡,不亡國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簡析】
這個故事說明,有法不實行,便像無法一樣。一個人如果隻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卻并不打算實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将治國良策付諸實踐,那麼再好的國策也隻能是一句空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