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漢末三國曆史,東漢時曹操子孫終結的,而曹魏卻是司馬懿的子孫終結的,曹操和司馬懿做了同樣的事情,成為權臣,挾天子以令不臣。總來來說,曹操、司馬懿兩人都是有毀有譽的人物,雖然程度并不相同。但都不在特别受到“推崇”範疇,近代以來曹操較受肯定,名氣有好轉。為什麼司馬懿及其子孫名氣還是很差呢?
關于曹操和司馬懿的評論,無論是作為曆史人物,還是小說戲劇形象,曹操和司馬懿有毀有譽,但是曹操正面評價都高于對司馬懿的評價。至于民間戲曲之中,曹操為大白臉,奸不掩雄,而司馬懿狼顧殘忍,形象則基本全是負面。雖然兩者都并非完全的正面人物,但曹操不論是作為曆史人物,或是在通俗文化的形象,待遇确實比司馬懿好不少。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分别如下:
司馬懿有與曹操相同的污點,平定遼東,大興殺戮。正始之後,誅殺名士。較之曹操屠城和誅鋤異己,司馬懿的殘虐猶有過之。他對于曹魏固然有大功,但并沒有與曹操平定群雄相媲美的偉績。子孫平蜀滅吳,也多是延續三國以來曹魏的巨大優勢,因人成事。
第二方面就是曹魏期間,一直是狠狠打擊外族的政權,面對北方的異族,基本是全勝狀态,從而即使有長達百年的三國亂戰,曹魏仍舊解決了北方的異族危機。
而司馬懿及其子孫建立的西晉實在太失敗了,給中國帶來了無數的災難。作為晉朝的奠基人,司馬懿不得不背這個鍋。先不說西晉王朝的國祚短,西晉一朝,沒有多大的作為,而且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加上集團内部矛盾愈演愈烈,著名的癡呆皇帝司馬衷在位期間,發生了“八王之亂”。
司馬氏皇族之間不斷的發生政變、戰争,最終将晉朝的力量完全消耗,引發了“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中國進入了三百年大亂世,人民經曆了無數的災難。
五胡亂華時期處于中國被外族侵占、北方淪陷時期,對中國曆史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這種毀滅性戰争的結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裡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統治階級之間的争權奪利,加上對人民的殘酷剝削,使得“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貧民起義層出不窮。長期的戰争不僅加劇了社會的動蕩不安,而且造成社會經濟的大破壞,大倒退。
因此,司馬懿是西晉的奠基人,但是卻不得不背上關于西晉一朝更多的罵名,現在的人隻會對其恨得牙癢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