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共苦
今天的人太現實,有多少初創公司,創業的時候還好,領導人與員工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一旦公司有了一點兒成就,領導人一心隻曉得享福,把“初心”抛諸腦後,什麼都忘記了。
同樣的,一個家庭也是這樣,剛結婚的時候,夫妻同心,風雨同舟。等到事業有成,有了積蓄,有多少人抛棄了糟糠之妻,把當初的誓言完全忘記了。
殊不知,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大家“同甘共苦”、抱團取暖,才能共渡難關。
“同甘共苦”出自《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意思是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近義詞是:患難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大将軍樂毅
樂毅字永霸,是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是魏國名将樂羊的後人。樂毅才學出衆,精通兵法。早年的時候被推薦到趙國為官,為了躲避趙國内亂,遊曆到了魏國,在魏王手下效力。
燕昭王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心招攬人才,意圖振興傷痕累累的燕國。
燕昭王降低自己的身份,禮賢下士,待郭隗等人如上賓,借以招攬天下賢士。恰好樂毅為魏昭王出使燕國,燕昭王以賓客之禮接待了他,樂毅深受感動,就投身到燕昭王的麾下。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亞卿。
就這樣,一大批能人賢士聚集到了燕昭王的身邊,燕昭王也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與大家“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燕國變得兵強馬壯,國富民強。
燕昭王禮賢下士
當時的齊國正值齊湣王當政,正是強盛的時候。在南邊戰勝了楚國的宰相唐眛;在西面擊垮了魏國和趙國,還膽敢聯合韓國、趙國和魏國,一起攻打秦國。還幫助趙國滅了中山國,又擊破了宋國,土地擴展了一千多裡。
一時間風光無限,風頭無兩。齊湣王更是不可一世,瞧誰都不順眼。
可是,諸侯對齊湣王的驕傲蠻橫紛紛表示不滿,百姓也不能忍受齊國的暴政,燕昭王認為攻打齊國的機會來了。就跑去問樂毅的意見。
樂毅說:“齊國的根基穩固,霸業長久,土地廣闊而且人口衆多,要攻打他可不是容易的事。如果大王一定要攻打他,不如聯合趙國、楚國和魏國一起,那樣的話,或許勝算要大得多。”
能人賢士紛紛投奔燕國
燕昭王同意了樂毅的建議,派樂毅到趙國與趙惠文王締結盟約,接着又派人去聯合楚國、魏國,遊說韓國,讓各國同仇敵忾,争着去讨伐齊國。
眼見時機成熟,燕昭王動員了全國的兵力,任命樂毅為上将軍,統一指揮趙、楚、韓、魏、燕五國聯軍攻打齊國。
齊湣王也不是蓋的,親自率領齊國的主力在濟水西面阻擊五國聯軍,樂毅沉着應戰,指揮五路聯軍猛攻。齊湣王被打得丢盔棄甲,一路逃回齊國的都城臨淄。樂毅乘勝追擊,堅決集中優勢兵力攻打臨淄,齊湣王敗逃。
拿下臨淄後,樂毅命人把齊國的珍寶器物、宗廟祭祀器物全部運回燕國。燕昭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邊慰勞軍隊,賞賜酒肉,犒勞五國聯軍,封樂毅為昌國君。
樂毅帶領五國聯軍讨伐齊國
樂毅繼續帶兵攻打齊國,經過五年的作戰,他攻下齊國城邑七十餘座,全部劃歸燕國管轄。隻剩下莒和即墨沒有收服。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駕崩,燕惠王即位。
燕惠王樂資從做太子的時候就對樂毅有所不滿,他即位以後,借機發難道:“齊國的城池隻剩下兩個城邑罷了,為什麼遲遲不肯拿下,這是對國君有怨仇,故意拖延,準備在齊國稱王嗎?”
于是派騎劫接替了樂毅的将領職位,召樂毅回國。
樂毅畫像
樂毅害怕回國後被殺,便投奔了趙國。
齊國的田單趁機打敗了燕國的騎劫,一路北上,收複了齊國的全部城邑,把齊襄王迎回都城臨淄。
燕惠王這才悔不當初,恨自己不該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緻使燕國損兵折将,丢失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土地,又變成了一個小國。
可惜一切都晚了。
樂毅憤慨地寫下了《報燕惠王書》,最後老死于趙國。
參考資料:《中華成語大詞典》《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全曆史·樂毅》《史記·樂毅列傳》
聲明:配圖來源于網絡,與本文無關,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